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涼山,別名涼山州,隸屬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高原,橫斷山脈中部,面積6.01萬平方公里,人口521萬人左右,GDP生產總值1481億人民幣,下轄地區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涼山北起大渡河,南到金沙江,東臨雲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西連甘孜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自古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路。涼山地處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礦帶上,礦產資源豐富,中國的“聚寶盆”,被譽為“中國烏拉爾”。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涼山境內地貌複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有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錯,且斷裂帶縱橫交錯。其氣候條件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降雨豐沛, 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年均氣溫16℃~17℃;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有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還有邛海、瀘沽湖等23個內陸淡水湖泊,均為長江水系。既然涼山地區水資源豐富,氣候溼潤,為什麼近兩年涼山一直髮生火災呢?而且時間差不多,去年的涼山木裡森林大火,31位滅火英雄犧牲,今年3月30號涼山西昌又發生森林火災,造成19名救火英雄犧牲,什麼原因呢?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筆者分析了一下,一般火災的發生無非有兩個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一是、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又分為:氣候環境、所處位置、地形條件、植被情況、降水分佈時間不均等因素引起。

第一、氣候環境因素

涼山州區域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不分明,日溫差大,年溫差小;但乾溼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乾暖,一般時間為11月份至次年4月份;夏半年雲雨較多,氣候涼爽,一般時間為5月至10月份。涼山州以大小相嶺和黃茅埂為界,具有南幹北溼、東潤西燥、低熱高涼的特點。而三、四月份是涼山的冬半年乾季,正是由乾季向雨季過度階段,更容易突發森林火災。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第二、植被因素

四川涼山植被覆蓋率為49.1%,遠遠高於我國平均植被水平23%一倍還要多,而且涼山周圍森林樹木種類主要為:“川東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綠闊葉林地帶”和“川西高山峽谷山原針葉林地帶”,其植被分佈多樣,類型豐富。比如,油松、雲南松、高山松、木棉、紅椿、小桐子、餘甘子等含有豐富的油脂,非常容易燃燒。涼山地區植被覆蓋率如此之高,山多林密,以原始森林分佈為主,長年累月地面上堆積厚厚的一層枯枝敗葉,為森林火災提供了可燃物自然條件。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第三、地理位置因素

涼山處於四川盆地邊緣,橫斷山脈中部,地形複雜,高差懸殊,是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伴隨著乾熱河谷氣候的,還有另外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焚風,又被稱為“火焰山”的風,就是可以讓外物燃燒的風,一旦有焚風過境,氣候將變得火熱而乾燥,強大的焚風可造成氣候乾旱和森林火災,這絕對不是迷信。此時四川盆地還受到來自印度洋東南季風暖溼氣流的影響,加大了涼山周圍的風力,突然發生火災,火借風勢,迅速蔓延,而且森林火災燃燒方向突變,火勢突然增大,不好撲救,極其容易造成救火人員傷亡。此外,涼山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2803米,地形較高,再加上近些年受氣候變化影響,乾打雷不下雨天氣增多,雷擊火現象增多,無疑為火源管理增大了難度。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二是人為因素

目前涼山地區處於冬季乾旱期,降水較少,大風天氣多,樹木乾燥,正值森林防火期,森林火險居高不下的時候。而且近期火災頻發,雖有極端天氣事件,但絕大多數還是人為原因引發,包括:清明節祭祀燒紙,農事焚燒秸稈等用火,風大引起的電線短路,經濟活動和森林旅遊日益頻繁,遊客行人增多,外野宿營意外引發火災,行人煙頭,小孩玩火,農村做飯用火引發的火災等等意外情況,為控制預防著火點增加了很大難度,是引起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涼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火災

在這裡,我們要向滅火英雄致敬,預防火災,人人有責。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原創作品,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