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提到瓜迪奥拉,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巴萨风靡全球的Tiki-Taka。这几乎曾是世界足坛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作为克鲁伊夫当年提拔的第一个“4号”球员,瓜迪奥拉在球员时期便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大局观和控制比赛能力。当走上教练岗位之后,他强调传球和站位,总体的大局观和远超常人的足球整体意思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主教练位置上的成就显然要超过他的球员时期。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当今世界足坛的技战术革新可谓日新月异,瓜迪奥拉显然也没有打算一辈子躺着他Tiki-Taka的功劳簿上。在执教曼城的过程中,瓜迪奥拉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战术创新。战术创造或革新有时候会体现在对整体足球理念的改变上,比如当年的Tiki-Taka;也有时候会体现在通过场上一些细节的改变而影响全局,最终达到提高球队整体战斗力的目的。如今的瓜帅在曼城队创造性地在比赛进行过程中让边后卫球员在边后卫和后腰两个位置随时进行的角色切换,便属于后者。尽管这一细节从表面上看并非大刀阔斧的战术革新,甚至容易被很多人忽视,但在实际比赛中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对曼城队整体战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瓜帅的这个战术革新在全球范围几乎独一无二,也非常契合曼城队目前比赛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通过了一些战术手段最大可能地规避了由此对防守端可能造成的隐患。

  • 曼城独特的比赛环境存在让边后卫球员在不同的角色间切换的需求

“将比赛放在对手半场进行”,是瓜迪奥拉在比赛中的一贯态度。这让曼城队在绝大多数比赛时间里所面临的比赛环境都是本方处于阵地战进攻,而防守中需要更多面临快节奏的由攻转守而很少需要面对阵地战防守。在阵地战进攻中,边路需要边后卫压上与中前场边路球员形成“双边锋”。但在实际比赛中球权往往只会集中在左右两边的其中之一,即使需要在一侧边路形成控球佯攻而后转移到另一侧,也往往只需要另一侧有一名边锋拉开空间即可,如果另一侧边后卫也同时沿边线压上到非常靠前的位置,事实上并不一定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只是与那一侧的边锋在位置上发生重叠,这显然是对场上资源的一种浪费。

瓜迪奥拉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他创造性地安排两名边后卫中,只是处于球队控球一侧的那名边后卫沿边线前压;而在另一条边路,让边锋位置球员处于前场靠近边路的位置,他身后的边后卫则离开边后卫的常规区域,沿45度防线内收至中路填补到后腰球员所在区域临时扮演后腰角色,协助其他中场中路球员形成2-3名后腰的站位方式,增加在阵地战进攻中中路的控制能力和对边路的接应点。这种做法对比赛中某些时段可能处于“闲置”的边后卫球员加以充分利用。

两名边后卫中左后卫门迪沿左边路前压,右后卫沃克内收填补到后腰位置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沃克临时扮演后腰角色职责参与中场控制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一方面,曼城队场上两名边后卫需要根据场上具体情况来决定由谁内收临时成为后腰;另一方面,在曼城队现有边后卫人员配置上,每名球员也存在各自的技战术特点。常规主力阵容中,右后卫凯尔·沃克和左后卫津琴科对在后腰位置上的职责比另一名左后卫人选门迪要更加适应。因此,当门迪首发时,往往曼城队在打法上会更倾向于左边路控球而在大多数时候让凯尔·沃克从右边路内收临时成为后腰之一。

  • 边后卫补充后腰位置引起的连锁反应盘活曼城中前场
  • 由于将某些时间段内可能处于“限制”的边后卫补充到中场中路,连锁反应之下客观上将中场中路三名球员中的一名解放出来,使他可以在多数时间里不必纵向往返来保持中场阵型的完整性。此消彼长之间,这让曼城队在中前场局部更容易形成攻守双方,在兵力对比上的优势。这种看似细节性的优势,实际上却为曼城队整体战术带来了3方面重要积极效果:

    1、客观上保证了曼城中前场“节拍器”德布劳内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留在进攻30米区域而不必频繁回撤。德布劳内一直在对方后卫线身前与中场之间的进攻30区域的中路和边路横向游弋。对于防守方而言,如果不打乱本方阵型,就很难做到对德布劳内安排专人进行实时对位盯人。德布劳内在这个令防守方最难受的区域内,可以放开手脚在横向跑动中找到空间后接球,与中前场队友进行连续快节奏的地面球传递,当获得面对对方球门控球的机会时,向对方防线肋部和两个边路身后送出直塞或者在禁区前沿选择远射。

    德布劳内在位置上获得解放可以集中精力发挥进攻才能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2、曼城队在战术打法思路上并不采取“支点型”高中锋打法,在进攻组合上依赖相对较为复杂的团队无球跑位配合。当边后卫内收至后腰位置时,不仅令位置靠前的德布劳内获得解放,同时其他两位中场中路球员在跑位自由度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两名球员可以轮流甚至同时纵向前插,重点向防守方两肋施加压力。

    沃克临时成为拖后后腰,让原本的B席尔瓦和京多安两名后腰的跑位自由度大大提高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3、由于德布劳内的位置得到解放,在高位防守环节他的位置几乎可以与前锋平行。这让曼城队在高位逼抢过程中相对很多其他球队会在前场最高位增加一名球员,形成两名前锋同时紧逼对手中卫的局面。在很多时候,德布劳内才是曼城队前场高位逼抢的发起者。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 通过战术手段规避边后卫失位给防守端可能带来的影响

    边后卫内收填补后腰的战术创新,为曼城队的进攻端注入了无限活力。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两名边后卫之一长时间处于失位状态必然令防守环节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隐患。瓜迪奥拉自然不会无视这一点,他结合曼城自身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了比赛中大量的有价值信息。边后卫处于失位状态尽管在逻辑上存在防守隐患,在实际比赛中并非时时刻刻都让球队处于真正的危险之中。因为并非所有这种失位,都会真正被对手形成有威胁的攻势。即使某些位置出现失位,危险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危险存在的真实程度,取决于对手是否有能力在夺得球权后直接将攻势发展到失位的区域,以及这个过程所需要时间的长短。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因此,瓜迪奥拉在解决这个逻辑上的防守隐患时将思路重点放到两个方面:首先,当边后卫由于内收到后腰位置上时,如何让对方在夺取球权后想要将攻势发展到边后卫失位这一侧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变长,来为边后卫重新回位争取足够的时间;其次,当对手成功将球在边后卫回位之前将攻势发展到该区域时该如何急救。

    当一侧边后卫沿边线压上,另一侧边后卫内收成为后腰时,曼城队会选择将中前场的控球区域放在靠近边后卫沿边线压上的这一侧。当球队整体队形重心向这一侧偏移时,让球权在这一侧的边后卫、同侧边锋以及前腰和前锋等几人的脚下传递。同时安排另一侧边锋在远端压上进行牵扯。这样一来,对手能够重新获得球权的点必然在距离边后卫空缺区域最远的对角线上,而且由于前场其他球员的牵扯,会将对方另一侧远端的边路球员的位置尽可能压到靠近后场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对手在曼城进攻左边路区域断球,想要直接打到曼城队右后卫失位的防守真空区域,必须采取线路和球在空中运行时间最长的对角线长传。而且,在曼城队右边锋以及中前场其他球员的牵扯压制下,在曼城右后卫防守真空区域的接应点也必然单薄。这样就大大延长了对手将攻势发展到曼城队防守真空区域所需的时间,也降低了由此真正受到威胁的程度。

    当右后卫沃克转换为后腰角色时,曼城会选择左侧靠近边线的位置作为控球区域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在曼城真正出现边后卫失位时,战术铺垫使得对手往往在这个区域也会接应点单薄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此外,曼城在边后卫进入后腰角色时,多数情况下会保证中路的双后腰配置。一旦对方将攻势成功发展到曼城队边后卫失位区域,曼城队将由靠处于靠近这一侧的后腰位置球员或中后卫按照就近原则横向移动进行补位来救急。由于先前一系列的战术铺垫,使得对手想要真正获得在曼城边后卫失位区域发动进攻的机会往往费尽波折,这也为曼城队后边的应急措施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足球场上的逻辑也同样如此。没有完美的战术只有追求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战术创新,在享受其所带来的积极效果的同时,都必然要面对可能存在的隐患,一些特色鲜明的战术往往也不会适合多数球队。当今很多天赋异禀的世界级名帅都具备量体裁衣的能力,创造出一些有趣的但也许目前仅仅适合自己球队的独门绝技,瓜迪奥拉和如今的曼城队便是如此。也许这些在若干年后,依然会是球迷们所津津乐道的谈资。

    边后卫角色切换成关键,瓜迪奥拉在曼城继续他的技战术理论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