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街街道“146”工作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精致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临洮街街道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以地企融合为抓手,以破解问题为主线,建立“146”精致社会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使“党管一切”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各方面和各环节。

围绕党建引领一条主线。结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工作,将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等33名党支部负责人聘任为大工委、大党委委员,把企业等实体单位和志愿者等各方社会力量纳入网格体系,引导他们当好党建政策宣讲员、社区工作参议员、共建项目监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等“四大员”,积极为社区发展服务献言献策,形成了社会治理工作合力。将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住宅小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落实街道大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大党委具体负责、小区党支部宣传教育、楼栋党小组示范引导的党建工作分级负责制。把党支部建在小区,把党小组建在楼栋,对党员人数较少,单个小区无法组建党支部的,按就近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对符合党组织组建条件的小区,社区党组织及时指导和帮助其成立党组织,并纳入社区党建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各社区探索建立了26个小区党支部,12个楼栋党小组。推进党的领导延伸到企业、小区、楼栋等基层社会最小单元,实现行政管理和网格管理有机结合、一体运行,提高了对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

完善四项机制形成合力。一是建立两网合一机制。推动街道基础网格和部门行业专业网格整合并行,衔接联动。积极建立和完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房管部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住宅小区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住宅小区党建和社会治理有关问题,确保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防范风险隐患。二是建立党员双联双管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离乡不离党,进城进组织”原则,建立村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的“双联双管”机制。农村党组织对农民党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定期收缴党费,跟踪查访、了解现实表现情况,并组织农村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建立流入农民党员台账,把农民党员纳入社区党建网格,组织农民党员参加社区党的组织生活、学习活动,引导流入农民党员“亮身份、践承诺”,积极打造党员之家、爱心银行、微心愿墙等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广大党员投身志愿服务,发挥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居民信息电子管理机制。建立住户信息电子台账,将常住户、租住户、流动人口、党员户等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记,做到全员覆盖、重点突出、分类管理。充分发挥楼院长、物业公司、楼栋长作用,及时掌握住户信息变动情况,做好登记更新,确保人员信息准确,实现信息化管理。四是网格管理清单机制。实施清单化管理,形成了包括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惠民服务的“1+6”职责体系。明确了“三活”、“四清”、“五必报”的工作内容,“三活”即社区工作人员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是指每名网格员都要对所负责区域的情况掌握清楚,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必报”主要是指能够做到发现安全隐患必报、影响社会和谐不稳定因素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居民房屋出租或卖出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通过网格员的入户走访,全面掌握孤寡老人、独居老人、低保困难户、优扶对象、残疾人、失独家庭生活现状,真正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认百家人、解百家难”,网格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由网格负责人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上报社区,共同协商解决。

采取六项措施破解难题。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发挥桥梁作用,针对居民普遍反映的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社区“大党委”平台,将居民、网格长、楼院长反映的小区绿化品质差、管护不到位、公共服务设施维保不及时等问题,反馈给物业公司,并督促物业公司加大小区物业投入,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做好服务保洁,强化绿植管护,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认同感,增强居民的城市归属感。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建立由社区党组织、街道物管办、司法所、村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参加的物业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综合评价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探索建立“调委会协调提醒、司法告知、诉讼催收”物业欠费清缴模式,引导督促住户按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用。健全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和交接机制,对居民不满意、调委会综合评价不高的物业企业,解除物业服务合同,并责令其限期撤出,发生治安事件的,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处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丰富“党建+文化组织”模式,社区党组织协同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优秀党小组、模范中心户、物业先锋、文明家庭、道德礼仪模范、文明商户评选活动,通过挂牌表彰、光荣榜宣传等方式,弘扬争先进、学先进的良好风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追求,引导小区居民组建舞蹈队、腰鼓队、合唱团、曲艺团、读书社等群众组织,让广大居民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健康锻炼、陶冶情操。解决居民就业难题。加强就业宣传,针对40、50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实际,增强劳动、创业、竞争意识,树立正确就业观。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对接就业部门和辖区企业,在小区开展专场招聘会,方便居民就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需求—培训—就业的全链条服务。鼓励居民自主创业,组织开展厨师、电商、家政、月嫂、刺绣、电工、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引导居民自主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完善生活配套设施。通过实施市民小游园、便民市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社区图书室、健身广场、公交站点等建设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闲、健身、养老的需求,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实施综合执法进小区。由街道牵头协调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建立住宅小区综合执法机制,在小区内建立信息公示牌,公布常见违法违规行为执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联系方式,畅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等对住宅小区突出问题的反映渠道。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巡查,及时进行劝阻和报告,积极配合执法活动,共同打造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小区。

临洮街街道“146”工作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