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童有必要似懂非懂学听《声律启蒙》吗?有没有现实意义?

金匮桥护桥员


一个为孩子计长远的父母,从小给孩子接触这些绝对是对的。

1、未来学习考试需要。在今天大语文的背景下,未来孩子对古文、诗词、历史的学习需求,已经十分有必要从小开始抓起,培养兴趣和习惯。

2、培养语感。诸如《笠翁对韵》、《三字经》等这些都平仄押韵、朗朗上口,韵律感很强,像儿歌一样给孩子听,孩子其实也并不反感,也培养了孩子的语感。在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哄他入睡比较困难,我就给他念《弟子规》,时间长了,不仅我能背诵了,孩子突然有一天也能跟我一起背诵了,而且语言也十分丰富。而且后来长大了,把里面的故事讲给他听,又从中学习了历史和成语。

3、 培养气质。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时候,有人对我们为什么学习古诗的回答。因为,当你和朋友们看到夕阳余晖、大雁南飞的情景时,不会古诗的人会脱口而出“看!鸟,好多鸟,真好看啊!”而你却能出口成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诗,让人有一种文雅而高贵的气质和情怀。因为我缺少这样气质,所以更觉得这份美好有多难得,而想要有气质,有才华,需要从小学起。 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

4、培养美感。诗词优美,意境深远,每当给孩子听一首新诗,他会跟我说他脑子里有个画面,会跟我说听这首诗时想到了什么意境,会在傍晚我洗碗的时候突然跟我说,妈妈快看天上的晚霞,会自己给诗歌配一个他脑子里的图画。

孩子从小读过的诗词,就如同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一点一滴都融进了骨血,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诗词的熏陶下,拥有丰富美好的精神生活。


贝贝成长教育


《声律启蒙》是为学习作近体格律诗作准备的,可以说是是学习作诗的一部工具书,一般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三岁的孩子要学习的话,就是先感受他的韵律之美,长大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因为三岁的孩子也无法理解里面的涵义。

首先明白学习声律启蒙的意义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它按近体诗所循平水韵三十平声韵部编成,每个韵部有三段韵文,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以及十一字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我们学习《声律启蒙》要用吟诵的方式来读,要学习平仄,练习对对子,记韵部,识典故,明意象,因为《声律启蒙》是为作诗做准备的蒙学读物。

如果用朗读的话,由于没有遵循它的特点,无论情感多么饱满,无论怎样变化方法,都没有韵律感。吟诵遵循它本身平仄的特点而产生长短不同的声音,琅琅上口,极富音韵之美。

学习《声律启蒙》的功能:《声律启蒙》一冬为例

1.断平仄

如果近体诗是一座房子,平仄格律就是它的基本框架,学习声律启蒙要学会判断平仄,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有一个简单的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 ,入声归仄很奇特。

普通话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为仄声,入声属于仄声,入声是古代的一种声调,现在没有了,要利用工具专门把他们找出来,因为他们影响平仄。

2.找入声字

入声字是什么?

入声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声调,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很多方言中还存在,这个声调的特点是就是发音短促。

找入声字的意义:

一,在吟诵古诗词时,入声字吟诵起来在声音方面的意义很大,需要把它们找出来。

二,古汉语中的入声都分入普通话的一二三四中了,而入声字在平仄中属于仄,在近体诗中会影响到格律。

这一段的入声字有:雪、宿、尺、六、北、绿、客、一。

3.记韵字

《声律启蒙》是为作诗作打基础的,作诗必须会押韵。《平水韵》是唐宋时期的雅言文读系统,自隋唐开始,直到今天,作古诗词都是用这个系统。《平水韵》分为五卷本,是将“平、上、去、入”分开的,但平声字太多,就分为两本“上平、下平”。其中平声30韵(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加起来是一百零六个韵,所以叫一百零六平水韵。

这一段押一东的字有:风、空、鸿、虫、弓、东、宫、红、翁。

4.对对子

《声律启蒙》里不管是一个字,还是三个字,上下联都是一副对子,因为作近体诗的话,尤其在作五言律诗或者七言律诗的时候,中间的两联必须是对仗的,所以《声律启蒙》里面都是对子。对对子其实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玩,每个人都是进行创造游戏,目的就是联系对对子。

一字对:云对雨,雪对风。

可以扩展训练:云对?雪对? 乌云对?

两字对: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岭北对江东。

可以扩展训练:来对去,鸟对虫,北对东。

三字对:三尺剑,六钧弓,

可以扩展训练:剑对弓,宝剑对?

五字对:人间清暑殿对天上广寒宫。

可以扩展训练:人间对天上,清暑殿对广寒宫

七字对:两岸晓烟杨柳绿对满园春雨杏花红。

可以拓展训练:晓烟对春雨,杨柳对杏花,绿对红,绿对?

十一字对: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对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可以拓展训练:风霜对烟雨 客对翁,

注:训练对对子,要从一字对训练开始,然后向两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子对延展,扩展一类的对子,比如颜色类,树木类,天气现象类等等。

6.解析和典故

《声律启蒙》有很多经典的典故,比如三尺剑,就是刘邦的典故,因为作诗经常也要用到典故。《声律启蒙》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仔细学下去,也是一部百科全书。


大橘子侃古诗


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听觉就发育了,所以就有了胎教音乐,出生后,宝宝对这个全新的世界非常感兴趣,妈妈的说话声音常常让小家伙非常兴奋和期待,这时通过语言也让宝宝为说话交往打下基础,唱唱歌听听音乐,比如洗澡时的水声,各种声音都会让他的听觉不断发育,舒缓的声音宝宝就很安静,动感的声音宝宝就会很兴奋,还会随音乐舞蹈,所以3岁前听韵律启蒙,关键也不在宝宝听懂多少,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感知中国语言魅力和促进听觉更重要,非常喜欢凯叔的韵律启蒙,建议可以给宝宝听听





飞来的小鱼儿


完全没有必要,对于三岁儿童来说,

语言建构才刚刚开始,但语言的思维还没形成。

以我们现代人的沟通方式和习惯来说,训练语言的美感和韵律在三岁这个年龄段显然是不太适合的。

如果希望让孩子在审美和韵律上有所发展,那么平时妈妈可以带宝宝去美术馆、画画、剪涂都可以。

听一听著名的西方古典音乐,也会给孩子以美的感受。同时在声音韵律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主动中探索学习是相对快乐的。

更何况孩子只有3岁,正是建构生活知识的阶段。

您为什么会急于让他去听这种知识内容呢?


儿童观察员佳霖


只要不是被强制或强迫,小孩学习“声律启蒙”有益无害!

不说培养小孩写什么诗,当什么诗人。。

熟悉声律可以拓展小孩的认知范围和联想能力,可以让小孩的口语朗朗上口等等,这些就是现实意义。


不糊涂时涂糊不


声律启蒙声韵协调,琅琅上口,重点在熏陶,而非理解,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一点点培养出语音、词汇、修辞和应对的训练!


小丑鱼WYZ


纯属愚昧无知,既不科学、又无意义,那只是利益炒作而已,什么事儿都应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一切拨苗助长的事儿都事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