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甜宝爱学习


对比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社会现象。成年人之间也会比较,但成年人也会为自己找很多借口,自己过的不如人家通常会用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不太习惯反思自己是不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有了孩子之后,就会习惯性的比孩子。个人建议,不是不可以比,但不要成常态,尤其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次数多了,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可以用自己孩子的长处来激励孩子:比方说:你看你画画儿画的这么棒,肯定写字也会写得很棒!你看你跑的那么快,大家多羡慕你啊!要用肯定的语言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然后再慢慢的指出他的缺点,并监督提醒他改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陪伴,少指责,相信孩子会棒棒哒!


一帘幽梦的微生活


1.首先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这种比较,并且始终不如人的感觉潜移默化给孩子形成一个印象:我是不够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久而久之,孩子会有一种我不如人的感觉。抗得起的孩子会越挫越勇,扛不起的孩子可能始终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但是无论他们是不是抗得起,这种长期受挫的心理会让他们有一种我不如人的感觉。

2.其次,这会疏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父母总是拿别的孩子跟自己比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爱我的,不喜欢我的,他们更喜欢XXX。在父母面前,他们会觉得感受不到尊重和平等,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越发跟父母对着干,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久而久之,跟父母的关系疏远。

3.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的家长,内心深处也有一种害怕自己不如人,于是将孩子当成自己可以去炫耀的资本。这种焦虑本身是属于家长本身的,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会在过小的年龄承担不属于他的压力,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心理发展。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重要的是家长能不能去看到属于自己孩子的特点,去挖掘才能绽放出光芒,而不是一味去以一个外界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心伙伴


我们所有人都难免会和别人比较。但是如果总是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盲目比较,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1.与别人家孩子的盲目比较,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父母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拿孩子去与那些优秀的“别人家孩子”比较。时间长了,会给孩子造成“你不够好”的消极暗示。这份消极暗示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他无论怎么努力,潜意识总会拖着他的后腿说“你不够好”,这样孩子怎么能越来越棒呢?

2.与别人家孩子的盲目比较,会让孩子走向平庸。

每个孩子,先天后天都不一样,拿单一角度来比较都不公平。而且这样的盲目比较,会限制孩子的的能力高度,因为父母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就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程度。这就好像人为设定了天花板,孩子会一直在天花板下努力,而很难突破,慢慢走向平庸。

好的家庭教育是给孩子发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要简单的去单方面看问题,这样我们可能会堵住孩子发展的道路。


种子公园


首先,父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比别人家孩子好还是不好,都会让孩子活在比较级中。而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各自不同,形成的思维观念不同,造成行为结果不同。其次,比较的结果,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永远在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慢慢会失去自己做事情的意义上和准则上的判断标准,自我存在感降低,直至迷失自我。最后,人如果一定要比的话,就和自己比吧,全然接纳自己,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这就是成长。


暖暖爱微笑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考虑,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当然父母都是想为了孩子好,但如果方法没有用到恰当的地方反而会让事情向不好的方面发展。


一、好的方面

父母总会拿别人家小孩和自己孩子做比较,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比如说在孩子特长方面:“这个舞蹈动作你做的已经很好,如果可以像小新那样把自己完全放轻松,相信这个效果会比她的更好”。这样鼓励自己孩子前进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最完美的展示。

二、不好的方面

父母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优秀,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你不能。大声斥责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认为反正我做什么事都在父母眼里一文不值,什么都不如别人,做事情就会敷衍了事,这样极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和心理,不能一味的不认同自己孩子,反而要更好的鼓励他。孩子都有一个特性,都喜欢别人夸赞他,这样他会更加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