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區:植樹護綠寄哀思 文明祭掃倡新風

時至一季春草綠,又是清明紛雨時。隨著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開展,作為文明新風最具標誌性的文明祭祀活動該如何呈現時代新氣象?沈北新區積極行動起來,用倡議書、一封信加大文明祭祀宣傳;用植樹綠化、護林防火開展寄託哀思清明主題活動,用文明執法勸解聚堆燒紙群眾……一股股文明祭祀新風正在全區興起。

文明祭祀宣傳無死角全覆蓋

沈北新區:植樹護綠寄哀思 文明祭掃倡新風

文明祭祀宣傳抓早打出提前量,多種形式宣傳文明祭祀無死角。3月29日,清水臺街道利用2處臨街商戶電子門楣進行字幕宣傳,利用13個鄉村大喇叭和12個社區小區出入口音箱廣播文明祭祀一封信,出動一輛流動宣傳車播放文明祭祀標語;結合志願服務和防火宣傳,入居民家和商戶開展面對面講解宣傳,發放文明祭祀一封信。僅當天,就發放文明祭祀一封信1500張,在醒目位置張貼文明祭祀一封信90多張。

4月1日下午,正良街道柳岸社區在社區多功能活動室組織開展清明節“文明祭祀”宣傳活動,利用電子屏幕宣傳文明祭祀標語,在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發佈《清明文明祭祀倡議書》,發放《沈北新區文明祭祀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倡導廣大居民愛護環境、文明祭祀,自覺形成無煙掃墓、文明祭祖的良好風尚。

黃家街道王家社區在微信工作群“美麗王家”群發佈《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議書,倡導廣大居民以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等方式寄託哀思,摒棄燃燒紙錢、冥物等祭祀方式,開展網絡祭奠、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等文明環保祭祀活動。馬剛街道以廣播車、懸掛標語、發放宣傳單、口頭宣傳等形式進行,向轄區群眾宣傳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引導群眾安全祭祀、文明祭祀,杜絕森林火災。在重點線路插掛森林防火標誌旗1400面,懸掛森林防火標語橫幅800條,發放森林防火宣傳單2000份。宣傳車在各社區巡迴宣傳《森林防火條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從視覺聽覺雙管齊下,確保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無死角宣傳,使安全用火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文明祭祀活動多樣化有特點

沈北新區:植樹護綠寄哀思 文明祭掃倡新風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黃昏時刻的十字路口總是火光沖天、濃煙四起,一堆堆連成一片片,浪費資源又汙染空氣,令人痛心。今年文明祭掃大改觀,我給這一新風尚點贊!”沈北新區新城子街道新興社區70多歲的董皓老人在朋友圈

中為瀋陽文明祭掃,從我做起的倡議點贊,稱這是弘揚社會的正能量。董皓老人不僅點贊,還用行動支持這一新風尚。他發動身邊的“鐵桿粉絲”小朋友們,和他一起去社區的“和諧板報一條街”,書寫黑板報《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倡議書》、《清明節 文明祀》、《嚴查嚴管喪葬用品銷售》,通過板報向全區居民發出倡議,同時也教育青少年要從小做文明小市民,從小樹立文明祭祀良好觀念。董皓老人的言行映射出新區市民群眾的熱望與心聲。如今,他這“星星之火”正在街道、社區、群團組織中“燎原”……

抗擊疫情不放鬆,揮鍁剷土添新綠。4月1日,黃家街道青年突擊隊、志願者、青年黨員與王家社區志願者一起50多人共同開展了“綠化植樹寄哀思 文明祭祀倡新風---‘疫’路有你”清明主題活動,他們分組植樹,分工明確,挖坑、扶苗、培土,澆水,幹得熱火朝天。“我栽了三棵,植樹、護綠、寄思念,特別是疫情當前,感覺這次活動很有意義。”社區第一書記於英姿說。

馬剛街道出動機關幹部、社區幹部、防火大隊隊伍和護林員200餘嚴格管控野外火源,防火檢查站點,每個站點配備2名防火員及2名機關幹部,對進山人員和車輛進行了嚴格檢查並登記造冊,他們用森林防火保平安告慰英魂文明祭。

沈北團區委組織沈北青年突擊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第32個愛國衛生月活動。他們結合疫情防控、文明祭祀及森林防火積極深入街道、社區,通過發放宣傳單、微信平臺宣傳等多種方式向全區廣大群眾進行宣傳,倡導了文明祭祀的社會風尚。

區婦聯抓住今年清明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的契機,開展“網上念故人 清明新風尚”活動,結合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講述清明的故事;結合《遼寧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警示廣大群眾文明祭祀,有法可依;通過開通評論區,把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化作網絡寄語,表達哀思,懷念祈福。網上留言獻花、網上訴說思念、網上傳遞蠟燭,雖無形,更有形,讓更多的家庭行動起來,讓文明祭祀的活動豐富起來,共同度過一個“文明、綠色、創新”的清明節。

文明執法監督保障防疫成果

沈北新區:植樹護綠寄哀思 文明祭掃倡新風

文明祭祀的氛圍需要宣傳來營造,更需專業隊伍文明執法依法來呵護。為杜絕部分市民燒紙現象,區文明辦、創城辦聯合城管、公安、交警大隊、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文旅廣電等有關部門組建聯合執法隊伍,開展夜間聯合執法,對道義、虎石臺地區非法兜售封建迷信祭祀品、佔道經營、露天燒烤違規行為進行集中清理整治,依法暫扣經營物品和經營工具。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扣封建迷信祭祀品700餘件,對路邊燒紙群眾進行安全防火和文明祭祀宣傳,並進行勸解疏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