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将军晚年二三事

疫情居家读史系列:

原文 《资治通鉴》卷006 【秦纪一】昭襄王二年


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赵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颇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


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 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人阴使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卒死于寿春。

译文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国孝成王赵丹任命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率军征伐魏国,攻取了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就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突然去世了,他的儿子赵偃继位,成为赵悼襄王。赵悼襄王继位伊始就派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指挥军权。廉颇大怒,直接带兵把乐乘打跑了。廉颇有国难回,于是反过来投了魏国。可是在魏国呆了很久,廉颇也不被信任和重用。


此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的军队多次遭秦军围困,国中没有可用的良将,于是赵王想到了身在魏国的廉颇,想重新任用他,廉颇也渴望着再为赵国效力。赵王于是派使者前往魏国都城大梁,观察廉颇是否还能被任用。廉颇在赵国有个仇家叫郭开,郭开临行的时候给使者以重金贿赂,让他回来的时候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廉颇会见使者时,有意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为赵国领兵打仗,冲锋陷阵。


但是使者回到赵国后,却向赵王报告说:“廉颇年龄老了,但饭量还好。就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来来回回地拉了三次屎。”赵王由此认为廉颇已经老了,身子骨不太行了。便不再召他回国。楚王知道廉颇在魏国,便偷偷地派人到魏国去把廉颇请过来领兵。但是廉颇担任楚国的将领后,也再没有什么战功。可是他却说:“ 我觉得要是带着赵国士兵就能取胜了。”


一代名将最终终老在楚国的寿春。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名将的晚年境遇却并不圆满,落得了客死他乡报国无门的结局。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性格使然造就的。


让我们聊聊一下廉颇同志的暮年岁月吧。


廉颇作为赵孝成王的股肱之臣,赵王让他做代理相国。这其实是一个虚职,就是让他享受相国的待遇,同时让他执掌着国家的军队,这么看赵王是非常重用和信任他的。廉颇当然也不负众望,迅速攻下了繁阳。


按正常的推演,后面廉颇应该论功受赏,继续执掌军队,作为赵国最有力的护国基石,为赵孝成王起到维护国家安定,稳定民心的作用。但是就在此时突然历史的剧本变了,孝成王意外去世使得走势向另外方向发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赵悼襄王登基之后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廉颇忠心于孝成王但未必忠于悼襄王。一个掌管国家军队又有着相当威望的将领,享受着如此之高的待遇,此时并不在京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这样的重臣一旦有了二心便会对于自己的地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加之新君登基之后也需要维系自己的派系力量,需要提拔忠于自己的人一批人上来,因此将自己心腹派去接替廉颇成为一个最优解,能在给自己消除廉颇的潜在威胁同时还可以给嫡系一个增加军功的机会。


于是乐乘就这样去了繁阳。廉颇是那种急性子暴脾气没心机直肠子的人,完全没有一点城府和政治智慧。一听说朝中任命乐乘过来取代他后就愤怒了,二话不说就立刻出兵动手。乐乘的实力肯定不是廉颇的对手,人还没到繁阳上任,就在半路上被打跑了。


廉颇这种快意恩仇而又不成熟举动有点过于孩子气了,这直接就断了自己的后路:新君的派来嫡系都敢打,分明就是不把赵悼襄王放在眼里。这么不听话的人,让赵王怎么敢未来再重用。此时回赵国是一种必死的结果,谢罪已然是无望,廉颇不得已只能投奔了魏国。


试想廉颇如果当时顺应局势发展,魏国繁阳已取,军功已得,胜利的果实给乐乘,把这一个投名状交给新君,自己就能继续享受这代理国相的待遇,一把年纪告老回乡,这也算应了“功成,名就,身退”这种最好的结局了。然而由于他一时冲动,现在只能吞下了最糟糕的结果。


魏国收了廉颇这样的名将也挺尴尬,放不得用不得。放回去给赵国,对自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留着自己用吧,这么大的一个名将担心指挥不动,养虎为患。廉颇的脾气和思维一般人也很难驾驭的了。魏王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索性好吃好喝的养着这个老头子,这样也就不用担心放虎归山之后老廉头儿再回来对魏国大动刀戈。


廉颇这辈子,因为臭脾气冲撞过两个人,一个君子一个小人。君子是蔺相如,他以国家大事为重,对于廉颇的言语并不在意,因此才有了“完璧归赵”和“将相和”的美谈。

但是廉颇这辈子遇到的可不全是蔺相如这样的君子,到晚年遇到的郭开就是彻底关闭廉颇报国之门的小人。


廉颇只不过是因为在之前宴会上言语冲撞过了郭开,便被其怀恨在心。


这时候,赵国被秦国围困多次,破秦无方。赵王苦于国无良将,于是悼襄王希望能够重新召回廉颇为国尽忠。


但是让这样一个有实力,有威望的人归国掌兵,对郭开这样的小人而言就是最大的威胁。郭开出于个人私利贿赂使者,回复赵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论断,彻底绝了赵王的念头。


如何防小人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完美的避过。


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小人敬而远之,不去得罪。但是平时还是需要从自我修身开始做起,为人处事不要像廉颇这种脾气秉性太直接,太过火爆。对任何人都谦逊,低调,和颜悦色。把身段放低态度温和,通常就不太容易直接得罪到对方,而低调不张扬就很难招人嫉妒惹祸上身。


否则那怕贵为廉颇这样的代理国相,执掌全军的名将,一旦到了落魄的时候也会被小人谗言所害。


楚王仰慕廉颇的英名,看到廉颇故国难回,在魏国又碌碌无为,便暗地里派人把他请来楚国为将。已是暮年的廉颇在楚国并没有建立任何的功勋,但是廉颇自己内心还是并不服老。他把原因归咎到了自己指挥的兵马不是赵国的军队。这种甩锅的方式,显得非常幼稚。


赵国在山西华北地区,气候干燥,多山地,楚国在南方多潮湿气候,多江泽湖泊。在楚国为将,自然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楚国的实际变化策略,来谋划符合楚人的性格,楚国环境的战略战术。


赵人楚人本身打起仗来的方式方法就不尽相同,廉颇自己不去求变,而将失败直接推脱给了士兵层面,反映了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方位的优秀将领。幸好楚王还算厚道,没有再为难廉老将军。


所以,在职场中拥有自知的能力对一个优秀人才而言很重要。


人需要认清外界环境和局势的变化,随机应变来进行应对,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不能盲目坚持旧有的思维体系和方式方法固执进行工作,更不能发现走到死路的时候,还找借口说领导给的资源不对,自己的团队执行力不行,不能领会自己的意图,从而导致没有达到领导预想的结果。


这种甩锅的方法,只会失去领导的信任和失去自己发展的前途。


楚国对廉颇待遇还是不错,即便没有达到期望中的目标,但还是给一代名将养老送终了。


只是客死在寿春的廉颇老将军,晚年的境遇颇有点让人唏嘘。


从在赵国权倾一时到客死他乡也不过寥寥几年,其中有命运的安排成分在里面,但是也有很大方面是他自己性格导致的人生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