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快評㊿」姜春康:別樣清明一樣情,文明追思更悠遠

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評論員 姜春康

大事小情,老薑快評。這裡是YMG出品打造的原創評論專欄——大小快評。

老薑有話說。大家好,我是老薑。

本期是【大小快評】第50期。

「大小快评㊿」姜春康:别样清明一样情,文明追思更悠远

慎終追遠祭故人,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這個特殊時期,清明祭掃、緬懷先人的傳統不能少。

據大小新聞報道,為鞏固防控成果,倡導安全祭祀。我市所有公墓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連日來,各殯儀館公墓紛紛採取“代祭掃”方式寄託哀思、緬懷故人。昨天上午,一場肅穆莊重的公祭儀式在芝罘區殯儀館舉行。

每年清明,人們心情都非常沉重和憂思。寄託哀思,我們呼喚乾淨的、純潔的、文明的祭拜。尤其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許多習慣。

當前,疫情尚未結束。清明節期間,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家庭追思、撰文祭祀、網上祭掃等方式代替現場祭掃,緬懷逝者、遙寄哀思,一樣能表達真誠。

悼念親人、緬懷故人,清明追思,呼喚文明祭拜。

公祭儀式,讓這個清明變得不一樣。而穿越時空地域的網絡祭奠,讓清明更低碳,也讓追思更悠遠。

清明追思,我們感恩那些為戰“疫”逝去的英烈。如武漢市武昌醫院的劉智明,金銀潭醫院的彭銀華、江西大餘的蔣金波等等。

清明追思,我們感恩先人,我們感懷逝去的親人。我們寄託的是哀思,緬懷的是真情。用健康文明方式祭拜,更有正向效應。

疫情之下,網絡祭奠值得推崇,只要把親人照片和影像資料傳到“紀念館”上,點擊鼠標一張張翻看家人的照片和影像資料,能更真實感受到家人存在,想念了多看幾次照片,還可以在網上給家人“上香”“點燈”等,這樣的方式比傳統的祭祀形式更有意義。

別樣清明一樣情,文明追思更悠遠。

對生活而言,我們可以多花點時間、精力和創意來懷念逝者,但更當珍惜眼前在世的親人,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讓當下的日子過得更美好。

這樣,會讓思念更生動。

這樣,會讓真情更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