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遲到的葬禮 40多年前犧牲的兩名烈士入土安葬

清明祭英烈|遲到的葬禮 40多年前犧牲的兩名烈士入土安葬

清明祭英烈|遲到的葬禮 40多年前犧牲的兩名烈士入土安葬

安葬儀式的現場

封面新聞 記者 蘇定偉

松柏蒼翠、哀樂低迴。4月2日,清明節前,四川南充市烈士陵園莊嚴肅穆,一場特別的葬禮正在舉行,烈士龐必武、肖松柏的骨灰終於入土安葬。他們分別犧牲於1973年和1976年,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雨雪霜,烈士與後人“重聚”。

杳無音信,烈士陵園8個骨灰盒尚未下葬

南充,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為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先後有數萬名優秀南充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有22000人被評為烈士。1954年,南充在西山建立革命烈士墓園。1991年10月1日,省政府批准改擴建,組建南充革命烈士紀念館,在西山徵地近40畝,工程於1994年7月竣工,後更名為南充市烈士陵園,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南充市烈士陵園現在安葬烈士171人,其中146人有名字,單獨安埋。另外25人是無名英雄,整體安埋在一處,另還有8個烈士的骨灰存放在烈士館。

這8名烈士的親人在哪兒呢?”南充市烈士陵園服務中心副主任羅君介紹,8名烈士都只有非常簡單的介紹,沒有檔案,有的還沒有照片。烈士信息不全、犧牲年代久遠、行政區域調整等多方面因素,尋找烈士親人存在不少困難。

為更好幫烈士尋親、親人圓夢,2019年9月24日,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與今日頭條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開展“尋找烈士親人 傳承英烈精神”公益活動。依託今日頭條龐大的用戶量和精準地理位置彈窗技術,精準彈窗尋親信息,不僅極大降低了尋親成本,還大大提高成功率。南充市烈士陵園上傳了多名烈士信息,利用大數據尋找親人。線上利用今日頭條、百度搜索等收集相關信息,線下發動各級軍人事務部門尋找。

春節前,3名烈士的親人成功核對。3月26日,劉太祥烈士的哥哥劉太勝來到南充市烈士陵園,確定弟弟的骨灰盒後,一行人為劉太祥烈士舉行送別儀式,送烈士回到重慶開州故里下葬。

經家屬同意,烈士龐必武和肖松柏的骨灰安葬於南充市烈士陵園。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兩位烈士的骨灰盒

以父為榮,爸爸是個“軍代表”工作狂

在成都工作的龐偉有三兄妹,他是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4月2日一大早,他和妹妹就趕到了南充市烈士陵園。

“爸爸和媽媽都是南充人,爸爸龐必武在搬罾農村,媽媽住在南充城裡。”1949年,龐必武入伍,先後參加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反擊戰。1970年,龐必武作為“軍代表”,進駐重慶巴山儀器廠。這是一家國防軍工企業,龐必武的主要任務就是代表解放軍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產品質量,穩定國防工業。1971年,在成都7號信箱上班的妻子調入巴山儀器廠,成為一名檢驗員。結婚9年後,夫妻倆終於團聚。8歲兒子龐偉和一歲的女兒隨母親一同前往,兒子龐軍在外婆家裡。

巴山儀器廠位於重慶石橋鋪,一家四口裡住進廠裡宿舍,兩間房,廚房和廁所公用。沒有空調,“那時的重慶特別熱,夏天每晚要兩三點才能入睡。”家家戶戶睡過道、睡樓頂。“爸媽天天忙於工作,家裡請了一位保姆照看妹妹,一個月開的工資大約15到20元”。龐偉讀書了,父親特別嚴,“軍人作風,令行禁止,不聽話就要挨!”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龐必武的照片及烈士證

“爸爸是‘軍代表’,實際上就是廠裡‘一把手’,很多決策要他來定。”龐偉記憶中,爸媽在家裡基本上談的都是工作,有時廠裡有人來家裡給爸爸彙報工作,龐偉心中更多的是一份自豪。爸爸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積勞成疾,身體越來越不好,後來住在當時的重慶大坪部隊醫院,1973年11月,龐必武因肝硬化去世。

追悼會後,帶上介紹信,龐偉陪陪媽媽將爸爸的骨灰盒送到南充革命烈士墓園。一個木製的四四方方盒子,上面還貼著爸爸的照片。那時“破四舊”,不興埋葬,龐必武和其他烈士的骨灰盒就放在一個鐵架子上。爸爸去世後,媽媽又調回成都7號信箱,重新分房子。龐偉三兄妹在成都慢慢長大,讀書、工作、成家立業。最初幾年,龐偉和母親,有時還帶著弟弟妹妹,一起來南充祭拜。

烈士墓園幾經變遷,有一年,龐偉兄妹再來祭拜父親時,發現父親骨灰盒沒有了。工作人員換了一撥又一撥,也不清楚具體情況。

“這麼多年,我們都以為骨灰盒不在了。就在家裡點一炷香,祭拜父親。”母親今年80歲了,無法來到安葬現場,“老母親經常提起爸爸,我們只有安慰她人家。”

而南充市順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也不斷地查找龐必武的親屬,工作人員來到搬罾,到處打聽“龐必武”,幾經周折,找到龐必武的一個侄兒,然後才聯繫上龐必武在成都的3個兒女。“接到順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電話,我們都很詫異,早就以為父親的骨灰盒不在了!真的感謝順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南充市烈士陵園千辛萬苦的查找。”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肖松柏烈土的哥哥和妹妹

5兄弟4個兵,母親走之前一直唸叨“三兒”

肖松柏,男,1949年4月生,原南充縣鳳儀公社人,1969年3月入伍,1976年1月20日因公犧牲。南充縣沒有了,公社也不存在了,鳳儀鄉也撤併了!根據這個簡單的信息去查找,難度可想而知。現在肖松柏老家已經變成南充市順慶區漁溪鎮,一個名為蔡家溝的地方。

肖松柏共有7姊妹,5男兩女,他排行第三。“我們5兄弟,就有4人先後參軍。”80歲的肖顯族清楚記得,1969年,他退伍回鄉,三弟肖松柏又戴著大紅花,到重慶參軍。歷任戰士、班長等職,多次受到連、營以上嘉獎。

“弟弟在鳳山公社讀的書初中,17歲就去參軍了。”服役期間,肖松柏請假回到老家完婚,幾天後又回部隊。1976年,肖松柏在重慶涪陵縣遇車禍,因公犧牲。

時間隔得太久,說起肖松柏的樣子,大家模糊記得“胖胖墩墩”。妹妹肖菊華結婚時,正在休假的肖松柏還專門去“送親”,送妹出嫁。上個世紀70年代,缺吃少穿,肖菊華身體不太好,還是哥哥肖松柏從部隊寄中藥回來,把身體醫養好。

肖松柏犧牲,沒有留下後人,妻子不久改嫁。

部隊將肖松柏的骨灰送回老家,在民政工作人員陪同下,二哥肖顯族將骨灰盒送到南充革命烈士墓園,“南充西山裡一片小青瓦房,放在鐵架子上。”安葬儀式上,肖顯族和妹妹肖菊華、肖群芳都來了,人老了,精神狀態還不錯。“我們都骨灰盒以為早就下葬了,加之從農村進城也不方便,骨灰盒送來就沒再來看過。”加之肖松柏膝下無子,這麼多年,大家漸漸淡忘了。

“老母親一直傷心不已,死前一直唸叨‘三兒’。”

家裡本來有肖松柏的照片,母親傷心過度,看到照片更傷心,就將僅有的幾張照片都撕了。

去年年底,肖家接到順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電話,通過反覆確認,最終核實肖松柏親屬的身份。“我們都感到很意外!終於見到親人骨灰盒了!”

上午9時許,兩名烈士家屬各派兩名代表,從將骨灰盒從存放室抱出來,骨灰盒上覆蓋鮮紅的國旗。哀樂低迴,家屬將骨灰盒抱往安葬的墓地,蒼松翠柏間,工作人員翻開兩塊光滑的石板,一個四四方方的墓穴出現在大家面前。

將骨灰盒輕輕放在墓穴裡,將國旗摺疊收好。然後將石板覆蓋,上面再立起一個雕刻名字的石碑,墓地四周鋪滿黃色的小花。親屬跪拜,獻花,工作人員慰問。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龐偉手捧父親骨灰盒走在最前面

清明祭英烈|迟到的葬礼 40多年前牺牲的两名烈士入土安葬

入土為安,鮮花祭奠

南充市烈士陵園還有最後5個骨灰盒,烈士家屬正在確認中。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他們是軍人,是和平年代的軍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征程中,他們是“烈士”,將自己年青的生命貢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烈士的親人至今都還沒有找到。為讓烈士魂歸故里,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依託今日頭條客戶端的地理位置推薦和定向推送等技術手段,幫助安葬在全國各地的烈士尋找到家鄉親人。目前已經找到790多位烈士的親屬。封面新聞聯合頭條尋人項目發起#清明祭英烈#活動,一起尋找烈士後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