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发生的广泛持久争论,凸显了哪些该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

本人一即将退休的教师


有些人太自以为事,心里太阴暗崇洋媚外。有些人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有些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是中国人,所以她们想方设法都要抹黑祖国,外国的一切都好。从这些方面国家应高度重视价质观的培养,民族的信仰,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严惩贪官污吏,对不作为官员及时处理和公开信息,加强主流媒体的正确导向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人民更团结。让那些想抹黑,搞乱国家的人就没有市场了。总知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孺子午998


社会进步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和善意的批评。但方方日记绝对不是用来疗伤治病的!


丹景山伯爵


[机智]一个蹭疫情热点的过了气的作家,为名为利瞎写一气,揪住她眼里的政府防控的些微错误(站在政府管理层面未必是错误、或者说是民生与防控的取舍导致的“错误”)无限放大,既讨好囯内的愤青又谄媚于国外反华势力……国内有一大批这类靠“骂政府”混饭吃的作家、公知,他们平时就靠蹭各种“事件”的流量而活着的……现在国内疫情结束了,最不愉快的就是这些人!


彩云游子


方方日记,在一开始关注的人并不多,毕竟作为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的认知水平发表意见。但是,之所以近来持续发酵,以至于引起网络上的轩然大波,导致很多人对方方以及方方日记的口诛笔伐,莫过于西方媒体借方方日记对中国的抹黑,此举不仅激怒了公众的良知,也使公众对方方所写的武汉日记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批判。一,方方日记作为公开的连载文字,无疑已经是文学作品,任其如何狡辩都不行,作为文学作品抒发个人情感本无大碍,但借国家人民的伤痛,而肆意涂抹个人悲观色彩,甚至道听途说,罔顾事实,这是公众人物不应该有的,这是道德底线的沦丧;二,方方日记既然已经成为公众读物,那么公众对其评价就无可厚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拿出来就不能不让人褒贬,但是方方之后对此的掩盖和辩护实则是自己借武汉疫情而以悲情文学为噱头赚取个人名誉的欲盖弥彰,这种行为则显得卑劣了;三,无论身份,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首先应该秉着一颗有良知的心之原则,尤其在家国灾难的时刻,既不能分毫厘之忧,亦不当落井下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虽有大小,但人人当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