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復工

近日,中江縣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在積金鎮、白果鄉、繼光鎮、龍臺鎮和永興鎮相繼復工,全力推進渠道整治工程,疏通“毛細血管”,“解渴”產業發展,助力灌區糧食生產。

打通支鬥農渠“最後一公里”貧困戶家門口務工當天,記者來到中江永興鎮大柏山村盤山村道下,這是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二標段(永興鎮)工程建設現場,數10名工人通力協作,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此處修建的是改造項目二標段的長柏支渠末段的支鬥毛渠,渠道為盤山渠道,依山而建,交通運輸極為不便,導致大型自動化機械無法進場,工人們利用獨輪車等農具運送建築材料。大柏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陳正忙著在渠道內抹水泥,烈日當頭,老陳汗流浹背,但仍掩蓋不了臉上的笑容,“以前的水渠破舊,到我們村根本沒有水量了。現在好了,政府出錢修新渠,我們當然全力支持,能參與進來,我更加開心。每天還有100多元的工錢。”據老陳介紹,以前自己一直在外做泥水匠,此次受疫情影響留在家裡。2月底,渠道工程復工,大柏山村村書記劉世泉便向施工方推薦了有泥水匠技藝的老陳來現場務工。

項目負責人白曉波介紹:“這是打通支鬥農渠‘最後一公里’的民生工程,工程建設採取‘3+’模式,即業主技術指導+受益群眾參與+村委會嚴格監督,讓該項目成為民生所想、民生所要、民生滿意的水利工程。”

有了充足的水源

養殖戶收益能翻一番

據劉世泉介紹,大柏山村屬於繼光水庫灌區,曾經的渠道破舊,滲漏、淤堵嚴重,造成水資源浪費,加之大柏山村屬於灌區末端,水量嚴重不足。因缺水,致使村裡大片土地每年甚至要撂荒一季莊稼,不利於當地農業發展。前些年,村裡談好了多個農產項目,可都因為缺水,最後項目也沒談成。“現在我們已經著手引進羊肚菌、獼猴桃、道地中藥材、蔬菜基地等多個扶貧產業項目,相信有了充足水源,我們村離致富就不遠了。”劉世泉憧憬著。

大柏山村的水產養殖戶蔣忠木對此更有發言權。他現在主要經營近100畝的水產養殖項目,因為常年缺水,養殖規模上不去,經濟效益出不來,“因為缺水,現在每年我只能四五月份的時候投放一次魚苗,每年收益也不大。現在好了,新的渠道開修了,只要修好,再也不愁沒水用,我就能逐步擴大養殖規模,預計今年新渠道建好,我的收益能翻一倍。”

據瞭解,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二標段(永興鎮)工程涉及永興鎮大柏山村、三星村、南峰村、永興村四個村。整治渠道總長近14公里,共8條,其中明渠13.1公里,隧洞0.8公里,全部為盤山渠道,修築、整治難度較大。整治後,能極大節約水量,縮短放水時間,提高灌溉率。能極大緩解永興鎮農業灌溉用水難問題,受益人口超過9000人,田地超7200畝。

“為加快工程進度,我們還會繼續增加工人,保證工程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中江水利局永興站副站長王學龍介紹道,預計二標段工程將於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

13餘萬人受益

改善和恢復灌面3萬餘畝

今年以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和水利工程復工難的實際問題,按照中江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要求,中江縣水利局精準施策、精心部署,科學有序做好疫情防控與工程建設,確保防疫、春灌兩不誤。2月21日,中江縣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順利復工。

為全力推進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中江縣水利局強化組織保障。該局局長許世順表示:“針對當地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用工範圍定在當地務工人員、有勞力的貧困戶,進一步帶動貧困戶增收,降低輸入務工人員的疫情防控風險。”

保證工程進展的同時,該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將工程疫情防控納入日常管理。制定疫情防控緊急預案,強化責任分工。各實施項目部進一步細化施工組織計劃,確保工程進度、工程質量,為“三農”工作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據瞭解,中江縣繼光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整治渠道24條,總長48.292公里,主要採用12磚為主的砌體渠道工程。工程建成後受益人口13.37萬人,改善和恢復灌面3.09萬畝,減少輸水損失,提高水的利用率,預計增加經濟收入194.71萬元。(徐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