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大连“外防输入”一线的“数据捕手”


他们是大连“外防输入”一线的“数据捕手”

2月28日转接65人,29日转接124人,3月1日转接156人……在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王琪的桌上,1400张通话记录单摞成厚厚一摞,这些是外籍入境人员落地后第一手的住所信息,随后14天的跟踪回访,隔离结束后的去向追踪,都将进入市政府外办织就的信息跟踪网里,确保这些人员都在我市严密防控体系中。

1400余外籍人员一个都不能丢

从2月25日开始,根据周边国家疫情迅速蔓延的形势,大连市防疫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增设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具体工作中,外籍入境人员由市政府外办负责提供“点对点、人对人”的服务保障,将外籍人员转运至住所或定点酒店进行隔离。为此,市政府外办成立了信息反馈组,由7名工作人员和9名志愿者组成,持续跟踪人员的健康状况和隔离情况。截至3月28日,由市政府外办安排转运的累计有1400余人。

信息反馈组组员、市外办工作人员王琪负责航班落地后第一时间的信息反馈工作,外籍入境人员在哪个社区或者哪个酒店隔离,中方联系人是谁,都要一一落实。“找人”是王琪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有些外籍人员入境时留的常住地址与实际隔离地点不一致,再加上本人不会中文、联系方式有误等多种原因,找到一个人可能需要打一天的电话。”她说。

14天隔离期持续跟踪管理

精准定位是为了后续的跟踪监测,外籍入境人员的信息都会传送到工作群里,由组员与49个街道的7个村委会、148个社区建立联系,每4天电话回访一次外籍入境人员的健康情况。

面对着庞大的服务人群,来自市医保中心、自然资源局等单位的志愿者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承担本职工作的时候,还要第一时间将群里的信息,根据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统计梳理,与社区工作人员具体对接。“我们单位目前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我和另外一名同事徐刚常常白天跟踪回访,晚上值班,一整天神经都是紧绷着的。”来自市医保中心党群工作部的志愿者王扬说。

3月25日下午,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松海社区工作人员告知王扬,在该社区居家隔离的一名加拿大籍儿童出现发热现象,和该人员一起隔离的还有他的妈妈以及兄弟,王扬立即将情况通报至信息反馈组负责人,信息反馈组协调综合部门与金普新区疾控部门联系后,及时安排一家三口进行核酸检测。拿到“阴性”的结果后,王扬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10余种表格筑牢基础数据库

在信息反馈组中,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刘聪慧掌握着外籍入境人员最完整、准确的资料。3月中旬,相关部门向市政府外办了解外籍入境人员主要聚集在我市哪些企业,不到20分钟,她就打出了完整的名单。

工作开展前期,为了能第一时间提供出多样准确的数据,刘聪慧按区市县、酒店、国籍将原始信息绘制出10余种表格,按时录入1400余名抵连外籍人员信息并进行比对,统计各组工作和数据,与街道、村委会、社区构建信息跟踪网格,为我市严防境外输入工作组提供了详实的统计数据和重要的信息支撑。“当各区市县,甚至街道和社区打来电话询问外籍人员相关情况时,我们都能立即调出数据核对,保障了社区点对点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刘聪慧说。

据了解,为了核实各种数据,刘聪慧每天至少要打50通电话。信息反馈组的组员们深知,数据上的小小偏差,有可能给我市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埋下隐患。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黄凤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