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碭山縣:村幹勇當“領頭雁”,唱響扶貧“三部曲”

本報宿州訊(李豔龍 李明和 朱明剛)群眾工作是黨的生命工程,脫貧攻堅工作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當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做好貧困群眾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宿州市碭山縣朱樓鎮梁寨村書記單聖領,既是村裡幹群眼中的致富典範,又是鎮、村幹部眼中的“扶貧能手”。

常聽見別人稱讚他:“我們覺得很棘手的問題,到了他那兒,卻能迎刃而解了。作為村幹部,他的扶貧工作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有的年輕幹部就向他請教如何做好群眾的扶貧工作,他總是樸實一笑:“哪有什麼工作竅門,不過是我認清自己的任務,平時尊重群眾,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罷了。”簡單的話語,概括出他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精髓。

認清使命,踐行服務宗旨

單聖領當初是一位個體戶,他幹事認真、有誠信,一心想把生意做大,擺脫農村的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經過幾年的打拼,手上有了一些積蓄,終於走上致富路。但當他看到村裡還有很多人生活貧困時,下決心要為生養自己的地方出一份力,帶領大夥兒共同勞動致富。在大家的支持下,他當上了村幹部,從村委委員到村委副書記,再到村書記,沿著扶貧的政策,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來。每走過一步,他總要回頭看一看,還有哪些沒做到位,還有哪些貧困群眾沒有跟上隊。

家裡人總是抱怨他:“自從當上村幹部,家裡的事情也不管不問了。”他耐心地回答說:“我是一名村幹部,心裡始終裝著貧困群眾,只有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才能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不辜負群眾對我的信任。哪能總都想著自家呢?”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尊重群眾,俯身平等相待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高學歷。單聖領雖然只是初中畢業,但他卻擁有大智慧,他懂得“千理萬理,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才是硬道理”。

作為一名村幹部,他平時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深入村裡貧困群眾的家中,每次都是俯下身子去交流,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對群眾充滿感情,心裡時刻裝著群眾,始終從群眾的角度看待問題,用群眾的眼光認識問題。正是因為這樣,他得到了村裡群眾的絕對認可。

排憂解難,牢記工作職責

人民群眾是衣食父母,是力量之源。作為村幹部,單聖領把貧困戶的的呼聲和意願作為指導工作的第一信號,把關心和服務貧困群眾作為自身的第一職責,不高高在上,不脫離群眾,而是用一顆善心、誠心、責任心去融入群眾、打動群眾。

他把自己的手機號告訴每一位貧困戶,手機24小時不關機,只要有問題,貧困群眾打電話他隨時解答、及時反饋,能立即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他說明原因和下一步解決辦法。他有時自嘲說:“我就是一個‘快遞員’,把貧困戶的困難問題‘快遞’給自己,再把解決好的實惠‘快遞’給貧困戶。”正是因為他當好了群眾的“快遞員”,用實際行動為貧困戶排憂解難,才觸動了群眾的心靈,得到了貧困群眾的廣泛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