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今天终于缩量到了5600亿,很好,不破不立。刨去ST股,涨跌停比68/8,热度其实也不差。


外资流入16个亿:

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其实从美国大撒币之后,流动性问题得到了缓解。外资已经在回头配置了:


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上2图是3月25日大撒币后,外资回流的情况,大家参考一下。喝酒吃药为主,消费和科技为辅,顺便减持一点获利颇丰的避险时增持的大基建。不得不说,外资还是挺专一的(也可以理解为死心眼)。


今天公布的制造业PMI为52,在上月基数上大幅反弹,远超市场预期的44。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弹,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调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能代表我国经济运行已恢复正常水平。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


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可以看到上一轮金融危机是2008年4月开始下跌,直到2009年3月才反弹回水面上,历时几乎一年。而这次一个月就反弹回去了。而论幅度,两次不分伯仲。上次是从60附近跌到40附近,跌了30%多。这次是从50跌到35差不多也是30%。


当然就像上面的解读一样,3月一个月的数据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还要往后看看,因为外围猪队友和我们自己的影响其实并不确定,这个先行指标还有反复的可能性。


外围的股市其实今天不差,离岸rmb汇率有下跌迹象,我们的期权隐含波动率也有所收敛。要说我们为什么高开后一路萎靡不振呢?非要找理由的话,国债在涨,月底市场上资金可能偏紧。成交量也能侧面说明这一点。虽然我也有仓位在,但是阴跌缩量其实我不太担心,反倒是突然拉一拉容易扰乱人心。我头脑中的预期管理还是希望能多磨些日子,给点思考的时间。当然这个很主观,现实往往不一定配合。


最近粮食农产品个股有不少涨的,让人心痒难耐。有的机构说全球大放水,黄金股的逻辑还不如农产品。我觉得有一定道理,粮食安全、供给不足和虫灾等都不如通胀的逻辑持久。

尤其是我们的的cpi构成并不合理:

市场冷清了?是要反转了吗?

食品占比过高,居住出行占比低于实际情况。如果合理的调整cpi构成,那么住和行的成本占比应该再提升。即使猪肉长成现在这样,我们也不会有5点多的cpi。但是不合理有不合理的好处,这样粮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扩大通胀的预期。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么想。


但同时,我个人觉得农产品还有一条逻辑就是避险。2018年毛衣占时也是避险资金怼农产品,当然有当时加关税的逻辑在。但是给人的感觉好像一有大波动,比较萧条时,资金就怼农产品。我觉得,其实通胀是不是来了不重要,粮食安全也不是市场资金关心的问题。避险才是真需求,这么多机构和游资不能都做逆回购去啊。留在战场里的只能炒点大家愿意相信的概念。当然我这个逻辑不一定经得起推敲,大家后面可以再看看,再想想。


反正我能力有限,我自己不打算追农产品了。但是不妨碍这作为一个观察点,什么时候农产品资金退潮和其他拐点信息共振了,证明筑底完成了。


点在看、点转发、点关注、点星标。点点点点点!

欢迎关注“宏观数据种草”,希望抛砖引玉,启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