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借錢做微商 不能按時還款成被告

山西晚報訊(記者 郭衛豔)一筆8萬元的債務,讓高三女孩成為被告。面對法院的傳喚,女孩害怕、彷徨、逃避。但慶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暖心的法官。4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小店法院狄村法庭獲悉,在法官的努力下,這件特殊的案件得以調解。

去年年底,急於尋求經濟獨立的女孩曉薇(化名),瞭解到一個微商項目能讓她很快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隨後,曉薇便以參加藝術類考試急需用錢為由,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分3次向李莉(化名)老師共借款8萬元。

原本,曉薇計劃小賺一把能儘快回款還給李老師。但涉世未深的曉薇,卻沒有賺取到第一桶金,更不能在承諾的時間內歸還李老師借款。考慮到高考結束後,曉薇也可能離校遠走他鄉。李莉老師一紙訴狀,將曉薇起訴至法院。

起訴狀上,被告的年齡引起了法官的關注。法官覺得,被告年齡不滿十九週歲,應該是在校學生。法官一方面安排通知應訴和送達事項,一方面瞭解案情。

正如其所判斷,被告曉薇是太原市一名在讀的高三學生,也是一位“準”高考生。還有幾個月,就要迎來人生大考。法官想了很多,一方面,這個年齡正是情緒敏感的時候,在這關鍵的特殊時期,如果被訴訟糾紛羈絆住,必然影響參加考試的情緒,也會給求學帶來諸多不便。而如果判決後,曉薇仍無力償還該筆借款。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法規規定,當事人有權申請執行。而法院執行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將其列入失信人員名單。這樣一來,曉薇人生路上將留下失信的痕跡,她以後的種種活動都會受到影響。

法官重新擬定了處理案件的思路,並要求書記員和助理,在聯繫曉薇的同時,務必要通知到曉薇的父母,她要和這個準高考生的家長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送達和聯絡的過程並不順利,法院先後嘗試了很多方式,打電話、發短信,幾經輾轉下,終於通知到了曉薇的父親。在法官的耐心勸導下,曉薇的父親同意來法庭瞭解一下案件情況。

今年3月的一天,曉薇的父親如約來到狄村法庭。法官在與他簡短的見面交談中,感受到了他對女兒的借款糾紛案件存在牴觸情緒,不太願意配合。法官決定先撇開案件不說,從為人父母的角度,聊起了他們父女之間的故事。之後,法官得知曉薇的父母親已經離婚。而由於父親經常加班,陪女兒的時間很少,對女兒的事情也關注很少。

法官為曉薇的父親分析這個借款糾紛的處理方式和處理結果,權衡利弊,併為他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法官的解釋,讓曉薇的父親對此次借款糾紛的形成有了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如果女兒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後,她的前程會受到怎樣的不利影響。最終,曉薇的父親願意代替女兒償還欠款。在父親的幫助下,曉薇順利與李莉老師達成了還款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