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三原色”開啟清明祭掃新風尚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先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我國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也與日俱增。現如今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但清明節期間,祭掃人員的流動和聚集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並且,傳統的祭祀方式也帶來了一些汙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的隱患。

為鞏固疫情防控來之不易的成果,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時代新風,在當前階段樹立文明、綠色、低碳的祭掃新風尚,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重要抓手和具體舉措。

樹立“綠色”新風,倡導文明祭祀。清明祭祀往往是親屬走動、聚集,增進親情、緬懷故人的時候,但是在如今疫情防控階段,大量的人員聚集會給病毒傳播提供可趁之機,文明祭祀不一定要聚集,可以錯峰開展,分批不分情,隔離不隔愛。離鄉較遠的親屬,不一定要回來才能表達思念,可以暫緩或通過視頻追思會參與。要減少塑料、布料、錫箔紙等不易降解材料製品的使用,多采用敬獻鮮花、種植紀念樹等方式,既保護了環境,又很有意義。

保護“藍色”天空,謹記防火安全。傳統的祭祀方法裡,焚燒冥幣、紙錢紙花、祭品,燃放煙花爆竹等,都是祭祀常用的方式。但焚燒、燃放的同時,不僅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影響空氣質量,傷害祭祀人員和周圍村民的身體健康,並且,焚燒、燃放會產生極大地火災隱患。就在前幾天,西昌山火造成19名撲火人員犧牲,這不只是數字,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推進移風易俗,禁止焚燒祭品、燃放爆竹,在保護自己安全的同時,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緬懷革命先烈。清明時節,在紀念親人、懷念祖輩的時候,我們也要追憶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這來之不易的和諧生活,是革命先烈的心血和生命換來的。如果要到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等地獻花、宣誓、祭奠,要自覺服從疫情防控規定,防止疫情傳播。也可以通過網上獻花、留寄語等形式,表達對英烈的緬懷之情。要在緬懷革命先烈、憑弔烈士英魂、學習先烈事蹟、弘揚革命精神中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增進愛黨、愛國情感。

清明祭祖緬先烈,防控環保不放鬆。2020年的清明既是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的節日,又是群防群控、攜手抗“疫”的關鍵時期。即使我們不能披掛上陣、一線救援,但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僅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讓我們行動起來,做綠色健康祭祀、文明安全祭掃的踐行者,鞏固防控成果,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金羊網 文/張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