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白輪船》是吉爾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瑪托夫的一篇中篇小說。也是一部充滿童真與浪漫色彩,融合神話、虛幻與現實,又充斥著悲情與批判色彩的小說。

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小孩與外公的故事。全篇小說有兩個涇渭分明的世界——孩子的純真善良、充滿幻想的世界與成人亂象叢生的世界。作者通過極其細膩的筆法,充滿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寫出了孩童的純真,以至於在這樣的文字下,我們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少年,那個無憂無慮,與石頭、花草、動物說話的年代;又用現實主義的筆觸,描寫成人世界的亂象:人性的自私,自大,狂妄與醜惡揭露無疑。兩個世界的描寫與塑造,營造出鮮明的矛盾衝突。

而小說的主人公,那個被拋棄的孩子,就在這兩種世界的矛盾衝突中逐漸迷失,最後走向悲情的結局。

很多人在讀完本書後,有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有對人性的思考,也有對階級的思考。而通過本書,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關於孩子從世界觀的建立到崩塌的失敗的教育案例。

外公的善良與神鹿的故事構建了孩子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文中的孩子有著不幸的身世,他被父母遺棄,父母在遺棄他之後,又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孩子從小被外公帶大。

他的外婆並非自己的親外婆,對他沒有太多疼愛,而姨母與姨夫一直無法懷上小孩,對這個沒有父母的孩子,自然談不上有多少喜愛,反而因為自己無法擁有孩子,對他有著那麼一絲嫉妒與恨意。

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一直長到了七歲。但他並不孤單,因為他有一個真正關心愛護他的外公,還有那些不會說話的小夥伴——石頭"馬鞍"、"狼"、"坦克",還有牽牛花等等,這些都是他的朋友。當然,他最親密的朋友,還是外公送的望遠鏡與書包。孩子經常會跟書包和望遠鏡說話,用望遠鏡久久的看遠處的白輪船。那艘白色的輪船,是他的寄託與希望,並且他還聽說,他的父親,就在這艘船上。

這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有著如此純潔的童真,對未來,充滿著無盡的希望與幻想。他的內心,就像那白色的輪船般,沒有一絲雜質,純淨如一張白紙。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孩子的外公在這張白紙上揮下了兩筆,第一筆是善良;第二筆是信仰!這是如此豔麗的兩筆,這兩筆都是作為人最為可貴的品質。

善良是外公用行為寫下的,外公的善良表現在對所有人的友善,比如外公可以在別人的喜宴上幫忙,如同自家辦喜宴,作為賓客,幹著端茶遞水的在他人認為屈辱的活而從不在意。因為他樂於幫忙,性格隨和,所以雖然人們很需要他,很喜歡他,但從來不敬畏他,但外公卻無所謂。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標準的老好人,但這一切都是源於他的友善,他的善良刻到了骨子裡面。

老老少少都跟他“你我”相稱,可以拿他開玩笑,因為老頭子是個沒有脾氣的人;可以拿他不當回事兒,因為老頭子是個從不計較的人。難怪俗話說,不會使人尊敬自己,就要受人欺。他就不會。

信仰是外公用故事寫下的。外公常給孩子講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一次吉爾吉斯人遭遇洗劫與掃蕩,一頭長角鹿不顧麻臉瘸婆婆的勸告,救下了最後的兩個族人,被救下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最後又將族群繁衍下去,直至發展壯大。然而,壯大後的人們為了獲取鹿角放在死去親人的墳頭以表示孝順,開始了瘋狂屠殺鹿群,最後長角鹿帶領剩下的幾隻鹿離開了人們……

外公對孩子說,長角鹿救了族人,所以是長角鹿是布古人共同的母親。

只有這樣,我們才叫一家人,打從我們的老祖宗長角鹿媽媽起,我們布古人就是一家人了。聖母長角鹿傳給我們的是友愛,要我們一舉一動、一思一念都要做到這一點……”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外公的善良與長角鹿的故事深深影響了孩子,讓這個7歲的孩子擁有了同樣的善良,鹿媽媽,也成為了他的信仰,長角鹿身上所體現的平和與愛逐漸滲入孩子的血液,成為他身體乃至思想的一部分。

這個年僅7歲的孩子,渴望成為一個強壯而有力的可以保護他人的人,也常常在夢中請求神鹿媽媽賜給姨夫姨母一個孩子……外公給這個孩子搭建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友善與希望的世界。

然而,外公可能永遠都不曾想到,給孩子親自構建的世界會在某一天徹底崩塌,而且,造成這一切的人還是外公他自己!

孩子的世界崩塌了

對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來說,在外公講過的無數次的故事中,他或許早已將鹿當成了自己的母親,而白輪船,在他的心中,可能更相當於自己的父親。所以這個孩子,才會對長角鹿與白輪船有如此的敬仰與嚮往。

也因此,在有三隻鹿出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時,孩子的內心是如此的興奮,因為他的母親帶著他的信仰和對他的愛回來了……

長角鹿媽媽還是用和善的、會心的目光留神地朝孩子望著,它的眼睛大大的、黑黑的、水汪汪的。孩子感到十分驚奇的是,長角鹿媽媽能夠像人一樣嘆氣,嘆得又傷心、又悽愴,就像外公那樣。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在那一刻,應該是孩子最為幸福的時刻,但這樣的時刻太過短暫,一聲槍響徹底打碎了他的夢。孩子的姨夫,為了一己私慾,逼迫外公對鹿開了槍,並舉辦了一場鹿肉宴。孩子眼看著自己的姨夫用斧頭一次次劈砍著長角鹿早已被砍下的腦袋,看著之前親切而和善的望著他的,現在清澈而驚愕的沒有閉上的母鹿的眼睛,陷入了呆滯。

在姨夫他們狼吞虎嚥的咀嚼聲中,在他們鬨然陳說著是如何逼迫外公開槍打死長角鹿的那一刻,這個7歲孩子的世界徹底陷入了黑暗。

孩子聞著惡臭的酒氣,聽著大聲的狂笑,感到越來越熱,越來越悶。頭又漲又跳,非常疼痛,簡直像要炸開似的。他覺得好像有人在用腳踢他的頭,用斧頭劈他的頭。他覺得好像有人拿斧頭對準他的眼睛,於是他把頭晃來晃去,拼命躲避。

他希望遠離此處,變成一條魚,去尋找他的白輪船,他走出了房間,向著河水的深處走了過去......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孩子世界觀崩塌的原因

孩子世界觀的崩塌,根源在於姨夫及其朋友人性的惡。卻也與外公的軟弱有著直接的關係。外公給孩子構建了一個善良、和平、充滿愛與希望的世界,卻又親手打破了它。這樣的反差,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在故事的結尾,孩子走出房間,看到躺在泥土中痛苦萬分的外公,他希望與外公一起,守住他們共同的信仰,希望外公給他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一點光與支撐。他甚至還在問,庫魯別克——那個他認為的代表著力量與正義的強健的年輕人——會來嗎?他仍舊希望,外公給予一個肯定的答覆,與他一起等待庫魯別克過來審判這些吃著鹿肉的人。但當他看到外公沾滿了泥和土,只有亂糟糟幾根鬍子的臉,並渾身發抖時,孩子徹底絕望了。

因為給他這個世界的人,此刻連自己的世界都已經崩潰了。外公給了孩子一個明豔的世界,卻沒有能力去庇護這個世界。孩子的世界觀,在與現實的激烈碰撞中失去了最初的庇護與支撐,轟然倒塌。早知如此,或許,外公根本就不會帶給孩子如此的良善與信仰。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當然,我們無法也不忍去苛責外公,因為他在開槍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信仰開了槍。他之所以摒棄了自己的信仰和終身信奉的東西,根源還是在於心中的愛,對他女兒也就是孩子姨母的愛,對他外孫的愛,他希望以此來保護他們,讓他們肉體上不再受孩子姨夫的折磨。

不知他那孩子的頭腦是否懂得,莫蒙外公躺在這裡,是在為自己那長角鹿媽媽的故事的幻滅而痛心;是否懂得,是外公違心地背棄了自己要他終生信奉的東西,背棄了祖先的遺訓,背棄了良心和自己珍貴的信念,而幹這種事是為了自己苦命的女兒,也是為了他這個外孫……

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對一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來說,精神的折磨遠比肉體的折磨更加致命!

《白輪船》帶來的反思

悲情的結局遠比皆大歡喜更容易給人以思考。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在對子女的教育中,我會盡量給孩子善與美的世界,相信這也是所有為人父母的選擇。我們都希望孩子生活在陽光下,遠離陰影,從而有一顆善良與美麗的心靈。孩子心靈的這張純潔的白紙上,我們都渴望揮灑出明豔的色彩。

但我們可能從來少有思考,我們是否真正給了孩子的世界足夠的庇護,我們有時是否在親手摧毀我們搭建的這個世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了一個好的國家與時代,現實的殘酷遠比不上小說中的殘酷,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審視自己,是否從自身來說,我們沒有在孩子的世界越界

孩子身體上的痛苦,我們不乏關注,我還記得小時候看的很多寫親情的作文,千篇一律都是自己生病了父母多著急,晚上揹著去醫院的故事。但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正又引起了多少人的重視?

《白輪船》的思考:失去庇護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值得給孩子搭建

更為可怕的,是父母親手毀掉自己給孩子構建的世界。有多少人在給孩子搭建與人為善的世界時,同愛人吵得不可開交;有多少人在給孩子搭建遵守規則的世界時,自己卻在一步步越界;又有多少人在給孩子搭建樂觀積極的世界時,自己成天卻在怨聲載道......

給孩子構建一個世界不容易,但要毀掉它卻是如此簡單。很多人希望孩子比自己優秀,活成不似自己的模樣,但卻又始終保持自己的模樣,須知,你的模樣就是你給孩子的世界。

《白輪船》告訴我們,當給了孩子一個世界,就要有庇護的決心,而提供這樣的庇護,首先需要從自身做起,畢竟小說中壓垮孩子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給了他這個美好世界的外公的信仰的最終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