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红楼梦》中对服饰的描写不可谓不精致,且含蓄,尤其是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的服饰描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古代服饰的精美,而且通过对他们三人服饰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爱情的未来走势。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贾宝玉首次出场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是古代人物用来束发的一种华丽装饰品。多用于王子及年少的将领,前扇为额子,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

抹额,一种额部饰品,形如头箍,镂饰图纹,缀以珠宝,多用于青年男女。二龙抢珠,则是抹额的刺绣图纹式样。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箭袖,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二色金,这里指刺绣箭袖中的红金、青金两种金线。

宫绦,宫中特制或仿照宫样所制的丝带。其实就和现在的丝带一样,男女通用。

褂,中式的单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长衣。石青,是一种颜色;在石青色的倭锻上刺绣财团8个,称为“起花”;八团,指服装上的一种团形图案;倭锻,是明代后期用日本人改进过的方法织就的丝织品,富有光泽,色彩鲜明,手感柔软;排穗,则是一种皮软毛长、形状如麦穗的珍贵羊羔皮。

朝靴,清代男子便服以鞋为主,公服才穿靴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蚤,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袄,即长袍;裤腿,就是裤子。

即使宝玉换了在家穿的常服,还是带了一种

富家子弟的既视感。作为全书中宝玉的第一次出场,曹雪芹先生在描写这段场景时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丰富多彩的色调,加上珍贵的材质,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黛玉首次出场

在第三回中,并没有对林黛玉服饰的描写,只有通过宝玉的眼对黛玉外貌的描写:

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从总体上看,黛玉富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关于黛玉的首次出场服饰描写是在第八回中,但对黛玉的服饰还是一笔带过:

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

真正意义上对黛玉的服饰描写是在第四十九回中: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宝钗首次出场

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冷”这个字,符合薛宝钗的服饰特点,也很符合她的人物性格。

发过一篇专门对宝钗服饰的研究,这里便对宝钗的服饰不做过多分析。

从服饰看古代爱情——解析《红楼梦》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服饰

《红楼梦》中,三位爱情主人公的首次出场,也恰恰暗示了三位的爱情命运。宝玉首次出场时所穿的衣服与作为见证人的黛玉所穿的衣服是那么不相符,暗示两人的爱情并不符合当时的爱情观。虽然两人是心灵上的知己,却碍于社会阻力而失败。

再看宝钗的服饰与宝玉的服饰对比,虽然两人的服饰比较相配,但由于宝玉叛逆的性格,宝钗的保守,两人的婚姻也名存实亡,徒有其表。

看似简单的服饰描写,却有了如此多的含义,作者真是良苦用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