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文 ✎ 張洋


造車之外,李書福把吉利的未來放在天上。


車市寒冬裡,李書福依然仰望星空。以曹操專車、太力飛行汽車和時空道宇為三駕馬車的吉利科技集團,隱藏著李書福推動出行領域變革的野心。


時空道宇計劃2020年發射衛星,而這條路已經被大洋彼岸的馬斯克走通,SpaceX成功發射衛星後,最新的估值已經達到360億美元。馬斯克通過特斯拉和SpaceX編織了一個宏大的“未來出行”故事,助推其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鉅額融資,如今李書福準備講中國版的“未來出行”故事,起點正是吉利科技集團。


李書福罕見啟用他的兒子李星星擔任吉利科技集團的監事,亦是除他以外唯一的一位股東,而李星星一直被認為是吉利的“準接班人”。


把未來產業交給“準接班人”,李書福對飛車以及衛星的產業企圖不言而喻。這並非一個簡單的產業,資金、技術的投入跟汽車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然而處於輸血地位的吉利汽車來到艱難時刻,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均有所下滑,這也給李書福的未來出行故事帶來諸多不確定。


01


飛行汽車延遲交付


駕駛飛車在城市上空穿梭,往往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面,李書福正試圖把這項科幻變成現實。


當初憑著“汽車不過四個輪子和一個沙發”的蠻勁,他把吉利做成市值千億元的汽車霸主。進軍飛車領域時,李書福手握更多資本,不用蠻幹了,2017年他斥資收購了技術相對成熟的Terrafugia。


收購完成後,李書福頗為得意,“美國專家研究了十幾年,因為缺少資金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錢買下這家公司。”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吉利控股董事長 李書福


Terrafugia是麻省理工學院(MIT)一個學生團隊創立的,2006年卡爾·迪特里希(Carl Dietrich)帶著這個項目參加美國明星創業大賽MIT $ 100K,獲得亞軍,以獎金為槓桿,卡爾·迪特里希正式成立了Terrafugia。


2006年到2012年間,Terrafugia進行過六輪融資,總額超過800萬美元。飛車產品尚未出世,Terrafugia在2011年底就聲稱已經收到100個訂單,單車定價為27.8萬元(約合200萬人民幣)。


Terrafugia的第一款車型Transition,是一輛摺疊翼的雙座飛行器,2012年完成首次試飛,並通過FAA(聯邦航空局)和 FMV(聯邦機動車署)的測試。這款車可以承載兩個人,但後續資金不足,產品開發停滯,才被李書福發現並出資買下。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Transition車型 來源:Terrafugia官網

飛車售價過高,美國業內認為商用的前景可能更為理性,比如用來組建類似網約車的飛車車隊,這個業務方向,跟李書福已經佈局的曹操專車可以實現地-空聯動,打造吉利“未來出行”的立體系統。


李書福對飛車的前景非常看好,在收購時說“飛行汽車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領域。我相信Terrafugia能改變未來的出行方式,並且引領一個新行業的發展。”


李書福接手後,隨即在國內成立浙江吉利太力飛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太力飛車”),負責該項目的本土研發和生產,宣稱Transition 會在2019年開始交付。


吉利的資金進入,Terrafugia 的CEO換成中國人,創始人卡爾·迪特里希退居首席技術官。2019年4月,CEO再度換人,卡爾·迪特里希隨即從公司辭職。


管理層動盪的時間裡,Terrafugia 沒能在2019年交付Transition,官網上顯示這輛車還處在預訂中,市界以消費者的身份發送了預訂郵件,截至發稿前,還沒有跟工作人員取得聯繫。


Terrafugia 另一款車型TF-X, 採用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傳動系統,可以實現半自動駕駛功能,最大飛行距離為500英里,這輛車計劃在2025投放市場,目前官網尚沒有任何預訂信息。


市界向公司發送了採訪郵件,但是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吉利曾計劃在武漢建設飛車生產基地,已經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但武漢基地建設沒有進展,上海研發中心正在招聘試飛、工程師等工作人員。


在Terrafugia 之外,吉利還領投了德國的一家飛車企業Volocopter,持股10%。李書福何時能讓科幻電影變成現實,還需要資金和時間。


02


“燒錢”助推衛星升空


飛車項目尚未步入正軌,李書福又開始了另一項燒錢計劃,學習汽車狂人馬斯克,準備開啟衛星事業。


2020年3月3日,吉利的衛星項目在浙江台州落戶,這是李書福的家鄉,也是他造出第一輛吉利車的地方,如今他要在這裡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等設施。


李書福的衛星項目,由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空道宇”)主導,研發的是低軌衛星,目前已經通過各項鑑定試驗和測試,公司計劃在2020年內發射兩個衛星。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柒星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峰告訴市界,“低軌衛星,覆蓋面小一些,但因為離地球近,信號傳輸的時延和速度都要比高軌衛星表現好,比較適合自動駕駛或者物聯網這種對傳輸速度和時延要求較高的領域”。史峰的公司專業做衛星通信終端,是第一家獲得衛星移動通信入網牌照的終端公司。


史峰介紹,發射低軌衛星,兩個最重要的方面是火箭發射和衛星建造,火箭發射一次的成本在幾千萬到1億元之間,技術壁壘比較高,而低軌衛星的難度則在於,既要保證功能的完整性,又要減輕自重和縮小體積。


他提到,民營企業建造衛星,需要儲備龐大的資金外,成熟的技術人才比較稀缺,而且供應鏈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國的衛星事業長期是以國家為主導的,商業衛星才剛剛起步。


衛星發射及運營需要佔用軌道和頻率資源,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需要通過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申請,才能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國際通用的準則是,“先到先得”,但申請者需要符合相應資質。


馬斯克的Space X已經發送了300顆低軌衛星,他計劃累計發射1.2萬顆衛星,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星鏈。美國另一家公司OneWeb也在執行“星座計劃”,準備發射600顆衛星到低空軌道,並結合中、高軌衛星,實現覆蓋全球的衛星通訊網絡。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 )的統計,截至2019年9月,已經運行的衛星為2218顆,低軌有1468顆,高軌有562顆,其中商用衛星已經達到620顆。


OneWeb披露的數據顯示,一顆低軌衛星的造價在60萬美元(約合420萬人民幣),而低軌衛星覆蓋的面積較小,想要形成星鏈,需要投入鉅額資金。SpaceX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韋爾(Gwynne Shotwell)曾表示,“建立星鏈網將花費約100億美元或更多”。


史峰介紹,低軌衛星的損耗及使用壽命,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都比高軌衛星要短,需要持續發射衛星才能保持星鏈的完整性。SpaceX首批發射的60顆衛星中,已經有3顆報廢,變成了太空垃圾。


這絕對是一個比任何行業都“燒錢”的事業。歷史上,嘗試建立低軌衛星網絡的公司無一倖免,到最後都是以破產收官。


3月27日,燒完34億美元,已經發了74顆衛星的OneWeb在美國申請破產,而距離它建立完整的星鏈還需要約75億美元,但資本市場上已經無人敢投。狂人馬斯克也不敢輕言勝利,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SpaceX現在最要緊的就是不破產”。


李書福造星之路道阻且長,難度比當初造吉利車還要難上千百倍,不過史峰說,“中國也確實需要有企業出來做,畢竟大家一起才能把蛋糕做大,至於誰能成功就交給時間去判斷”。


03


賺錢機器失速


李書福放手一搏,進軍飛車和衛星這兩個“燒錢”的領域,少不了吉利汽車作為後盾,為新業務“輸血”。


自收購沃爾沃後,吉利汽車維持多年高速增長,成為自主品牌的龍頭老大。3月30日,吉利汽車年報出爐,全年營收974億元,同比下降9%;淨利潤81.9億元,同比下降35%。野蠻增長的態勢敵不過汽車行業整體下滑的趨勢,吉利不得不面臨停滯甚至下滑的事實。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年報出爐,吉利汽車股價應聲下跌,截至4月2日,吉利發佈年報後,股價下跌約5%,最新收盤價為10.88元。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面對最難熬的2019年,吉利通過降價優惠等手段完成136萬輛的年度目標,而最初吉利制定的目標是151萬輛。促銷的直接影響是毛利率受損,2019年吉利汽車毛利率為17%,較去年下降約3個百分點。縱觀近五年,吉利銷售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在2019年出現下滑趨勢的轉折點。


市場行情不好,吉利汽車現金回款能力也在變差,在迅猛增長的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佔營業收入比例持續下降,從2015年的24.5%下滑到2019年的12.8%。


放衛星,李書福追得上馬斯克嗎?


汽車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對資金佔用的規模比較大,吉利汽車也在積極地維持現金流穩定。年報裡特別提到,公司總現金水平(銀行結餘及現金+已抵押銀行存款)為193億元,同比增長23%,可以做到“兜裡有糧,心中不慌”。


以吉利汽車的運營情況,比大多數車企在“車市寒冬”裡的表現要好。然而變革年代,李書福的野心並不止於當下,他想要更大的想象空間,甚至想發射衛星。


作為李書福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吉利汽車在面臨李書福百億美元的投資需求時,也顯得無能為力。2019年吉利汽車扣非淨利潤為71億元,即使全部拿去造衛星也只能造1600顆,而馬斯克的目標可是發1.2萬顆。


一邊是李書福巨大的投資野心,另一邊吉利汽車卻面臨越來越糟糕的市場環境,年報中直言“2020年可能成為吉利汽車歷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吉利汽車的艱難已經發生在最末端的4S店,3月27日,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吉利油車4S店的經理吳桐告訴市界,“來看車的,一天只有兩三波,一個星期賣不出去一輛車很正常”。


吳桐透露,北京本地的幾個員工2月10日就復工了,“基本有人預約去看,才去守一下,上個月的銷量不到平常的一半”。店裡復工的人也只有幾個,湖北、河南的員工到現在還不能復工。


面對疫情,吉利汽車聯合4S店進行過幾場線上直播銷售,吳桐說:“效果其實不怎麼明顯,最終還是得到店裡看才行。”


4S店銷售疲軟直接反映到吉利汽車的銷量上,2020年2月公司銷量為2萬輛,同比下滑75%。疫情肆虐全球,導致吉利汽車出口銷量也下滑59%。


對吉利汽車來說,2020年註定是一個艱難的一年。而吉利汽車的艱難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李書福的未來出行想象空間。


頭頂理想主義天空,腳踩現實主義大地,李書福在車市寒冬裡仰望星空,是攀高跌重還是逆市新生,一切都要交給時間來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