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點右邊關注我們,每天都有古代歷史等你閱覽

首先筆者表態,對這種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並看到。當時的感覺就是,一股無法抵擋的“混搭感”,讓我懷疑自己看錯了。

於是筆者又看了好幾遍,最終確信的確是把《三國演義》中的潘鳳、邢道榮、曹性和呂布相提並論了。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顯然這種說法是套用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概念。但問題是,人家那四位都是平級的絕頂高手。可再看潘鳳、邢道榮和曹性,無論是戰績武功,還是對三國的影響力,都沒法跟呂布相比。

所以這就只能另闢蹊徑,努力開腦洞了,因此就要先了解一下這四人。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潘鳳:《三國演義》最著名的龍套,他老大韓馥的一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瞬間就讓十八路諸侯們,都燃起了無限希望。然而卻是潘鳳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這就是潘鳳,在演義中連一句臺詞都沒說,只留下了一個“潘鳳手提大斧上馬”的華麗背影。

雖如今不斷有人表示:其實潘鳳很牛,別說華雄了,就是呂布也不再話下,之所以這麼快就被華雄殺了,是因他太輕敵。但既然潘鳳這麼牛,為啥演義中,只給了他一個“手提大斧上馬”的背影呢?這根本不科學!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邢道榮: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和諸葛亮攻打零陵時遇到的敵方大將,先是被諸葛亮設計活捉,然後他立刻投降,並指天跺地的表示:我回去後,保證當好內應。

於是諸葛亮放了他,可邢道榮回來後就變了臉,想將計就計幹掉諸葛亮,哪料反被諸葛亮將計就計了,最終被趙雲一槍殺於馬下。邢道榮的三國之路,也就到此收場了。

顯然邢道榮比潘鳳強,起碼有臺詞,露了好幾次臉,最終死於趙雲手下也算不虧。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邢道榮敢跟諸葛亮鬥心眼!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曹性:他是呂布手下的將領,在演義中最驚豔的表現是,一箭射中了夏侯惇的眼睛,然後就被獨眼夏侯惇給殺了!曹性謝幕!

曹性從戰績上看,可謂是又進了一大步,別管怎樣,他險些殺掉夏侯惇,這就是人家的戰績!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呂布:咱就不細說了,因為太熟悉了,筆者概括了一下呂布在演義中的一生,他有“三可”。所謂:戰績可贊,戀愛可圈,死得可憐!

那麼這四位有啥關聯性呢,以至於都被相提並論?筆者看了半天,卻只能看出來了,這四位的死法都太有警示意義了。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潘鳳,是“吹牛吹死”的,倘若他老大韓馥不替他吹牛,潘鳳也就不會在演義中只留下一個華麗背影。所謂:吹牛不可怕,就怕這牛吹得連自己都信了!

邢道榮,是“自信過度而死”,諸葛亮攻打零陵時已經威震三國了,可他卻還敢跟諸葛亮鬥心眼,可惜卻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而被殺。所謂:自信很可貴,但過度自信卻是要不得。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曹性,是“高興死得”,夏侯惇三國中的大腕,卻被他一箭射中眼睛,下一步只要能殺掉夏侯惇,那麼曹性也就成名江湖了。可惜他只顧高興卻了,卻忘了“困獸猶鬥”,因而被夏侯惇殺掉。所謂:差一步都到不了羅馬,越在勝利前越是危險,教訓深刻!

呂布,是“求人求死的”,本來在演義中,曹操已經對他有了不殺之心,結果他非作死去求劉備,結果被劉備的一句“曹老大,千萬別忘了丁原和董卓”,於是呂布被殺了。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說來說去還是自己最可靠!

為什麼會有“東潘鳳, 北道榮, 南曹性, 西呂布”這種說法?

這大概是“東潘鳳,北道榮,南曹性,西呂布”能相提並論的初衷吧,起碼筆者是這麼認為!至於別人還有何高論,也不妨一說,也算是對《三國演義》的一種新奇解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