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不管是從民國時期的“捧角兒”,還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的粉愛豆,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曾蘊藏過一個偶像。

我小的時候,大概十來歲吧,那時候電視在農村剛剛普及不久,記得那時候,媽媽最喜歡的就是電視劇《渴望》,我對電視劇的內容沒什麼深刻的印象,卻對電視劇裡的主題曲記憶猶新。

那時候,常常聽到媽媽哼唱這首歌,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幹農活,還是在家縫縫補補。“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亦真亦幻難取捨……”當時,我並不理解歌詞的意思,卻也喜歡上了歌詞的旋律。媽媽告訴我,唱歌的叫毛阿敏。我那時還不知道毛阿敏長什麼樣子,直到後來看央視春晚的重播才目睹了毛阿敏的真顏。

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後來,媽媽又喜歡上了電視劇《籬笆.女人.狗》的主題曲《籬笆牆的影子》。“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那個年代,還不懂什麼是偶像,追星什麼的,但是毛阿敏的歌卻陪伴了母親的年輕歲月,成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女神。

而我開始懂得追星的時候,大概十二,三的樣子吧。那時候,彷彿一夜之間“港臺風”刮過來了,而且來勢洶湧。男孩子都開始留起了劉德華的分頭,女孩子也偷偷地在課本封面貼上了郭富城的頭像。“四大天王”、“小虎隊”成了那個時代人們爭先追捧和模仿的對象,成為了70,80後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九十年代,中國的流行音樂發展的很快,迅速湧現了一大批青年流行歌手——蔡國慶,那英,毛寧,解曉東等等。那個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解曉東,我記得每次電視上只要一播放解曉東的歌,我連飯都顧不上吃,緊盯著電視,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畫面,手裡還拿著筆和本子手忙腳亂的記歌詞。在十幾歲那個懵懂的年紀,解曉東簡直就是我的“夢中情人”。

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社會發展的太快,文化娛樂更是日新月異,一代代偶像、明星層出不窮。娛樂圈似乎更新換代的更快,一批批小鮮肉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恕我直言,難道是真的老了嗎?我實在看不懂這些小鮮肉,也get不到他們的優秀。(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他。

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桃葉尖上尖,柳葉兒遮滿了天,在其位這個明哎公,細聽我來言啊……”一個手執摺扇,身著長衫大褂,風度翩翩的少年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瞬間被征服了。這個令無數女粉絲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媽媽的愛豆和我的愛豆,每個時代都有“粉絲”

我在網上搜遍了所有關於他的信息——張雲雷,德雲社相聲演員,擅長太平歌詞,評戲,京韻大鼓等多種傳統曲藝。我在網上看了他的很多唱段,一腔一調,韻味十足。時尚帥氣的外表下藏著的是個對傳統曲藝瘋狂熱愛的靈魂。

張雲雷讓越來越多的90後女孩開始喜歡上傳統曲藝,並開始學習。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了更多年青人心中的榜樣。

始於顏值還是陷於才華?我實在選不出來,我想,兩者兼而有之吧,缺任何一項,都不是完美的張雲雷。我願意永遠做他的忠實粉絲,永遠支持我心中的愛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