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有如此分裂性的民族(完结)

红色帝国及俄罗斯人的反思

1917年十月革命和三年国内战争后,激进主义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俄罗斯进入了更快、更刺激的历史发展快车道。一下失去兜售市场的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纷纷走上了流浪之路,波澜壮阔的20世纪俄罗斯侨民运动开始了。

竟然还有如此分裂性的民族(完结)

油画: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演讲

早在1909年,斯徒卢威、弗兰科和别尔嘉耶夫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就出版了《路标》文集,“路标派”对之前俄罗斯的改革和革命做了深入反省与剖析,对俄罗斯的激进革命,以及其造成的流血、仇恨和杀戮进行了批评与反思,他们既反对沙皇专制,又反对激进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路标派”又发表《来自深处》文集,笔锋直指十月革命,对激进革命进行直接尖锐的批评,但此时也只能是最后的决裂宣言。1918年到1920年,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与新政权进行了战争,此时,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直接倒向反苏维埃的一面,支持反苏维埃势力。内战结束后,很多人主动直接流亡海外,而留在国内的反苏维埃主义者也被苏维埃政权直接驱逐。

竟然还有如此分裂性的民族(完结)

自由主义思想家别尔贾耶夫

流亡者在海外继续坚持他们的主张,认为他们才能代表真正的俄罗斯民族,站在苏联政府的对立面,同时他们也将俄罗斯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竟然还有如此分裂性的民族(完结)

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的遗产

虽然“路标派”对以往俄罗斯的偏激与冲动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在俄罗斯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俄罗斯没有妥协,激进主义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是这次激进主义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以至于他们能够用他们激进的方式去建设这个国家。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了,红色帝国带来的分裂也骤然消失了,俄罗斯又处在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向何处去的问题又摆在了俄国面前,或许是经历苏联解体和之前革命的重大历史教训,目前的俄罗斯社会还没有出现重大的“分裂”,但“双头鹰”在之前向西看受挫之后又转向了东方。

竟然还有如此分裂性的民族(完结)

苏联解体:焚烧苏联国旗

结语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俄罗斯文化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特征,俄罗斯的分裂化可以总结为: 国家战略上东西方之争,思想文化上的新旧之争,发展道路上本民族和外来之争,方式方法上的激进与渐进之争,这几个方面并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在某一时期和某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而是多方面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复杂多样的。俄罗斯的分裂化特征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什么是俄罗斯,俄罗斯向何处去”这一主题进行的,俄罗斯民族寻找民族定位和方向的道路还将持续下去。


参考书目:

1.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

2.洪宇:《简明俄国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

3.﹝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邱守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8月;

4.(苏联)尼·米·尼科里斯基:《俄国教会史》,丁士超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5.(英)以赛亚·柏林《俄罗斯思想家》,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9月;

6.张建华:《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15日;

7.张建华:《 斯徒卢威: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言人》,学习时报,2007年12月31日;

8.金雁:《解开“俄罗斯之谜”的钥匙:俄国思想史上的“分裂运动”》,人文杂志,2010年1月15日;

9.叶丽娜:《3俄国宗教分裂运动及尼康改革的文化历史内涵解读》,俄罗斯文艺,2009年9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