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盆景,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自古以来就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喜爱,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美称,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我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雀梅盆景在“国际盆景展”中获得金奖、银奖。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盆景,确实很美,但是有不少盆景爱好者都说,雀梅下山桩较难养活,或容易引起“偏枯”,笔者将三十余年的雀梅老桩、古桩的采挖与养桩的经验总结,毫无保留的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在养护雀梅下山老桩时得到帮助和启发作用。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都有野生分布,常生长在山坡路旁,灌木丛中,山脚溪边、山村路边也较为常见,采挖雀梅老桩制作盆景,可快速成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宜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最佳时间是在小寒小寒节气期间,到野外选挖树桩粗大、半枯奇特、弯曲有趣的雀梅野生树桩。挖时先清理周围杂草、树木等,然后对地上部的枝干进行一次截剪,用手锯及修枝剪修去树桩过高的部分,接着在树桩四周环形开沟挖桩,挖掘时要多留侧根、最好适当带土团;粗根截口要平滑、向下、便于发根。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生长的地方,经常会有石头、石块等,所以挖掘雀梅少不了带上一端圆尖、另一端扁的钢棒(我们叫“铁笔”),用来挖除石料;挖出后,及时喷水,并要迅速在根部蘸上泥浆,用浸泡湿透的稻草、青苔、布等材料包严扎紧,装入箩筐或编织袋,及时运回栽植。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如果是粗大而又古老奇异的品精雀梅老桩,宜釆用多次断根法进行挖桩,以确保树桩的移栽成活率。即在早春萌芽前,挖开三分之一土,断去侧根,覆土后经常浇水保湿;在梅雨季节,挖另外三分之一,切断侧根,覆土回填;小寒小寒期间,挖剩下的三分之一,断去侧根,然后覆土回镇;经常浇水,翌年春季萌芽前,挖开断去主根后,及时喷水、蘸浆、包草等进行保湿,并及时运回栽植。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刚挖掘运回的雀梅树桩叫“桩坯”,或叫下山桩,宜先方入水中浸泡10~24小时,一边浸泡一边选出进行栽植。如果挖回的树桩较多,可以釆用湿沙埋根法进行保湿。一般的小型或微型雀梅桩坯,可釆用“一步到位,直接上盆”的方法进行培养加工。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中型或大型雀梅山下桩,宜釆用地栽养坯,最好先在穴底和四周放入水稻育秧用的塑料软盘,然后再培土栽植养坯;也可在穴底和四周放一层砖、石板材或木板等,然后再培土栽植养坯。还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石板材、水泥板、木板、砖块等砌隔成预用盆钵相当的筐格,培土栽植养坯。还可用盆、桶、箱、袋等,在底部和四周引多个排水孔,然后培土栽植养坯。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栽植前,根据树桩的生理习性,和造型的要求对树桩枝干进行修剪,然后按栽培容器的大小对树桩根部进行一次修剪,伤口要修平滑,并0.3%~0.5%高锰酸卸水溶液,或500~800倍液的多菌灵、绿乳铜、托布津等溶液进行涂抹枝干伤口或浸渍树根,然后在根部蘸上泥浆(即用红黄泥,加生根粉,加少许过磷酸钙,加适量水,调拌成浓稠的泥浆),栽入圃地,浇透水,在老桩和枝干上包扎苔藓或草绳或保鲜膜,用白乳胶或植物油涂抹枝干伤口,再用薄膜封扎大伤口。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栽植时,先在桶、木箱等栽培容器底放些碎石、瓦片、粗砂等,以利于排水,然后按造型需要扶好树桩,填上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培养土,可用山泥、田园土、塘泥、河泥等,掺入40%的河沙、煤灰、锯木屑、砻糠灰等,加少许过磷酸钙,混合拌均配制成培养土,稍压实,使土壤与根部完全接触,浇透水,以后要经常浇水和喷叶面水,保持基质和周围环境湿润,确保养坯成活。忌积水。如果气温较低,应搭棚盖膜进行保温防冻。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养坯的雀梅树桩,萌发新芽后,应及时除去包扎在老桩和枝干的草、台藓、保鲜膜等,以免影响新芽的生长。此时地下部分尚未生根,必须搭棚架,上盖草帘、竹帘、遮阳网等进行遮阳80%~90%,防治强烈阳光直射,盆栽的可移到散射光充足,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并加强水分管理,减少叶面水分的蒸发和防止嫩芽晒伤。有条件的可采用全日照喷雾法进行栽植养坯。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新芽长到2~3厘米时抹去部位不适合和疏去过密的芽,抹芽分3~4次进行,每次抹芽都要留预备芽,以防意外受伤。枝干造型要注意出枝的方和层次间的变化,按树桩的原有姿形,结合创作的立意与构思,进行设计操作、人工造型加工,注意考虑主干、主枝、枝叶间的高低、大小、远近、疏密变化及前后、左右的呼应关系。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盆景可采用岭南盆景的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进行加工造型,也可釆用“粗扎细剪”的方法进行加工选型,枝叶常剪成“云片状”或“馒头状”,还可剪成“半圆形”或“球形”,或加工成自然树形。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等。可进行提根栽培养护,制作成提根式或露根式雀梅盆景;或配以雅石,制作成附石式雀梅盆景;或可用于水旱式山石盆景配植,也常制作成微型雀梅掌上盆景。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生长季节可多次进行整形修剪,按造型要求适时进行修剪加工;雀梅可选用大小适宜的铁丝、铜丝或铝丝等金属丝进行攀扎,也可用棕丝或棕绳、包装带等进行拉枝吊扎,拉枝攀扎宜在梅雨季节或冬季休眠期进行;雀梅的树皮容易受伤陷丝,不适宜大幅度用力作弯攀扎,拉枝攀扎时先包上一层纸或布条,然后再在纸或布条缠丝作弯枝条,隔3~4个月进行一次松绑、重扎,直至定型。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下山桩的养坯诀窍是,注意防寒保温,加强浇水和多往树桩、树身喷水,注意遮阳防晒;做到培养基质湿润而不渍水,环境散射光照充足而无强烈阳光直射,环境冬暖夏凉而不干燥闷热。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朋友)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雀梅老桩的釆挖与养坯,解决雀梅下山桩难养活的难题,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