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春季草長鶯飛,位於練市鎮市河邊的香樟樹長勢正好,樹枝搖曳、樹影婆娑,居民李大爺坐在家門口的長條凳上,一派悠然愜意的景象。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效果圖

  “快了,快了,馬上就能看到‘碉堡’的新樣子了。”李大爺一邊與街坊嘮嗑,一邊望著市河南岸正在改造的練溪糧站。這個練市人記憶中的老糧站,位於鎮市河以南、中吉路東西兩側,是深植幾代練市人記憶的標誌性建築,總佔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由糧倉群和糧庫等組成。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陸續建設,2017年,糧倉群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歲月蹉跎,如今糧站正藉著春光煥發新生,更慰藉著幾代人的鄉愁、一群人的期待。如果糧倉會說話,那麼新時代下,它又會告訴人們什麼故事?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我年紀很大,曾經糧食很多”

  走近糧站,南側10座東西向一字排列、形似福建“土樓”的圓錐形糧倉群格外顯眼,因為外形特別,不少居民給它取了個暱稱——“碉堡”。

  60年前,為了便於儲存和調度稻穀,勤勞聰慧的練市人民根據江南水鄉溼潤多雨的特質,設計了高7米、直徑達7.6米的圓錐糧倉,倉體空間達230立方米。

  為了能儘可能保存更多糧食,糧倉還採用傳統的磚瓦工藝建造,小青瓦四面坡屋頂的設計,確保屋面雨水不被滯留,同時屋頂與倉體之間有1.5米的間隔層,並開有兩個窗洞,用於通風和維修。

  據瞭解,糧倉群建成後,成為練市全域範圍內最大的稻穀存放地,10個“碉堡”可以存放稻穀數萬斤。用老一輩人的話說,這些糧倉,養活了周邊100多平方公里的人們,更成了那個“交糧年代”的特殊印記。

  “交完糧食,到人民飯店吃一碗豬血湯,真是‘適宜’(南潯話)。”今年76歲的該鎮建豐村村民沈春娜,依舊記得50年前划船到糧站交糧食的場景。“每年夏天交糧,早上出發,划船40分鐘到糧站。”沈春娜指著屋外河道說。

  當時沈春娜家共有5畝地,產量近800斤,除去上交的500斤,剩餘的足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每次到糧站先驗糧,合格了就給我們一張紙,不合格我們就得當場曬稻再驗,這時候我們就怕下雷陣雨,容易受潮。”沈春娜說,那時候,載滿稻穀船隻往來頻繁,等著交糧的人們排著隊上岸,常常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歲月洗禮,如今“碉堡”外牆斑駁,有些依稀能見到磚塊。2017年,練溪糧倉憑藉其保存完整,形制特別、功能凸顯等特質,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全市範圍內的工業遺產調查保護都具有指導意義。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我一度沉寂,渴望新生”

  如今的練溪糧站,被中吉路一分為二,東區塊為停車場,西區塊則保留了主建築群。每天早上7時,工人便準時開工,進行局部粉刷、場地清理等。雖然內部已被清理一空,但依舊能從泛著舊色的磚牆上,找到時間的痕跡,身臨其境,隱隱還能聞到一股糧食香味。

  上世紀90年代,糧站轉資,變更為湖州金豐糧油有限公司,主要進行糧油生產製作等,結束了屬於它的黃金時期。

  奶茶店、服裝店、水果店……與老糧站一路之隔的,是一排商住樓店面。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新興業態發展後,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而周邊新建的商住樓、幼兒園等城市建築,再次提升了城鎮化水平。

  與此相比,老糧站顯得衰敗、殘舊,地處中心城鎮腹地,老糧站既不符合當前城鎮形象,又缺乏生機活力。

  “糧站是幾代練市人的鄉愁,要更好地留住這份鄉愁,就要讓它煥發新光彩。”練市鎮黨委政府經過商討,一致決定,把這個老底子練市產物留下來。

  2018年,根據練市鎮總體規劃,該鎮率先啟動老糧站東側區塊改造工作,騰出1000平方米空間,新建停車位120個。

  那麼,主建築群所在的西區塊該如何整改?“在前期的方案設計過程中,我們讓中國美院與北京一家設計公司同時進行規劃設計,就是想要找到最適合的方案。”練市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最終,他們敲定了中國美院的設計。

  中國美院整個方案以保留原有風貌為主,最大程度修繕整改建築群,讓老物體散發新光彩。

  去年5月,西側區塊整改改造項目正式開工。眼下,主體建築改造基本完工,計劃於今年底前完成整體改造。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效果圖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效果圖

“我堅持本色,尋找新發展”

  改造現場,一堆青灰色瓦片格外引人注目,是購買的施工材料,還是準備淘汰的廢棄品?項目負責人搖搖頭:“這些,是我們整修原有建築過程中,整理出的可用磚瓦,等著用到其它修復環節上。”

  修舊如舊,儘可能保存建築原樣、使用“自帶”材料是老糧站西側區塊改造的核心,也是特色。

  西側區塊佔地1.25萬平方米,除了10個圓錐形糧倉保持現狀不作任何整改外,其餘建築整改均保留本色。在這之中,包括北側一棵高6米的香樟樹,簡單修枝,不作移植處理;東北角一棟青磚牆修建的建築體保存完好,施工時只對其內部進行加固……

  “既然是鄉愁,怎麼能讓它消失呢?”練市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珍惜糧站裡的一磚一瓦外,他們還立足實際,加入了一些與糧站有較強關聯性的元素,如計劃在廣場入口處,一改常規種植花草慣例,種上300平方米水稻,成農耕文化展示地。

  據瞭解,根據設計方案,西區塊主要由練市水鄉小城市記憶館、市民文化生活中心及城市商業業態三部分組成,其中練市水鄉小城市記憶館包含良願、良景、良居、良品、良風五大區域;市民文化生活中心則集合了城市書吧、會議沙龍、共享空間、大眾講堂、親子教育等功能;而位於東北角及北側的商業業態,將為完善城鎮功能提供新支撐。

  “除了把握城鎮規劃向北發展的基調,我們還著力提升鎮區基礎設施。”練市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心鎮區在保留現有建築風格的同時,著力提升道路、管網等市政設施,同時積極引進符合本地需求及特色的業態,滿足發展需要,豐富群眾生活。

  眼下,曾紅的老糧站,正在準備整裝再出發,成為小鎮新景。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效果圖

聆聽!浙江南潯練市鎮糧倉“講述”蛻變的故事

效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