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1】老人喪偶,想再找個後老伴兒

段大爺61歲那年,老伴兒去世了。留下段大爺和兩個孩子。

段大爺和老伴兒有一兒一女,倆孩子對兩位老人還不錯。之前母親在的時候,倆孩子隔三差五的都會回去看看老人,陪老人吃吃飯、聊聊天。

老伴兒從50多歲開始身體就一直不太好。要說段大爺家的經濟條件還過得去,老伴兒鬧病那些年,有醫保,也花了不少錢,還好沒有太多的經濟負擔。

老伴兒走之後,兩個孩子過來的相對勤快了一些。但失去老伴兒、心理上孤單的感覺,不是子女能夠填補和替代的。

段大爺挺能理解孩子。孩子們也都正當打之年,手頭事兒也多,所以從來不向孩子們提什麼要求。時間一長,心中的落寞感愈發的強烈。

老伴兒走了大概5年左右的時間了。

這些年來,多數時間老段都是一個人守著空房子過的。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段大爺也從老伴兒去世的陰影中一點點走出來。現在自己歲數大了,更希望身邊能常有個歲數差不多的人,沒事嘮嘮嗑、說說話,一塊兒散散步,回到一個完整家庭的生活狀態。於是,段大爺有了想找個後老伴兒的想法。

這事情,段大爺想著肯定要跟孩子們商量一下。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趁著一天晚上,孩子們過來看他的時候,段大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孩子:

“兒子,閨女,爸有個事兒要跟你們商量一下。

你媽走了五年多了,說實話也就這兩年我這情緒才稍微緩和下來。別嫌爸對不住你媽,也別嫌爸事兒多。我是想啊,快奔七十了,剩下的日子,想好好過過。

我這一天到晚的,一個人孤零零的,心裡可不得勁。我想再找個老伴兒,這不,想跟你們商量商量。”

兒女們聽到父親這個想法,都愣了一下。

從他們心裡,父親都這歲數了,加上之前爸媽感情特別好,他們從來沒想過父親還有再婚的想法。

老人的想法有些“突然”,倆孩子還沒反應過來。

女兒看了一下兒子,問道:

“哥,你什麼意見?”

兒子沉默了一會兒,對著段大爺說道:

“爸,你這一提有點突然。這麼著,讓我們先琢磨琢磨,到時候咱們再商量。”

【2】兒女同意,老人如願以償再婚

姐弟倆出門之後,走到一邊商量著父親的想法。

女兒先說話了:

“哥,我當時問你的時候,還好你反應挺快,應該能聽出我的意思。

我是挺矛盾。要說站在爸的角度,我覺得他提的也沒毛病。這歲數了,你說他還能有啥追求?不就是希望能夠好好的過過日子麼?爸提出來的這個想法,對他是有好處的。

但是換另外一邊,你想,如果爸再娶個後老伴兒過來,歲數也小不了,萬一鬧個病什麼的,你說咱們要不要操心?萬一爸要是走前頭了,你說我們養不養?又沒什麼感情,這些全是麻煩事兒。

還有啊,你看現在經常能聽到這種事兒,萬一爸走了,後媽到時候都得分財產。更有過分的,提前就把財產先分走了。人心不古,可不能不防著。”

聽完這番話,兒子點了點頭,說道:

“你說的,也是我當時沒表態的原因。

我是這麼想的。咱們先考慮爸的問題吧,不行就答應讓他先找著,如果遇到合適的,是好事兒。

爸這輩子挺不容易,媽走這些年,你看爸什麼時候露過笑臉?快七十的人了,能讓他快快樂樂的,比什麼都強。”

女兒平時沒什麼主意,說半天也說不出結論來。但凡家裡有什麼事兒,都聽大哥的。大哥既然表態了,她也沒再說什麼。

得知兒女們的態度後,段大爺特別欣慰。不管怎麼樣,自己老了,做出任何一個事關家庭的決定,都一定會徵求孩子們的意見。雖說再不再婚是自己的事兒,但必須要考慮到孩子們的感受。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後來段大爺娶了個後老伴兒。後老伴兒比他小兩歲,也是60多那年喪偶,有個兒子,早已參加工作自立。

【3】父子的對話

兒女們雖說都同意,那是完全出於對父親的考慮。但是要說他們心裡百分百樂意,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父親剛開始跟繼母接觸的時候,倆孩子就都“藉機”聊過,替父親把過關。

繼母嫁過來之後,倆孩子回家看望的依舊很頻繁。一個是出於對父親的關心,看看父親日子過的是不是舒心一些了。一個也是藉機看看繼母對父親好不好。

看著父親臉上的笑容日漸多了起來,倆孩子都挺高興。對待繼母,從一開始有些拘謹、有些客氣,到後來也是“阿姨”前、“阿姨”後的叫著,繼母跟兩個孩子熟了之後,也很熱情,時不時的拉著女兒的手一塊說說話,聊聊天。看起來,真像一家人。

但是作為兒女,“提防”的心理一直沒有放下。

兒子私下裡找過父親好幾次。有一次跟父親聊天的時候,“無意”的提了一句:

“爸,我們給你的錢,你自己留著花啊,別省著。”

段大爺聽出兒子說“自己”這兩個字的語氣特別重,抬頭半開玩笑的問道:

“怎麼聽你說這話的語氣挺怪的?讓我自己留著花?”

兒子尷尬的笑了笑:

“爸,咱爺倆說點心裡話,我也把我的一些顧慮跟你叨叨幾句。

經過這段時間,我看阿姨人還不錯,對你也挺好,我們就放下不少心。但是我給你提個醒,家裡這些錢,包括這套房子,你們攢的錢,包括我們孝敬你們的,那可都是咱們一家子人掙來的。

我和妹妹商量過,也給你表個態,只要阿姨對你好,我們肯定不會怠慢她,有啥事,我們都能給她養老送終。”

段大爺聽出兒子的意思了,兒子這麼想,他能理解:

“兒子,咱們做人,不能虧待別人。我相信你剛才說的,你和妹妹能為阿姨養老送終。這點我沒有任何懷疑。

至於你說的家裡財產的事兒,我也本來想要跟你們說說的。我和你阿姨的觀點完全一致:你阿姨跟我說過,萬一我先走了,咱們家的財產她一分錢不要,回到她兒子身邊去。我也是這個態度。

還有啊,爸再說最後一句。等你到我這個歲數就能體會到了。人老了,想要的是什麼?是個相互感情上的寄託,而不是給自己、給對方找麻煩去了。”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聽完父親的話,兒子心裡安心不少,但也挺不是滋味。可能是在“責怪”自己把人往歪處想了吧。但是,現實中發生的類似不好的事情太多了,“防備”的心理,不算過分。

【4】繼母的決定和心意

日子照常過,兒女們也經常會回家看看。

孩子們跟繼母之間的關係也漸漸融洽,就算是為了父親。

段大爺和繼母過了十年多的時間,不到80的時候,過世了。

兒子和女兒操持完後事,也在商量著繼母的事情。兒子和女兒的意見很一致:遵從之前父親的話。繼母年紀也大了,雖然她也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十幾年下來,無論對待父親還是對待他們,都很好,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麼過分的要求。不管怎樣,也要對繼母有交待,也算是對父親的另外一種孝敬。

一天孩子們回到家,打算收拾一下父親的物品,看到繼母也在收拾東西。女兒問道:

“阿姨,你這是在做什麼?”

繼母看了看倆孩子,說道:

“沒事,我也收拾收拾東西。你爸爸走了,我也想著找個時間回去了。”

女兒一聽,心裡特別難受,趕忙對著繼母說:

“阿姨,你別這麼想,願意在這邊住就住著。這些年來,我爸總唸叨你的好,你對我爸、對我們都挺好。你放心,我們肯定伺候你。”

繼母的眼裡有點淚花:

“閨女,你爸、你們一家子人都是好人,心意我領了,謝謝你們。

我和你爸是半路夫妻,我們都那麼大歲數了,都拖家帶口的。能一塊兒搭夥過日子,圖的是個安心,圖的是個依靠。

剛認識你爸的時候,我跟我兒子商量過。兒子挺支持我的選擇,當時兒子對我說了一句話:媽,只要你覺得好,想怎麼來都行。跟你爸之前聊天的時候,你爸也對我說過同樣的話。我覺得,我和你爸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都有好孩子。

你爸走了之後,我兒子也問過我的打算。我想著,還是回去吧。老了,還能有這麼十幾年的好日子,也值了。”

聽完這些話,女兒心裡難受的不行。繼母拍了拍女兒的手:

“閨女,沒事。你放心,咱們早就是一家人了。我又有了兩個孩子,心裡特別高興。我回去,也是想著在你爸這裡住著,心裡挺難受。哪天我想過來,我相信這門肯定會給我開著。

你們想阿姨了想過去,隨時歡迎你們。

對了,還有件事兒。”

說著,繼母拿出兩個紙袋子。指著其中一個袋子,繼母說道:

“這是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找出來的,應該是你爸爸留給你們的,我看封著呢,上面寫著讓你們親啟,我就沒打開看。閨女,你們回頭自己看看吧。還有……”

繼母拿過來另外一個信封,打開之後,裡面有五萬塊錢。

“閨女,這個是我留給你們的。

我這輩子攢了一些錢,都在一張存摺上。前兩天我取了五萬塊錢出來。別怪阿姨偏心,大部分錢我沒取出來,是想著自己養老用,剩下的,我就留給我兒子了。

這些年,你們沒少給我們買東西,阿姨心裡挺高興。這些錢不多,就是阿姨一個心意,你們一定要收下。”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聽著繼母的話,看著五萬塊錢的信封,孩子們已經淚流滿面,無言以對。

【5】父親的囑託

女兒打開父親留下來的信:

“孩子們:

算算下來,我跟你們阿姨一塊兒,還差三個月,就十年整了。

十年,這麼快就過去了。這些年下來,爸心裡挺高興。你們阿姨是個特別好的人,我覺得,人這一輩子,最大的、也是最難得到的幸福,就是身邊人都是好人。爸是個幸運的人,有你媽,有你們,還有你們口中的阿姨。

最近這段時間,不知為什麼,爸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兒:人和人到底應該怎麼相處才能快樂?我想了想,答案也就是‘真誠相待,與人為善’這八個字。

你們跟爸之間是真誠的,阿姨跟你爸之間是坦誠的,後來看著你們和阿姨也融洽起來,這都是本來應該的、但又不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咱們家能是這樣?因為你們都善良。

我和你們阿姨說起過未來日子怎麼過的事情。我們都不想給你們增加任何負擔,但是可能到一定份兒上,又不得不依靠你們。你們阿姨跟我說的很明白:等她老了,動不了了,絕對不給你們添負擔。

但是我的想法不一樣。就像之前爸曾經跟你們說過的話,如果爸走了,希望你們能好好伺候她,能不能做到,爸不強迫你們,這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怎麼選,爸都不會怪你們。

但是爸想說的是:善良的人,值得善良的信任和對待。”

故事:兒女“提防”繼母分財產、添負擔,繼母卻留下5萬塊錢,獨自回家

看著最後的落款日期,是在父親去世前一年的時候寫的。

【6】結語

我們經常會聽到、看到很多不太好的事情。人心理就這樣,負面的東西對內心的影響和衝擊,往往比正面的來得要大。

所以,人就有了提防心理、戒備心理、自我保護心理。

老年人晚年再婚,有幸福的,有不幸福的;有奔著安心過日子去的,也有有“企圖心”的。所以,我們就會經常聽到:娶老伴兒就是找個免費保姆、嫁老頭就是免費得財產的,等等。

負面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晚年再婚的問題,受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遠非年輕人結婚那麼簡單。

當然,每個人,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個人非常贊同段大爺總結的那八個字:真誠相待,與人為善——目的,單純一些;對人,坦誠一些。

人最大的善良,並非是天天做好事,寧可自己吃虧讓人,而是懂得在看待事情、對待人的時候,學會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