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试阅卷严肃吗?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我认为整体是严肃的,但任何事情不能绝对!

说说严肃的理由:

其一,清朝以嘉庆皇帝为界限,上半场康乾盛世,选拔人才相对严肃公平,下半场慈禧专权,皇帝成了摆设,科考舞弊也多有记载,但抛开满族专权人际关系后整体还是按照考卷按照文章质量拼仕途。

其二,科举制度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从隋唐盛行到清朝晚期,都在逐步完善和规范,科考规定统一使用八股文,八股文就是一种文章规则,必须按照这种文体去写,不会出现考试有人写诗歌,有人写小说,或者有人写散文的现象,或者说不会写文章随便画几个字交卷的现象,这样就大大方便了阅卷人员的评分规则,就比如现代高考作文打分一样,突出了主题给10分,字体工整给5分等等,阅卷人员也必须遵守相应的打分规则。所以说抛开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没有人际关系干涉的假设下,科举阅卷是很严肃的,不行的卷子一定会被打压下去,最终到达殿试,皇帝亲自看的试卷绝对是精品。

其三,科举试卷是要存档的,而且有追责机制,科举是寒门进仕途飞黄腾达的唯一方法,凡是英明的朝代都很重视科举的选拔,都是选择公正无私的大臣主持。对试卷也有多次阅卷机制。防止好的试卷被渎职阅卷官错过。

其四,对于清朝来说,每年所需的大量公务员,选拔获得还是其主要途径,所以相对公平的科考阅卷环境是必须的。否则选拔就没有了意义。

综上,抛开一些皇亲国戚,富家子弟的影响,相对寒门学子清朝的科举阅卷还是整体严肃公平,但任何事情不能绝对,清人何刚德写了一本书《春明梦录》就记录了多起科举舞弊事件,就包括咸丰八年八月柏葰主持科考乡试,阅卷存在怒虚作假,御史孟传金上疏弹劾,后咸丰帝命人核查试卷,发现有五十多份试卷评分有问题,咸丰帝震怒,夺柏葰官职并处斩,《清实录》亦有记载。该事件说明再好的规则怒虚作假还是存在的,不能绝对,但咸丰帝的作为也说明,最高统治者是需要严肃公平的科举阅卷。需要选拔真正的人才。《春明梦录》还有其他舞弊记载,不再一一列举,因为这些记载所以说不能绝对说清朝阅卷是严肃。可能时间万物都不能绝对,包括1+1=2.但相对清朝科举阅卷还是严肃可信的。



时空地游鼠


科举考试,对于大多数的贫寒子弟来说,是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提升地位的重要路途。

科举制度虽然被后来自以为聪明、开明、清明的人不断诟病,可是,实质意义上的科举,并未终绝,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识度比较模糊、变相而已。

变相之后的“科举”,与所谓“封建时代”的科举相比,引用一个非常不恰当的常用语,可以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隋唐以后的科举,曾经打破了门第的禁锢,使得具有新鲜血液的普通士人,可以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从而改变了社会管理被群体僵化、思维固化的门阀独占的恶劣态势,由此,大大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因为这一制度有它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便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沿用。

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来,即便是被人所诟病和诋毁,但是,必须明白,便是到了科举制度的末期,它仍然是中下层士子进入社会管理阶层的通途。

科举变相之后,社会会不会再次回归到魏晋门阀的老路?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苗头,会不会又在历史的循环中再一次疯长?

社会管理阶层,会不会再走回被特定群体霸占的老路?

关于这一切的疑问,希望有心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持续关注,细心观察!

当然了,说到科举考试,不能不提科举考试过程中重要事项之一:阅卷。

那么,关系到很多士子人生、前途、命运的科举考试阅卷,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这神秘的科举考试阅卷,会不会被严肃对待呢?

下面,就根据清人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中的一节,来说一说清代科举考试阅卷的一些历史与轶闻。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八月,柏葰(即巴鲁特·柏俊)主持顺天乡试;九月,他被授为文渊阁大学士,十月,他因顺天科场之狱被革职。

巴鲁特·柏俊,原名松俊,字静涛,蒙古正蓝旗人,因主持顺天乡试期间,发生舞弊事件,下狱。按照清朝的刑例,凡是伏法的人犯,其名字中有好字面的,一定要加个偏旁,使好字面不成字,所以,柏俊就变成了柏葰。

柏葰平常持正,进入枢机之后,他与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等人常常意见不一、相处不洽。在他主持顺天乡试之后,御史孟传金上疏弹劾,说这一次考试的结果,参考的士子都难以信服。于是,清廷下令,核查勘验试卷。最后发现,竟然有五十份试卷存在问题。为此,咸丰帝震怒,褫夺柏葰等考官的职务,并命令载垣等会同鞠讯。审问中,得知柏葰听信家人靳祥的话,取中罗鸿绎一事。靳祥逮问后,死在狱中。咸丰九年(公元1858年),这一科场舞弊案定谳。据载,咸丰帝还因怜惜大臣而有意保全,但是,肃顺等人意见坚决。

据《清实录》记载,清廷最终下旨:

柏葰即行处斩。

已革编修浦安、已革举人罗鸿绎、已革主事李鹤龄照例斩决。

副考官户部尚书朱凤标于柏葰撤换试卷,应讯供词似不知情,着从宽即行革职。

同考官降调编修邹石麟为已革举人平龄更改朱卷,着革职,永不叙用。

应查办的举人余汝偕等十二人,与考官徐桐、钟琇、涂觉纲、何福咸、对读官鲍应鸣等,应得的处分,着交礼部查照科场条例,定拟具奏。

至于墨卷内更改马丞字样,是否由外帘传递,着原派监临明白回奏。

另片奏催,未经到案之谢森墀、熊元培、李旦华等三人,着江苏巡抚、即行派员迅速解京,归案审讯。

这一案件,虽然有明显的倾轧斗争痕迹,但是,案情也有事实可证,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得法律的严肃性得到了巩固,随后的数十年间,满清考场的各种弊案几乎绝迹。

虽然考场上的各种弊案自此几乎绝迹,但是,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而阅卷官员的数量有限,力不暇给,所以,阅卷当中,还是存在种种问题。

每科考试的总裁官中,一般都会有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中堂或者老尚书。这些人,因年龄、资历、权势等缘故,在阅卷时,他们常常会闹出很多荒唐的事情来。

听说,有一次科考,是一位满人中堂担任总裁官。临场后,他根本耐不下那个烦,去一一细看考卷。于是,他就将其他考官推荐的试卷,排布成一个圆圈;然后,将自己的鼻烟壶横放在圆圈中间;接着,他用手拨动鼻烟壶,让鼻烟壶快速旋转起来;最后,鼻烟壶的头对着哪一份考卷,那么,这份考卷的考生就可取中。

这可真是撞大运啊!

这种荒谬的举动,明显就是倚老卖老、任意制造闹剧。

不过,阅卷之中,非仅此一人,与此类似的情况,应该不在少数。

笔记《春明梦录》作者何刚德的座师索绰络·宝鋆曾亲自讲述过自己的阅卷经历。

讲到宝鋆的阅卷经历,先说说宝鋆其人。

宝鋆(公元1807年年~公元1891年),字佩蘅,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擢中允,三迁侍读学士;清文宗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时,任军机处行走,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与恭亲王奕訢、文祥等当枢务;洋务运动时期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造就同治中兴;清德宗光绪年间,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入祀贤良祠。

再说宝鋆阅卷阅卷事。

宝鋆曾亲口说:

“阅卷时,我只看诗,文章也只是稍稍过眼即可。一般情况下,诗作好的试卷,文章没有不好的。”

宝鋆也喜欢作诗,他自己也是真正的进士出身。他这种只详细看诗而粗略阅文的方式,有他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和考试经历作为依据,大体不会走偏。但是,可以猜想,这样阅卷,偶尔也会有诗不好而文佳的人被错失。

听说房考(分房阅卷的考官)阅卷,也并不是逐一批阅试卷,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然后,挑选一些字迹工整、赏心悦目的试卷,推荐上去,就算完差了。至于其他的试卷,也不会细看内容,预先自行拟好一些空泛的批语,写好后,贴在试卷上了事,比如说“欠警策”、比如说“未见出色”等。贴好之后,再在试卷的文章上补进几处批语,这些试卷就算交代过去了。

那些落榜的试卷之中,也有一些评语,实实在在指出了考生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和毛病。但是,须知,这些试卷都是房考推荐,却没有取中的;或者是房考打算推荐,最终却没有推荐的。这些切中肯綮的落榜试卷的评语,都是后来重新加批的,并非初次阅卷时就这么精细。

还有一些房考非常懒惰,会将补批、补点的事情交给家丁办理,家丁也有让友人冒充的。

清廷选派房考时,都是挑选年富力强、精壮干练的人,为什么还会出现家丁补批、补点一类的荒谬事情呢?

主要还是因为阅卷时间匆促、试卷数量众多、形势逼人导致的结果。

据说,有一科考试,一名举子落榜。他要求查看试卷,结果发现,试卷上批贴有“火腿一支”四个字。

后来,经查证,阅卷的房考还是考生自己熟识的人。

然后,这位举子就带了自己的落榜试卷,去找房考理论。

房考见考生带了卷子前来理论,他仓猝回答说:

“真是大错特错了!这个是我参加阅卷时,向供给所要求的东西,他们怎么贴在您的试卷上了?”

举子不依不饶,大闹道:

“好、好、好!你们作房考,就只知道向供给要火腿,不看我的试卷,还把我的试卷交给他们贴批条。他们是谁啊?他们明明就是你的家丁。”

房考只好说:

“我们俩都是熟人,所以,您来问我,我就跟你讲老实话,您怎么和我打起官腔来了啊?”

举子说:

“我辛辛苦苦准备了三年,来参加考试,我的文章,都没法劳驾您看一眼,您还说什么熟人不熟人的?”

房考只好讲好话了:

“如果打官司,就我们的交情来说,您肯定不忍心。您如果要求我赔偿,这样的事情,我又如何赔偿得起啊?我也就是一个穷翰林,家道怎样,您也十分清楚。我的厩中,只有一头骡子,您牵走吧,就算是我赔偿您的!”

举子无奈,只能说:

“罢了!”

于是,他就牵了房考的骡子,离去了。

这也算是考官阅卷不慎,被惩罚的一桩公案吧。

如此看来,科举考试及其阅卷,就如同人生之中的许多事情一样,看似严肃,其实,里面实实在在的不严肃与荒谬,也是随处可见的。

(全文结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尽管如此阅卷程序繁琐,但考官的主观因素也会在批阅过程中对考生成绩有着一定作用。

潜在的黑幕,不仅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还有一些许多落榜生被不负责任或渎职的阅卷人员误了前程。

因此,一些责任心强的考官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此外,还有一条比较人性化的规定——允许落榜生查卷,这也是监督阅卷人员的一种好办法。如果把优秀的卷子评差了,考生一旦上访,麻烦就大了,责任人是要被朝廷治罪的。

古代阅卷程序复杂,而且责任到人,并有专人监督。因此,每份朱卷上至少有6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备查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