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東:從一拳一腿到循環無端和用腿淺說

童旭東:從一拳一腿到循環無端和用腿淺說

作者

  一、從一拳一腿到循環無端

  練習技擊,初時都是要從一拳一腿練起,沒有這一步功夫,永遠進入不了技擊正軌,練習一拳一腿的功夫是技擊基礎,形意拳就是一拳一腿的功夫,形意拳是通過一拳一腿的功夫盡人之性,盡物之性。所以形意拳可以是各種武技的基礎。現在很多人忽略了一拳一腿的這一步練習,所以進步不彰。練習一拳一腿並非簡單,首先是把每一拳、每一腿練通透,然後再練習如何自然、連續地重複這一拳一腿,再以後才能講究速率和節奏。

  現在一些人自以為在練一拳一腿的功夫,但是由於他們沒有過把每一拳、每一腿練通透這一關,所以,雖然他們也是每天一個劈拳練上一千次,但是效果並不好。把每一拳、每一腿練通透不是簡單的事,要反覆按照老師傳下的規矩要領不斷地體會、玩味。即需要下工夫去練,也需要花心思去悟,這個最枯燥。但這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每一拳、每一腿練通透了,才可以在自然連續、循環無端上下功夫。

當自然連續、循環無端非常純熟時,就需要從虛無中下功夫,忘掉規矩,隨性而動。這就是明勁、暗勁、化勁三步階梯,捷徑就是按部就班地練。如果開始練拳就從暗勁或化勁起手,容易繞遠,如果身邊沒有老師時加指導還容易走彎路。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三回九轉是一式”。

  練好兩三腿,一般人根本無法近身,如練好正踹、側踹外加一個鞭腿,將這三種腿法的速度和勁力都練到隨心所欲,一般就難遇敵手。這是傳統武術的基礎。現在練傳統武術的人,一般很少有這麼練的,都是上來就學以輕破重,以巧制敵。於是境界雖高卻沒有基礎,所以就上不了擂臺。上去的,打得也很難看。練傳統武術,也是要從最基礎的一拳、一腿練起,練到精,才能進一步去研究巧勁。

童旭東:從一拳一腿到循環無端和用腿淺說

孫存周


  二、用腿淺說

  用腿,一為踢,二為跑。

  廣義的講,踢就是腿法即包括用足也包括用膝。而跑即包括步法的閃賺騰挪,也包括體能訓練。

  技擊中的腿法千變萬化,但是常用腿法大略有十種,即蹬、點、撩、砸、鏟、鞭、擺、釘、截、纏等。當然如果細分,還可以再分列出多種:如掏、抹等。這兩種腿法技術難度大,當代下這種功夫並能掌握其技術的人已經很罕見了。上面講的這十二種腿法都需要一個一個的單獨練習,全部都能純熟掌握並運用自如者歷代都是很少的,更不用說現在了。孫門前輩中把這十二種腿法都掌握得精純入化,即勁力通透如電又變化神妙、運用自如的,只有孫祿堂祖師、孫存周師伯、孫振川師伯、裘德元師伯、崔老玉師伯等數人。

  這十二種腿法中有些功夫需要自幼練起,成年後才開始學,就學不成了。可見練腿之不易。大名鼎鼎的李玉琳師伯初次拜見孫祿堂祖師時,祖師對他說:“你找我晚了,不過你還能練出一隻胳膊。”後來李玉琳師伯果然在武林中贏得“鐵臂蒼猿”的美譽,但是他腿上的功夫就沒有繼承到孫門的精粹。不是祖師不傳,而是因為李玉琳師伯拜在祖師的門下時,年齡已經40歲,很多腿上的功夫他已經不能練了。所以練腿要從小練起。

  現在學習形意、八卦、太極的人,很少有在用腿上下功夫的,甚至有人認為用腿是低俗的功夫,不屑於練習和更沒有深入研究,這真是一個大大的認識誤區。孫門的技擊訓練體系是把人體所有的功能都能健康地充分地發揮出來,合理地用於技擊。因此豈能放棄腿法的研究和練習。有些知名拳師放棄腿法,說明在他們的技擊技術體系上必然是有嚴重缺陷的。目前練習形意、八卦、太極的人一般都不能適應實戰的需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對腿法的研究和練習。

  而目前個別幾位尚能實戰的所謂的太極拳師,都是原本曾練習過多年的腿法,有的曾是跆拳道的知名教練。因此,練習形意、八卦、太極的人如果僅僅為了健身,或為了品嚐一點技擊的技巧,也許可以不去深入研究腿法。但是如果想成為一個實戰家,那麼就不得不去深入地學習和研究腿法。否則,就是夢想而已。

  可能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說當年楊澄甫如何,吳鑑泉如何,陳發科如何,意思是這些拳師並不善腿,照樣成名。那麼,我要反問一句他們這些人真的能實戰嗎?我承認他們都有功夫,但是根據我所掌握的材料,他們的功夫與實戰本領還不能劃等號。有些太敏感的例子我就不舉了。只例舉兩個早有報道的事,其一是當年在江蘇國術館,太極拳教師郝月如與少林拳教師李慶瀾切磋揉手,李慶瀾遠不是郝月如的對手,被玩於股掌之中,如弄孩童。後來兩人切磋散手,李慶瀾知道郝月如的厲害,保持距離不與之接觸,採取前縱後跳,左右閃避的戰術,突以低腿抽中郝月如向前邁步的小腿迎面骨,並趁郝負痛遲滯之際,李出拳在郝月如臉上一晃而收。至此勝負已分。

  雖然郝月如的揉手功夫很好,身上的勁也好,周身如有彈簧,但是實戰卻不敵揉手遠不如自己的李慶瀾,因李閃賺騰挪的功夫以及用腿的功夫都在郝之上。所以閃賺騰挪的步法與靈捷的腿法在實戰中是很重要的。腿要能用,還要能跑。說到跑,當年胡鳳山師伯就吃虧在這點上。

  1929年杭州舉行全國擂臺賽後,上海緊跟著也搞全國擂臺賽,當時公認胡鳳山師伯身上的勁最好,是其他選手不能比的。結果胡鳳山師伯在首輪就被年僅20歲的少林拳手郭世銓淘汰。郭世銓知道胡鳳山師伯的勁好,沾身縱力人莫能防。所以始終保持距離,不與胡鳳山師伯接戰,當時擂臺長寬各十幾米,郭世銓充分利用這個場地,在第一個回合裡以跑代打,消耗胡鳳山師伯的體能。在第二個回合,郭世銓進一步消耗胡鳳山師伯的體能,同時見機反擊,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雖未將胡鳳山師伯擊倒,但因點數上佔優而淘汰了胡鳳山師伯。這是第二個例子。

  此戰前,孫祿堂祖師帶領胡鳳山師伯等人在陽彭山上跑山時,胡師伯都應付了事。此戰之後,胡鳳山師伯開始認識到了體能的重要。踢腿和跑步常常是形意、八卦、太極三門傳人最容易忽視的功夫,或者說是最不屑的功夫。但是這兩樣卻是技擊實戰中最基礎、最有用的功夫之一。

孫存周師伯的弟子劉樹林先生就很強調跑步的訓練。踢腿和跑步與內勁的培養並不相悖。我們不可自己主觀地設置藩籬,使我們的技能遠離了實戰。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