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持续改善的动因是什么?怎么改善呢?

宋启珠


企业和人一样,都需要持续成长和进步。我们从内外来看。内因是促进生产力,这个很好理解,当一个团队习惯某种环境,在无压的情况下,整个团队都是机械式的代谢生存,并且容易滋生多种问题,比较形象的是当年的国民政府。外因很简单,市场导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企业面临多重考验,消费者群体的转移,共享信息的发展,消费群体的技术成长,这些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依赖度不断下调,反过来由于消费者开始消费精神消费,对企业的期望值在不断上调,企业导向也变为市场导向性。

我是老张,“和老张一起成长”,关注我,谢谢!


老张解读


对日本企业来说,改善就是持续进步。“改善”被今井正明认为是日本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原因,也是理解日本企业成功的哲学基础,是统领日本企业一些最佳管理实践(如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自动化、准时生产等管理方法)的概念。这反映了日本不同于美国企业结果导向和突变创新管理的思维方式,它更强调日常持续改善和过程管理。当然,这并不说日本企业管理中排斥创新,日本很多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屡屡让世人惊奇。

当改善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时,自然就变得那么平淡无奇。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组织改造等动作相比,改善听起来就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就没有令人着迷,于是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况且持续改善并是非常容易达成,既需要深刻的认同,更需要一套深厚的功夫,是全身心的磨炼过程。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持续改善的原因之一。

正如德鲁克所言,企业的管理日常并是每天都惊心动魄,有的就是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的生活,刻骨铭心的爱情不可能天天有,这只是人生某一个阶段的体验,而更日常的则是油盐酱醋茶的琐碎。而如何把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过得精彩、过得有滋味这并不容易。这需要将我们的注意力要回归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能醉心于寻求某种短时的刺激。

这几年中国很多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再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形成了一种新的企业发展思路,也成就了万千人的造富梦。从社会多元化、市场生态多样化的角度,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这确实也让很多企业和很多人变得浮躁,艳羡不已。于是我们发现,试图寻求快速发展、一招致胜的捷径的企业多了,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到处寻找资本情郎的企业多了。

然而,很快我们又发现如摩拜、滴滴这样的企业,一夜成名,但后续经营乏力,管理不善,屡屡出现问题。它们的成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是资本推动的成功。但却缺乏日常经营管理的基本功力,它承载了不这辆巨大的战车。用一句不太贴切的话说,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和日本的企业相比,我们很多企业缺乏的就是过好每一天日常的定力和决心。量变才会质变,耕耘才会有收获。在企业焦燥的快速发展心理面前,这些浅显道理变得枯燥乏味、不合时宜。

与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不同,发展到今天的中国企业已经有很多机会接受正确的商业及管理教育,我们不缺乏工具、不缺方法,缺的就是持之以恒,不断改善的行动。在经营上,没有沉下心来,研究顾客、研究业务,研究我们如何远离了顾客的期望。在管理上,当我们采用的工具、方法没有效果时,不是坐下来去找原因、去调整和优化,而是急于寻找新的成功秘笈。这应该是中国管理培训市场经久不衰、红红火火的原因了。

如果我们的很多企业能够像日本企业一样,管理者和员工每天把50%的时间精力花在思考如何改善上,那将又会如何呢?


孙世嘉


如何改善,才能化危机为转机?

面对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很多个人和企业都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

如何能会尽快走出困境,

成为这次危机中崛起的那个,而不是被淘汰的那个,

是大家最近热议的话题。

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会是未来最大的障碍。

多数人面对困境,有心也有力,就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对未来感到不安和迷茫。

似乎光明就在头顶,却总有一个玻璃板挡在头顶,怎么也突不破!

我们要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总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机遇,所谓时势造英雄。

同时,我们又要理性的面对,能少化危机为转机的,一定是少数人!

这些少数人具备哪些特质呢?

如何才能成为这破局的少数人?

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梳理,总结了十二个字:

勇于试错,打破茧房,选择相信!

分享几个案例和亲身的经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01

多数人害怕犯错,等万事俱备再行动;

少数人勇于试错,做中学,沿路找路。

有一个主角是蜜蜂的寓言,说一只悬在空中的玻璃瓶,瓶口朝下,光源在瓶子上面,先将一只蜜蜂放进去,蜜蜂会不停的向着光明飞,哪怕是一直碰壁,直至死亡。

再放进一只苍蝇,无头苍蝇到处乱飞,结果很快就飞出去了。

我们很容易被媒体误导,因为媒体会在人们成功之后,把他们的成就归功于他们的远见和睿智,其实,路都是走出来的。

确保万无一失再出发,基本上都没有迈开第一步,就结束了。

一个报社记者对爱迪生说:

“看来我们要用电灯照亮黑暗真是难了.你已经失败了5000多次!”

爱迪生说:

“不!我不是失败了5000多次,而是知道了这5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失败教给我们的,远比成功更多。

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每一次试错,都是在为成功做累积。

当初马云找雷军投资2000万,被雷军拒绝了。后来马云成功了。

雷军经过痛苦的反思,写了一句深刻的话,

“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任何一个时代,

敢于试错,都是一种勇气,一种稀缺能力!

02

多数人不断加固信息茧房

少数人不断突破信息茧房

中亚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个习惯

凡是带来好消息的信使,

就奖赏和提升。

凡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就被送去喂老虎。

久而久之,国王只能接到“好消息”,最后就亡国了,国王被杀了。

这个国王去哪里了呢?

投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中亚国王”,

每一个人都被囚禁在自己打造的“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

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

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信息茧房”很容易让人形成偏见,让人在舒适区中变的愚昧。

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越是没有成功经验的年轻人,越容易脱颖而出,

因为他们更容易打破”信息茧房“,从而更全面,更真实的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只听喜欢的话,只干合乎自己口味事,

那你永远就只能活在已知的世界。

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从没得到过的东西,

那么你就得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

可能事让你感到不适应,

甚至痛苦的事。

03

大多数人因为看见了,才相信

少数人因为相信了,才看见

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2010年,一位我很敬重的朋友跟我分享:

仁者不杀,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还说“纯净素是净化心灵,开启智慧的起点。“

这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逻辑,当时的我并不以为然,尤其是吃还能跟智慧联系起来?!

但我很渴望能成为君子一样的人,以前读了很多经典,

但心性并没有什么改变,

道理是道理,我还是我,

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做起,如果不吃肉,就能向成为君子迈进一步,我要不要尝试一下呢?

我做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如果我相信,我的损失是什么?就是少吃了几块肉,这个损失,我担得起吗?

如果我不相信,万一素食真的跟成为君子有关呢?我损失的又是什么?

十年过去了,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相信!

我用心盘点了素食十年的变化:

十年前,总想通过得到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没得到时自卑,得到时自大。

十年后,常常问自己:我能付出什么,我能给予什么?

因为我已经清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比圣贤少什么,

本来就是本自具足的,

只是因为多了一些东西,多了贪婪,抱怨,愚昧,分别,争强好胜,享受安逸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多的东西雕刻掉,打磨掉 ,冲洗掉,自然有一天会尘尽光生。

一位朋友说:感觉您已经自由了。

我说: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别人理解的自由,

我的自由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把生存的要求降到最低,

把生命的追求放在最高处。

十年前,我经常睡8-9个小时,总觉得休息不够,面对有挑战的事情,常常感到心力不足。

十年后,一天睡5-6个小时就觉得精神饱满了,感觉有用不完的能量,遇到难题和挑战,常常恭喜自己,又有训练和承担的机会了!

记得三年前第一次参加英文活动,我费了好大的劲憋出了几句蹩脚的英文之后,一位朋友,可能是实在替我感到吃力,好心的提醒我:你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英文活动?

我回答了三个理由,现在还记忆犹新:

1. 我想找一件困难的事来训练自己,我发现,讲英文,对自己来说是挑战最大的;

2. 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我很希望能向你们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你们的时间都很珍贵,见到你们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就来了。

3. 万一将来我出生在欧洲,现在训练一下,也好为将来做些准备。

可见,我当时对这一世能学好英文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下来,我居然能运用英文了,经常受邀去做英文茶会的义工,向国际友人传播文明,一次受邀去大会堂观看演出,还结识了一位阿塞拜疆大使馆的朋友,我突破英文障碍的故事,给好几位朋友带去了信心。

十年前,觉得自己缺的只是一位伯乐,所以,奔波于各种活动,拓展“人脉”,担心因错过了哪个活动,而错过了一生。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十年后,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学习做伯乐。

因为不是为自己,所以不挂碍,因为是为天下,所以很用心。

面对未知,你可能会很痛苦,没有头绪,

当多数人选择保守,固化和怀疑时

如果您是敢于试错,打破茧房,选择相信的少数人!

当下的危机,可能就是您崛起的契机!


生命规划教练


企业持续改善的动因就是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获利能力。效率改善的方法有很多,做一些改善项目,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流程再造等等,都是改善的一些很好的工具。


安格格Anna


企业和人一样,需要不断的完善。


阿阳识学生


以前是由供到需,如今是由需到供。

市场的需求导向企业持续改善,包括您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重新做规划,再到您的组织架构怎么变动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内部组织怎么去做优化和改进


女神陶矜说


我觉得企业持续改善的动因就是企业需要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企业需要持续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