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美国 开展“绿色创想”战略

美国把绿色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提升绿色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供就业机会上,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从绿色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转型,开启了重塑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新方向、新路径。

经典案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其产值占美国同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被称为“世界能源设备巨头”。

但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巨头,尤其作为石化燃料时代能源设备制造的主要企业,通用电气也日益面临能源价格走高、碳排放居高不下、环境挑战加剧、盈利增长空间压缩等各种压力。

面对这一背景下,通用电气推出了“绿色创想”战略,将“绿色创想”简化为:想象力+环境科技。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实现绿色清洁技术的研发投资翻一番;通过主要生产并销售绿色产品来获得利润增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业务的能源效率;节约用水与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提高信息透明与公众参与。

“绿色创想”战略自2004年开始后到2009年四年间,通用电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2%,这一成绩在2010年继续得到提高,2010年,通用电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7万公吨,排放减少量提高到24%,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4%,超过2012年30%的既定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了37.6%,也高于既定目标。

通用电气“绿色创想”战略2010年的用水量为11.9亿加仑,按2006年基线减少22%。现在,通用电气乐观估计,通过减少自身用水和工艺设备回收再利用水,提高后的目标有可能还会再增加5%。

从通用电气实施“绿色创想”战略的经验来看,节约资源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并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研发并掌握企业生产环节的绿色技术,形成绿色竞争优势,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再造企业商业流程,制定绿色产品与服务标准,打造企业上下游绿色商业链条,打造绿色产品品牌;履行绿色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转型。才算是真正含义上的绿色发展。

德国 “从灰色到绿色”:艺术、历史和博物馆

德国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德国由于经济较发达、注重环境保护等原因,其绿色生态工业相对其他国家起步早、发展快,尤其在绿色环保技术工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比较成功。

德国埃森修复后的德意志关税同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也是文化胜地,它也是埃森从一座工业城市转型的例证。

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走在贯穿克虏伯公园的茂密绿荫,行人如织的林道上,你很难想到这块埃森的绿肺曾经是一块工业废弃地。

只不过在十年之前,埃森才将这座闲置的克虏伯炼钢厂改造成一座极受欢迎的自然公园。这里有运动场、林地、还有一座湖泊,湖水由旁边蒂森克虏伯总部的屋顶收集的雨水补充。

克虏伯公园只是埃森从煤钢城市转型成一座环保城市的一个象征。这场转型,也是欧盟委员会将埃森评为2017年“欧洲绿色之都”的理由之一。这项殊荣第一次授予曾有矿业和工业背景的城市,这为那些经受着去工业化影响的城市提供了榜样。

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作为一座过去长期以矿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埃森一直是各种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实验田。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工业城镇都是既逼仄又肮脏的时候,城市规划师罗伯特·施密特已经在埃森的中心规划了莫尔特克区,一座埃森城市中心的花园城。这个区域有着值得夸耀的宽阔道路,丰富的公园和各种休闲设施。它们成为了一个重要社区的绿色骨干,至今这片花园城依然是很受欢迎的住宅区。

“从灰色到绿色”,是埃森和鲁尔地区领导的长期规划所遵循的方针。清理埃姆歇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990年开始,这个为期30年的埃姆歇河复苏项目正在改变这条鲁尔地区的工业水道和污水池。

工程学提供了部分清理方案。长达50公里的地下水道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的下水道将把废水输送往污水处理厂,而不是直接排放入埃姆歇河。这个耗资45亿欧元的项目由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政府发起,资金大部分由欧盟资助,由一个“埃姆歇合作社”的公共委员会运作。预计这个项目将在2020年完成。

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从前的工业废弃地变成了克虏伯公园。

围绕着埃姆歇河还有许多较小规模的干预项目。从1983年起,埃森的地面铺装从制造径流的铺装改换成可渗透雨水的铺装,这样埃森的土地所有者就减少了需缴纳的废水排放费用。从2007年起,又有一个称为“新水道”的雄心勃勃的项目增加了吸水的新型绿色空间以及蓄水湖。

经过上述的这些努力,埃姆歇河和它的支流与连通的湖泊正在恢复生机。2015年,人们发现了在埃姆歇河游泳的第一条鳟鱼。从明年夏季开始,附近的巴尔德内湖将允许游泳,这显然得益于周围水域的水质改善。

英国 百年绿色抗霾之旅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占据独特地位。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先驱,英国在产业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上均发挥着世界领头羊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但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约从19世纪末起,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泰晤士河,导致该流域内城市和地区水污染频发,居民生活环境恶化,饱受疾病困扰。1952年冬季伦敦遭遇了一场严重雾霾,造成数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为应对这一发展中的新问题,英国创新性地开启了“绿色治理之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治理体系与机制,成为世界“绿色低碳节能”革命的引领者。从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治理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开始,英国绿色治理理念逐渐增强,治理手段也日趋完善,在不同时期力求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三者兼顾。

大开眼界,看看世界强国如何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工厂”

从历史演变角度看,英国绿色治理发展中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革命,对全球环保、节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英国在创新理念、制定法规、实施战略和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创下多个世界第一。从环保化进程开始,英国在绿色治理上开启了一个个绿色创新进程。

一是技术进步推动末端治理升级为源头治理,引领环保革命;

二是制定一系列法规,从法治角度增强社会和公民对绿色治理的认识,带来法治变革;

三是及时对未来世界变化发展做出准确预判,提出前瞻性战略和政策,引领全球绿色治理发展趋势,催生低碳革命;

四是依靠财税手段和市场机制,实现绿色治理理念的市场化运作;

五是配合政策和法规,调整政府管理机构,实现政府对绿色治理的有效决策和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