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一個蹲點扶貧戰場的文軍先鋒

在桶井極貧鄉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有一位沒有“編制”的幹部。他主動請纓戰脫貧,在德江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桶井前線,成了一名脫貧攻堅的“文字先鋒”。

他,就是楊旭,用兩年時間撰寫出版了洋洋48萬字的兩本書,一本脫貧攻堅新聞作品集《決戰桶井 我們在衝鋒》,一本桶井極貧鄉脫貧攻堅報告文學《情滿烏江》,認真詳實記錄了桶井極貧鄉脫貧攻堅的艱難歷程。幾年來,楊旭堅守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信念,兢兢業業服務於農村。他說,哪怕自己是一粒沙子,也要對全面小康的建成貢獻微薄的力量。

“那一次——我與父親有個不孝的約定”

2016年9月,德江縣桶井鄉被確定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省市縣各級各部門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在這裡打一場脫貧攻堅戰。

縣裡從各部門選派“第一書記”和下派支書到桶井鄉駐村主戰,從各鄉鎮抽調幹部到桶井鄉充實扶貧幹部力量。

“第一批抽調到桶井,其他鄉鎮並沒有名額,你怎麼成了唯一的一個?”

“我自己要求來的。實話說,為這個,我當時還是狠下了決心。”

其實,在第一批選派和抽調到桶井的名單中,並沒有楊旭的名字。縣裡各部門要派出人員組建脫貧攻堅指揮部前線工作隊到桶井鄉駐點辦公,時任教育局副局長冉紅瓊打電話徵求楊旭的意見,楊旭還真拿不定主意。

杨旭:一个蹲点扶贫战场的文军先锋

當時,在合興鎮旋廠小學教書的楊旭正被合興鎮黨委抽調在黨建辦公室負責,除了負責日常黨建工作的開展,還迷上了新聞寫作,發表許多新聞作品,為合興經濟社會發展外宣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倒不是我怕極貧鄉條件艱苦,最關鍵的是家中80多歲的老父親沒有人照顧。”

楊旭當時拿不定主意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大女兒考上大學上學去了,二女兒進入德江實驗中學讀初中,學校沒有食堂和宿舍,只得在外租房,妻子只好去陪讀,讓80多歲的老父親一個人在家怎麼行呢?

“那你是怎麼處理這個辣手的問題的呢?”

“忠孝兩難全。一種職業的追求讓我選擇了不孝,但同時也得感謝家人的支持”!

桶井鄉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那一群扶貧幹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決戰貧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創新做法,需要挖掘整理,楊旭想到這裡,他閒不住了,與在貴陽工作的二哥商量,把父親送到了貴陽二哥家後,並且與父親和二哥約定:“桶井鄉脫貧了,我就來接你!”

就這樣,楊旭來到了烏江岸邊,成了桶井脫貧攻堅中的一員。讓人感到悲涼的是:去年冬月,脫貧攻堅還沒結束,父親卻因患疾病醫治無效去世,這成了楊旭終生的遺憾。

“那一次——我到鬼門關走了一回”

在桶井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楊旭被黨委安排其負責脫貧攻堅先進做法典型事蹟的挖掘和整理,積極撰寫新聞信息,聯繫外界宣傳。

“在做好宣傳報道的同時,我還準備完成一部紀實性文學”。

楊旭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自我加壓,準備把脫貧攻堅的故事整理成一本紀實性文學。在楊旭的辦公室,記者看到其電腦桌面上的報告文學《情滿烏江》的電子版。楊旭說:“此書30萬字,目前已經正式出版”。

杨旭:一个蹲点扶贫战场的文军先锋

就這樣,楊旭每天白天下隊,晚上加班加點撰寫新聞稿件,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楊旭寫完了當天的新聞信息,發現喉嚨有些異癢和疼痛,準備去睡覺休息,突然接到說第二天有省委領導來調研,需要準備相關材料的通知,於是楊旭和辦公室同志們一直忙了一個通宵。第二天又忙了一天的後勤接待。

直到第二天晚上睡在床上發現喉嚨呼吸困難,說話已經不行了。楊旭被送到人民醫院急診科的時候,醫生說:“你對自己的生命太不珍惜了,再來遲半個小時,你恐怕要去見閻王了”。原來,楊旭的喉嚨扁桃體發炎,一個小毛病,沒有及時就醫,導致扁桃體腫大堵塞了喉嚨呼吸道,最後呼吸困難威脅到生命危險。

“辦公室都是些才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大家經驗都不太足,那幾天正好有重要工作,得幫一下他們,所以耽誤了”。當記者問到楊旭為什麼不及時治療時,他顯得不以為然,輕描淡寫的說:“那一次,我到鬼門關走了一回,但是,我沒有因為生病而耽誤單位安排我的任務。”

“那一次——女兒對我很有意見”

桶井鄉脫貧攻堅確實與其他鄉鎮的工作不一樣,因為貧困人口10000多人,是其他鄉鎮的近十倍。實施的項目多達400多個,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幹部們自然而然行成了週末不休的工作態勢。

“領導們都一樣,我也不能例外”,楊旭說:“除了家裡硬是有特殊情況,自己基本不請假。”因為這,在實驗中學讀書的小女兒楊媛豔對楊旭很是有意見。

那是2017年冬季學期的一天,妻子打來電話,說學校語文老師要求,每天晚上必須要把孩子朗讀普通話的錄音發到家長微信群裡,這是一個普通話練習每天必須上交的作業。而妻子由於書讀得少,不會侍弄手機這些功能,孩子又沒有手機,作業一拖再拖,孩子每天到學校都要被老師批評。

楊旭立即打電話給學校老師說明情況,老師用一句話給他上了一堂課:“自己的孩子得自己關心一下!”

為這,雖然後來老師沒有再批評孩子,但是,女兒的心裡卻對楊旭很有些看法。

“這個事情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呢?不可能讓孩子長期不按時完成作業呀?”記者這樣問楊旭。楊旭卻說:“事情早就解決好了!”

那一次回家,楊旭硬是教妻子學會了這個錄音,製成文件,上傳微信群。

杨旭:一个蹲点扶贫战场的文军先锋

那一次,楊旭為了完成蹲點報道任務的撰寫,連續36小時沒有睡覺;那一次,楊旭為沒有時間輔導女兒完成暑期作業而和妻子鬧得不愉快;那一次,沒有抽出時間去看望在貴陽生病的父親,他被二哥狠狠的批評了一通……

其實,楊旭的那一次很多很多,記者無法用短短的新聞記錄下來。只得為這位蹲點扶貧戰場的戰地“文字人”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喝彩!(

童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