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2日15时,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110574例,其中死亡13155例,治愈16847例。在意大利疫情暴发之初,不少国内网友看到新闻曾惊呼“仿佛是第二个武汉”。

在实施了严格的封城政策之后,意大利疫情是否已到拐点?

从新增病例数来看,意大利过去几天相对稳定,拐点似乎已经近在咫尺,新增数量从最高点超过6000下降了三分之一,治愈人数也是稳中有升。但高达11.9%的病死率依旧令人咋舌,以全球第8大经济体的体量和老牌欧洲强国的地位,意大利似乎不被新冠病毒搞得如此狼狈。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问题出在哪里?

防疫措施失之于软,举国错失应对先机

其实意大利一开始的反应并不迟缓。

早在1月23日,意大利就宣布进入全国卫生紧急状态,是欧盟中最早宣布的国家。1月30日,意大利取消了往来中国的直飞航班,所有机场和火车站开始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

随后政府又出台了多项措施,对接触患者的群体进行强制性隔离,暂停学校的教育活动,暂停除必需品以外的零售活动,暂停餐饮服务,鼓励公司远程办公,还效仿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立了大型临时医院。

然而,进入3月以来,意大利多位高官先后被爆出感染新冠肺炎,包括拉齐奥大区主席尼古拉·津加雷蒂、皮埃蒙特大区主席阿尔贝托西里奥、意大利陆军参谋长萨尔瓦多莱·法利纳,整个疫情态势骤然升级。当地时间3月9日晚,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从3月10日起全境封锁。

按照数据模型测算和武汉的经验,如果严格执行了自我隔离,坚持一个月后就能看到明显的拐点。可意大利民众早期对防疫措施太过掉以轻心,社交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试图突破封锁的新闻,这样的结果就是,病例数快速攀升,将全国的医疗系统都拉下了水。现在距离意大利全境封锁已经过去第一个完整的潜伏期,新增病例出现了一些松动迹象,意大利民众切不可掉以轻心。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现在的意大利正在双线作战。

一方面,多地市长苦口婆心劝阻无果后,警方正准备采取更严苛的手段与耍小聪明的民众斗智斗勇。意大利国家民航局已经授权警方动用无人机来监视市政区民众的行动以遏制病毒蔓延。意大利卫生部长3月30日表示,由于疫情依然严峻,原定于4月3日解禁的封城措施将继续延长至4月12日复活节。

另一方面,在医疗系统处于崩溃边缘之际,意大利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委员会发布临床伦理学建议:在医疗物资匮乏时,医生可以按照预期寿命的长短选择性地抢救患者,而不必恪守先来后到的原则施救。

从意大利的整体举措上来看,防疫措施虽然发布较早,但并没有有效执行,意大利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意大利不会“抄作业”?它本是防疫奠基者

国内有一种批评基调,指责意大利“连抄作业都不会”,其实意大利人正是防疫这门学科的奠基者。14-15世纪时,意大利曾是世界上疫情防控知识和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

在那个黑死病蔓延的时代,意大利就着手建立了公共卫生制度。在黑死病最先登陆的威尼斯,人们建立了最早的公共健康委员会,只听从医学专家而不是宗教人士的指导去管理行医,监测并报告瘟疫。强制隔离、焚烧消毒、城市封闭、聚集管控和海关检疫,每一项措施至今都行之有效。

1377年6月,威尼斯的拉古萨颁布了首个检疫隔离法令,规定来自疫区的人必须在指定地区隔离一个月。1448年,议会将隔离期延长到40天,因为黑死病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刚好是40天左右,于是“检疫”(Quarantine,即40天之意)这个词就诞生了。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所以,防疫抗疫早已写入意大利人的基因。他们并非不会,而是不想。

在西欧的近现代民族国家中,意大利受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影响最小,自治传统浓厚,统一得也最晚,因此也保留了最多的城邦主义传统,不分轻重缓急,一听到管控和限制就从心底里排斥,不是因为愚昧和偏执,而是自身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的本能反映。

欧洲人对这场瘟疫慢半拍的淡定和坦然,颇有些浪漫主义的色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殖民时代以来稳坐人类食物链最顶端的优越。而意大利本土在二战期间的被破坏程度,跟同期的其他战场比起来并不大。

应该说,疫情是一面镜子,每个国家都有要面对的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医疗体系拖入泥潭,不全是意大利的错

如前文所述,意大利以刚过6000万的人口占据全球经济体排名第8位,面积比云南省还略小些,是个家底非常殷实的老牌欧洲强国。但为什么这次意大利的医疗体系都崩溃了呢?

实际上,意大利的医疗服务堪称优越。2019年彭博健康国家指数分析了169个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环境因素、肥胖概率等变量,意大利在榜单上高居第二。2017年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报告中从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意大利拿下了第七名。权威杂志《柳叶刀》(Lancet)2018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参评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HAQ)榜单上,意大利排在了第九位。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图片来源:2019年彭博健康国家指数报告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意大利免费、优质的医疗水平远近闻名,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意大利政府承担了77%的国民医疗支出,但2018年意大利医疗仲裁法院发布的医患数据分析报告称,有1100万人因公立医院就诊排期时间过长,正在等待治疗或选择私立医院去看病。其中650万贫困患者因无力承担私立医院高昂的治疗费用,只有等待或放弃治疗。

这和意大利的经济状况不无关系。意大利是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过去十年公共债务增长了近40%,2019年达到约2.32万亿欧元,这相当于该国年经济产出的132%。而意大利近五年来GDP增速都只在1%上下徘徊,政府对这个优质的医疗体系早已力不从心。

新冠病毒的狡猾和残酷也暴露了意大利人口结构的不协调。意大利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第二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23%,仅次于日本。这次疫情中意大利患者年龄中位数高达67岁,老年患者人数之多,免疫力低下且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几乎只要患病就是重症。意大利人喜欢聚会的生活习惯造成了集体交叉感染。加上意大利人家族观念很强,老人通常与子女住在一起,即便不住一起也会经常前往照看,这也使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持续的经济低迷、寅吃卯粮,加上老龄化突出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让意大利这个常年来的“优等生”也吃不消了。客观地来讲,其实是病人的年龄结构导致了整体的超高死亡率。意大利的医疗体系被拖入泥潭也就不足为奇了。

拐点曙光就在前方,物资和人手得跟上

目前意大利的疫情刚刚有下降的苗头。好消息是,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3月30日表示,意大利疫情可能在进入稳定期。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院长布鲁萨费罗3月31日也表示,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的增长曲线正趋于平缓,疫情正进入平台期。意大利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更给出积极预测称,重灾区伦巴第大区将于4月22日新增归零。

意大利国内的医护人员也在自力更生,在收治患者时引入了肺部超声技术。临床医生发现,现在入院的病人中如果超声提示有肺炎,即使当下无症状或者症状并不显著,也值得高度警惕。这部分病人需要尽快入院隔离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因为随着病情发展,他们发展为更严重的肺炎和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很高,过程也将更迅猛。在病毒检测阳性报告出炉之前,意大利的医生也会提前对他们使用抗病毒药和羟氯喹进行治疗,临床经验证明,这样做的潜在好处大于风险。

病死率近12%,是什么让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陷入泥潭?

从抗疫一线的反馈来看,现在最急需解决的还是物资和人手问题。随着欧洲国家日益成为此次疫情的震中,多个国家开始爆出拦截扣押医疗物资运输的新闻。医疗物资的匮乏使得欧盟各国出台政策暂停出口,边境的封锁也使欧盟公路物流陷入停滞,货运汽车在欧洲高速公路网大面积堵车。由福建省组建的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于3月25日上午赶赴米兰。14名专家随行携带了一批医疗救治物资,包括呼吸机30台、监护仪20套、防护服3000套、N95口罩2万个、医用口罩30万个、隔离面罩3000个、中成药等。俄罗斯、美国等国也应意大利请求提供了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人员协助。

意大利正在走出至暗时刻。但还有更多国家深陷疫情泥潭,现在没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义,相信在此次疫情过后,各国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南方周末:意大利怎么了?—“不靠谱抗疫”背后的历史逻辑

2. 冰川思想库:医疗福利“优等生”意大利,为何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闪崩了?

3. Medscape: Under Pressure, One Italian Doctor Triages by Ultrasou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