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

八千里路云和月色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鲁智深原名鲁达,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任提辖官,人称鲁提辖。后来拜在智真长老座下、法号智深。人如其名,鲁智深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的浑号“花和尚”也暗示了二者的惊人统一。

早年,鲁达在老种经略相公麾下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后又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任提辖官,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刚一出江湖就拳打镇关西郑屠,犯下人命官司而远走他乡,这一冲突也给略显沉闷的小说开头带来一抹亮色。

他在五台山遇见智真长老,长老慧眼识珠收下这个弟子取名智深,并送上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暗示了他今后的命运走向。身为出家人,他不守清规戒律、吃肉喝酒、大闹山门、引发众怒,智真长老无法再维护他,引荐他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智清长老。

在大相国寺他降伏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展示疯魔杖法,结识了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为了搭救落难的林冲一家,他得罪了当朝权贵太尉高俅而再次浪迹江湖。直至联合杨志、武松、曹正等人夺取了二龙山,做了头把交椅,才过了一段聚啸山林、逍遥自在的生活。

因朝廷攻打二龙山向梁山求援因而结识宋江入伙梁山,英雄排座次、三十六颗天罡星、十大步军首领之首。不管是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还是攻打大名府,他和行者武松并肩作战、立下汗马功劳、几无败绩。面对宋江的招安投降策略,他和武松头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因为他的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即使宋江也对他无可奈何,只能对李逵等人呵斥了事。

招安后,他跟随宋江一起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在关键一役中勇擒方腊立下不世之功。他拒绝了宋江回东京汴梁封官请赏的召唤,回到钱塘江畔杭州六和寺盘腿打坐,远处传来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忽然领悟到了智真长老的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梁山兄弟今后的命运、江湖正义乃至民间疾苦,都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红尘已无可恋之处,不如乘风归去。

纵观鲁智深的一生,他不像林冲那样隐忍屈辱,也不似武松般的快意恩仇,他没有燕青那样潇洒,携手红颜、浪迹江湖,也没有像李俊那样带领众兄弟远遁海外、开疆拓土。身为佛门中人,他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却做到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的每一次反抗出手乃至杀人放火,不是李逵般的滥杀无辜,超越了个人恩怨情仇,都是为了江湖正义、百姓疾苦。有的时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的时候是该放下就放下。“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听闻鲁智深圆寂,林冲伤心过度、吐血而亡,武松选择出家、终老山林。

鲁智深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至真至纯的英雄好汉,是圣人也是菩萨,最后圆寂成佛。


不吐不快老师我要发言


花和尚鲁智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似乎一直就没被读懂。表面上,确如题主所言,此人绝非蛮干之人,粗中有细,与其“鲁”恰恰相反。但以其言行观之,则有显得豪爽粗鲁,不问青红皂白瞎打郑屠,不守三归五戒,大闹五台山。

这样的鲁智深很显两面性,义气深重但又不讲道理,性格豪爽,但又很是狡诈。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鲁智深到底又是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机密呢?

恶棍镇关西鲁达

且说渭州城(今甘肃平凉)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鲁达整天在街面上晃荡,这天,在茶肆里遇到了前往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那里寻找师父的九纹龙史进。

这一次偶遇很是蹊跷,史进的目的地延安,大致在华阴县的正北方。而渭州却在西北方向,大约比到达延安要远将近一倍的路程。古人虽然没有导航,但可以问路,史进再下里巴人,总不至于如此糊涂吧。有读者可能又会说了,施耐庵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搞不清渭州和延安到底在哪里。

实际上,施耐庵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水浒传》中没有一处地理位置错误。一见到史进,鲁达就说了:“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那人不在这里。”看来,施耐庵是知道渭州城与延安府的地理位置关系的,但他就是要写史进稀里糊涂的走错了路。为什么呢?

史进绰号九纹龙,绿野老道曾经分析,“九纹龙”就是象征北宋九代皇帝。史进的身上隐藏着北宋皇帝的符码,与鲁达后来遇到的另外一个神秘人物密切相关,这个人把一个渭州城的恶棍一步步送上了正果之途。那么,为什么说鲁达是渭州城的恶棍呢?

鲁达与史进聊得投机,便邀请他去潘家酒楼喝酒。临出茶馆时,鲁达回头说:“茶钱洒家自还你。”茶博士应道:“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鲁达整日在茶肆酒楼进出,自然可以赊账的,茶博士大概也不敢招惹于他,让他只顾去。每次是不是都结账,还真的很难说。

到潘家酒楼喝酒,鲁达与史进、李忠正说得入巷,却听得间壁的啼哭声。鲁达烦躁,便把碗碟都摔在了地上。酒保一见,只道鲁提辖要什么东西,赶紧上前毕恭毕敬的赔罪。这家大概是渭州城最大的酒家,鲁达应当是经常光顾的。俗话说,店大欺客,但酒保只道此人的厉害,也是不敢对鲁达的无理取闹有丝毫怨言。

听了金翠莲的挑唆后,鲁达第二天就来到郑屠的肉铺里寻衅。从郑屠毕恭毕敬的态度来看,也是很有点惧怕这个鲁提辖。

鲁达为何这般牛逼,是因为他这个提辖是很大的官吗?绝对不是,鲁达原来是镇关西!所有读者几乎都痛恨镇关西,此人乃渭州城的一大恶霸。但是,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搞错了,真正的镇关西不是郑屠,而是鲁达。如此,难道鲁达不是渭州城的恶棍吗?

鲁达做了多大的官?

北宋时期,提辖根本就并不是一个官名,而是州府、留守司长官的一项工作职责,《宋史·职官七》中说,宋徽宗崇宁时期,“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到了南宋绍兴时期,宋金划定疆界,设立榷场重开边境贸易,“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文献通考·职官十四)。”此时,提辖才是一个官名,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场管理局局长。因为涉及边境贸易,提辖官也兼具海关、税务之类的职责。后来,这个官名下的一些职责被引入官府,设置“四提辖”,分别管理杂买务杂卖场(管理官府宫廷采买)、文思院(管制造宫廷器物)、左藏库(保管金银钱财)。

从鲁达整天在街面上行走来看,此人大概就是小种经略相公府中的采办。所以,鲁达可以随意赊账,茶肆酒楼将就他,以期照顾生意。郑屠也很恭敬这尊财神,经略相公府的猪肉供应量可以抵半个渭州城。鲁达利用职务之便,在街面上很显霸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水浒传》中有好几个提辖,只有两个提辖是货真价实的,一个是鲁达,另一个是曾头市的曾长官。因而,这两个提辖都很有点霸道。

但是,鲁达的霸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绝不像牛二,以及小遮拦穆春这等地痞恶霸。因为,在被贬到小种经略相公这里来之前,鲁达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真的有,只不过施耐庵省略了一个字,其全称应当是“廉访使者”。而且,这个官职本名“走马承受”,隶属各路经略府,主要负责将边境警事通过驿站驰报给朝廷。

据《宋史·徽宗本纪》中说,政和六年,宋徽宗把“走马承受”改为“廉访使者”。靖康时,又改回原官名。《水浒传》中提到的童贯,就曾在蔡京的推荐下,做过关西一带的走马承受。

所以,鲁达在拳打郑屠时,便如此大骂: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其实,郑屠是不是自称镇关西,完全没有凭据,只是金翠莲的一面之词。鲁达每天都要出来采办,街面上比金翠莲要熟悉得多,难道就没听说过郑屠有这个绰号?鲁达自己承认,自己“不枉了叫做镇关西”。鲁达此言不虚,关西五路的廉访使,专事向皇帝驰报情况,谁人不怕?

“廉”通“覝”,有查看、察考的意思。鲁达不光驰报边事,还有察考地方官员的职责,权力是很大的,叫他“镇关西”名副其实。

鲁智深是假和尚

镇关西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一路逃亡到了雁门关。令人非常可疑的是,金老及金翠莲早就在这里恭候他了。因为金老父女的引导,一个神秘人物出场。

在金翠莲的住处,鲁达见到了赵员外。此时,金翠莲早就做了这个赵员外的外宅,因而,赵员外对鲁达很客气,当做恩人看待。在雁门县居住一小段时间后,赵员外借故把鲁达送到了自己的庄园──七宝村。《法华经》说,所谓“七宝”,指的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这佛教七宝。

施耐庵以“七宝村”暗喻,并非是讲赵员外很崇尚佛教,而是为鲁达成为佛门弟子,最终修得非凡正果伏线。从这个村庄开始,鲁达便告别渭州城恶棍的历史,一步步去修自己的正果了。

到了五台山,赵员外拿出早就买来的五花度牒(此举违法),强行要智真长老剃度鲁达。五台山文殊院所有僧众都不赞同这个“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人进入佛门。智真长老也没有办法,答复僧众:“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

智真长老大有苦衷,并非仅仅只是赵檀越的面皮问题,这等方外高人,五台山又十分富裕,岂能畏惧一个土财主?但是,赵员外绝非普通的财主,而是大有来历的足以让五台山变成另一个瓦罐寺的大人物。所以,智真长老无奈,只得说:“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于是: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

智真长老去哪儿了?绿野老道猜测,一定是去了道家紫府,调查了鲁达的来龙去脉。所以,一炷香后,智真长老真魂归窍,对僧众说: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如此,智真便剃度了鲁达。不仅剃度了鲁达,还赐法名鲁智深。这也是很奇怪的写法,鲁达一入佛门,便与智真长老平辈,成了住持方丈的师弟,比所有僧众的辈份都高。其实,也并不奇怪,智真长老说了,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虽然智真长老料定鲁达日后有非凡正果,此时的鲁智深却是一个假和尚。为何,施耐庵清楚的告诉读者,鲁智深脊背上有刺花,所以叫做“花和尚”。切不要被施耐庵迷惑了,脊背上刺花渭州城做提辖时就有,但却没被叫做“花提辖”,而被叫成“镇关西”。上文讲到,鲁达是《水浒传》中货真价实的提辖,便不能叫做“花提辖”了。

“花”有虚假的、迷惑人的意思,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便真的有这样的隐喻。

鲁智深的神秘符码

花和尚在五台山出家后,不守三归五戒,破坏佛门清规,掀倒半山亭子,两番大闹山门,毁坏佛门设施。

这样写鲁智深,一般观点认为此人敢于造反,追求个性自由。也突出了鲁智深豪爽的性格,故事也因为这个鲜明的形象而精彩纷呈。但是,如果我们逆向想想,佛门招惹了鲁智深吗?他凭什么要耍酒疯大闹文殊院呢?鲁智深闹得真的有理吗?

佛门没有招惹鲁智深,而是招惹了赵员外。瓦罐寺的崔道成说:“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生铁佛讲的确是实情,北宋时期,寺庙非常发达,财力雄厚,教众很多,遍布周边。五台山不远处的市井都是佛门产业,都在智真长老的控制之下。

为此,宋徽宗于政和年间开始,大肆压制佛教,破坏佛门设施,焚毁与道教相悖的佛经。把释迦摩尼贬到道教门下,改称大觉金仙,改佛寺为道观,改僧尼为德士。宋徽宗这样做,还有效仿宋真宗(赵员外的祖上),借助道家力量稳固自己皇权的意图。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便是宋徽宗“崇道抑佛”这段历史的隐写。书中的赵员外便是宋徽宗的隐身。此话怎讲?

且说鲁智深头一回闹过了五台山,过了不久,便到市井中打造戒刀和禅杖。书中说,鲁智深来到铁匠铺,“待诏”接待了他,两人便商量着禅杖的重量。商量了好一阵,都达不成一致意见。最后,便依待诏的六十二斤,给鲁智深打造了一条水磨禅杖。为何偏偏是六十二斤呢?因为,梁山故事(历史中的宋江起义)就发端在宋徽宗宣和元年。

《水浒传》说,宋仁宗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六十二年后,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是明确的点题,与历史真实极度吻合。

铁匠铺的“待诏”,原本应当是“待招”,是从剃头匠这里引申到其他行当手艺人的称呼。而“待诏”,则是翰林院专门为皇帝预备的文人画士。比如,李白在宫廷中做诗待诏,写过《清平调三首》。宋徽宗时则有画待诏,为皇帝代笔作画,赏赐给大臣。施耐庵故意把“待招”写作“待诏”,个中隐喻昭然若揭。

这一条证据尚嫌不足的话,那么,鲁智深吃狗肉这一节,就再一次暗喻,赵员外就是隐写的宋徽宗。

施耐庵大概只写到这一次吃狗肉,而且,又发生在鲁智深身上。原因很简单,就是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是属狗的。

鲁智深身上的这些隐秘符码,正是其成就非凡正果的先决条件。而从五台山到大相国寺的鲁智深,依然还要不断向读者展示其秘而不宣的神秘符码。

鲁智深的非凡正果

智真长老入定查看鲁达的来龙去脉,准确的预见了此人的一生正果。于是,便以大闹五台山为借口,把鲁智深送上了一条正果之路。

来到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决心从菜头做起,步步升级讨个出身。但是,“遇林而起”,鲁智深上了二龙山。二龙山,也是与赵员外有关。因为,此处有座宝珠寺,正对应赵员外的七宝村。或者说,赵员外的七宝,就藏在这座寺庙之中。

这个隐喻,就是鲁智深的“非凡正果”。智真长老赐给鲁智深的四句偈子中的“遇山而富”,就是这个意思。

回顾一下鲁达、鲁智深的经历:曾经在两个种氏经略相公麾下效力,又与赵员外这等神秘人物交往很深。单打二龙山不成,便与杨志双夺宝珠寺。而据《三朝北盟会编》、李纲《梁溪集》所载,“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帐下充当“选锋首”,以先锋敢死队队长的身份参与了北宋灭辽、太原抗金的战斗。鲁智深比杨志更具备这个条件,必定也将与杨志、武松并肩作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回头再说说金翠莲父女,他们为何能够比鲁达先期到达雁门县,而且,与赵员外攀上了亲戚呢?施耐庵书中语焉不详,但稍微细想一下,他们的速度能比逃命的鲁达还要快吗?这个细节似乎也有隐喻,写的是宣和元年时,宋金暗通款曲,签订海上之盟,相约夹击辽国。施耐庵这是在为梁山好汉参与灭辽、抗金做伏笔。

施耐庵的《水浒传》至少在明万历年间便被腰斩,七十回的故事已经无法寻觅。但是,从前七十回的伏线来看,梁山故事一定会写到北宋灭亡时的“靖康之乱”。因为,鲁智深所据的二龙山有宝珠寺,而宋江在九天玄女庙则提前看到了“二龙”被囚,坐井观天的场景(书中讲的是“二龙相戏”、“二龙戏水”)。

那么,梁山好汉在全伙接受招安后,原本就出现在《大宋宣和遗事》三十六人名单之中的鲁智深,也一定得到了宋徽宗的封爵:东京大相国寺住持方丈。

来到大相国寺,鲁智深出示了智真长老的推荐信,要做个职事僧。但是,与鲁智深同辈的智清长老却认为智真师兄“好不晓事”,便暗示手下打压鲁智深,让他去看管菜园子。鲁智深不明就里,接受了这个差事,决心从这个岗位做起,以求讨个出身。

这是鲁智深未遂的心愿,也是必定要在此地修成的正果。赵员外从七宝村把鲁达带到了五台山,也是沿着佛门修行的正道,客观上帮助了天孤星。鲁智深宣和二年来到东京大相国寺,这一年,宋徽宗“罢道学”、“复寺院额”。因而,鲁智深“遇山而富”。

回到东京大相国寺取代智清做住持方丈,这才是智真长老预言的“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确实,除了智真长老,五台山所有僧众谁能做此名寺大刹的住持方丈呢?

这就是真实的鲁智深,一生经历了恶棍、花和尚、非凡正果的天孤星。读者都被施耐庵的“花枪”所迷惑,只看到了一个文本上的梁山好汉。而且,施耐庵也通过鲁智深的正果,来阐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乃梁山的非凡正果。

至于鲁智深的结局,本回答远未涉及,当另辟文章以解读。


绿野萍踪01


我是杭州刺史,我来回答。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在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对于鲁智深只言片语的描述。随后鲁智深的创作者们受到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使鲁智深的形象逐渐丰富。元代水浒戏的创作使鲁智深的形象进一步成熟,直到《水浒传》的出现使鲁智深的形象彻底定型,成为了那个大家熟悉的集侠义莽撞、机智率真、善良正直于一身的鲁智深。另外,《水浒传》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从鲁智深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于自由的追求,还有对于“狂禅”思想的宣扬,以及鲁智深对于自我的认识。在形象塑造艺术方面,《水浒传》的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复杂的人物性格和个性化武功技法的描写将鲁智深的形象刻画的真实,生动。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人物,作者对其着墨之多,从其出场回目就可以看出,前十回有六回写到鲁智深。另外鲁智深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角色,这一点从李卓吾和金圣叹的对于鲁智深点评就可以看出。李卓吾将鲁智深称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可见鲁智深在李卓吾眼中俨然已经是一个完人了。金圣叹也把鲁智深列为“上上人物”、“人中绝顶”。

我觉得鲁智深这个人物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嫉恶如仇,不畏强暴;二、心地厚实,体格阔大;三、豪侠仗义,古道热肠;四、率性而行,不拘小节;五、粗卤莽撞,傲慢托大;六、粗中有细,心有韬略;七、凶顽憨拙,狡猾机警。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着绝伦的武艺,这一点《水浒传》全

书不止一次的提到。其中在《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与方腊国师邓元觉的一场厮杀最能

体现鲁智深高超的武艺。

“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

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

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

一对敌手。’”

敌人都对鲁智深的武艺都赞不绝口,可见鲁智深武艺的高强。马明达教授认为五台山僧人的武事活动给了鲁智深形象的创作者们灵感。因为一方面鲁智深武艺高强,另一方面《水浒传》中鲁智深与五台山也可谓渊源颇深。佛教讲出家,有两重含义:一重是身出家,一重是心出家。《水浒传》一开始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郑屠,被迫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在小说的第九十回中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鲁智深重上五台山,又一次参访智真长老。这一次是真正看破红尘,心灵出家。作者把鲁智深身心的出家都安排在五台山,马明达先生认为这很难不让人产生五台山对鲁智深形象的创作有关的联想。很多史料都有五台山的僧众保卫太原,抗击金兵的记载。著名的抗金英雄真宝和尚正是五台山的僧正,他曾受到宋钦宗的召见,召集各方义士抗击金兵,最后战死。《宋史》中对他的事迹所载如下:

“僧真宝,代州人,为五台山僧正。学佛,能外死生。靖康之扰,与其徒习武

事于山中。钦宗召对便殿,眷赍隆缛,真宝还山,益聚兵助讨。州不守,敌众大至,

昼夜拒之,力不敌,寺舍尽焚。酋下令生致真宝,至则抗辞无挠,敌异之,不忍杀也。

使郡守刘诱劝百方,终不顾,且曰:“吾法中有口四之罪,吾既许宁皇帝以死,岂当

妄言也?”怡然受戮。北人闻见者叹异焉。”

侠义忠勇,而又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形象创作很可能受到他的影响。学者候会认为莽和尚鲁智深的形象很可能受到“五郎为僧”等杨家将的故事影响,甚至有人认为鲁智深的原型就是五郎杨延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中杨五郎和鲁智深一样也是在五台山出家为僧。

你觉得鲁智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杭州刺史


第一: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具辨识性的人物,因其个性鲜明,因此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极深的印象。

第二:鲁智深在成为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一个受了戒的和尚。这么一个身份,本身就给鲁智深打上了一个独具其个性的标签。鲁智深在和尚的身份上,还有一种“最不像和尚和尚”的感觉。

人人都道鲁智深是力大无穷的莽夫,但是谁又能识得他粗旷之下的真智慧。他到最后得智真大师的禅语,最后一举参透真谛,平稳圆寂,怎不能说是一种大圆满。

他嫉恶如仇,爱好打抱不平,爱憎分明的性格,从开端一直贯穿到他的结局。他原本是差役,就是因为看不惯弱女子金翠娘受镇关西郑屠欺辱,才杀了人犯了罪,最后沦落到四处逃亡,成为一名和尚。

鲁智深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在知道金家父女的悲惨遭遇之后,虽然自己可能也没有多少钱,但是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鲁智深还是一个胆大心细,看起来好似鲁莽之辈,但实际上有勇有谋,心中自有沟壑。当初本意只是教训郑屠,哪只却失手错杀。此事发生之后,鲁智深当即心思翻转,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





青岛大剧院音响师


鲁智深嫉恶如仇,爱好打抱不平,爱憎分明的性格,从开端一直贯穿到他的结局。鲁智深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在知道金家父女的悲惨遭遇之后,虽然自己可能也没有多少钱,但是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鲁智深还是一个胆大心细,看起来好似鲁莽之辈,但实际上有勇有谋,心中自有沟壑。当初本意只是教训郑屠,哪只却失手错杀。此事发生之后,鲁智深当即心思翻转,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

其实以上都是表面现象!其实最可贵的是他粗旷之下的真智慧。他到最后得智真大师的禅语,最后一举参透真谛,平稳圆寂,怎不能说是一种大圆满!这是一般人没有的气魄和胸襟!真乃世外高人!


野史共享


鲁智深是一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精明,仗义,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有些厚黑,但又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勇而有谋,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喝酒吃肉,出家,是一个花和尚,最后他悟到了我行我素,按照本性情做人做事,就是最好的修行的道理,真正地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之后坦然坐化。在《水浒传》里,鲁智深是一个另类,与别人都不太一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非常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有很深的寓意,能引发人深入的思考。我非常喜欢作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详情请仔细看《水浒传》。



大夫觉成


在《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是作者喜爱的、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们一提到他,即时就会想起“倒拔垂杨柳”、“打死镇关西”、“救冲野猪林”、“反对招安”等情节。

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率直无私,扶危济贫;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人。当得知郑屠欺压百姓,迫害金氏父女时,顿时火冒三丈,连忙去教训郑屠,没想到竟然三拳打死了。看起来似乎鲁莽,其实不然。当鲁智深到郑屠的肉铺打郑屠的时候,不是上来就打,而是激怒再打。说是来买肉的,郑屠要下手办,鲁智深说,有劳你亲自动手,下手们手脚不干净。郑屠只好自己动手。鲁智深又说先买10斤肥的,里面不许有一点瘦的,剁碎作饺子馅;再买10斤瘦的,里面不许有一点肥的,剁碎作饺子馅;再买10斤脆的肋骨……鲁智深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拖延时间,好让金氏父女有时间走远,安全脱险;二是激怒郑屠,逼郑屠先动手,让人们知道责任在郑屠,挨打不亏。本来是想教训郑屠,没想到被打死了,要吃官司了,怎样脱身呢?他灵机一动,说到“还敢诈死,来日再和你计较”,见其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利于脱身。同时,鲁智深不仅周密安排金氏父女安全回家,还给金氏父女钱作盘缠。这种同情弱小,扶危济贫的表现,真是可敬可佩!

好友林冲遭迫害,鲁智深料定两个解差董超、薛覇在途中会陷害林冲,便尾随其后,当董超、薛覇举刀要杀林冲的时候,鲁智深一下子就出现在两个解差的面前,把董超、薛覇的兵器磕飞了,救下了林冲,此后,不是林冲担心性命难保,而是两个解差担心性命难保,这样就保证了林冲的安全。这里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表现令读者拍手叫好!令观众竖起大拇指称赞。还有钦差颁布招安诏书,宋江连忙领头下跪,而鲁智深等就是不跪,这种篾视权贵的高洁举动令人慨叹!

这些足以说明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正直无私、同情弱小的英雄!


渔樵之人W


鲁智深是一个侠义之人,心直口快,路见不平一声吼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好人是有好报的,对鲁智深尤其适用,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把他当朋友,即使他的毛病也不少,脾气耿直,爱喝酒打人,这样的一个人能出家,佛门的人都想不通,唯独五台山的智真长老独具慧眼,他认为鲁智深有佛性,将来有一天悟了,就是修成正果之人。

很多人都认为鲁智深最后成了佛,为什么?因为他坐化前说出的那个偈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果不说出名字,应该都觉得是出于那个大师之口吧。

纵观全书,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好汉,只有鲁大师一人而已。

拳打镇关西,瓦罐寺除恶,大闹桃花村,大闹野猪林——鲁智深打的架,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地是在帮助别人。他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弱小被欺压的人,为此他也每况愈下,从中层军官,到出家的和尚,直到最后连寺庙都容他不下,只能落草为寇。

鲁智深的行为,是标准的锄强扶弱,侠骨仁心;与被高俅逼上梁山的林教头一起,他俩成了梁山好汉的代表。他们两个,使梁山好汉的聚义具有了正义性。如果梁山好汉没有他们两个,那么更多的都是主动犯罪,甚至鸡鸣狗盗之辈,与英雄两个字沾不上边。

最后来一张图,虽然我不帅,但我有强壮的肌肉啊



学以致用z


鲁智深,原名鲁达,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园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



会飞的书


武艺高强等特质就不说了,主要从性格方面分析一下。鲁智深是出场较多的人物,我们单从他出家、上山之前,非僧非盗的状态分析,主要场景也就是拳打镇关西片段。从这一段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鲁智深的性格如下:

一、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二、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三、率直粗犷,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