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为何大多数人只知戚继光而不知胡宗宪?

莫忘161357102


所谓倭寇,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亦用倭寇指称日本侵略者。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海运建设,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下西洋停止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军松弛,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侵扰浙江 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说到抗倭名将,大家马上会想到戚继光和他建立的戚家军。然而,大家一直忽略的胡宗宪也同样功不可没。那么,胡宗宪与戚继光相比,究竟谁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这二人做一个简要介绍:

1.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他的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他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为可贵的是,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同时,他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

2.戚继光

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从上可知,论军事成就,胡宗宪略逊于戚继光;但若论对抗倭全局的作用,胡宗宪的作用远大于戚继光。

其实,没有胡宗宪的提携举荐,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便无用武之地。正是有了胡宗宪的鼎力支持,戚继光才能排除干扰,专心地剿灭倭寇,从而最终取得抗倭战争的伟大胜利。


老李头有话说


为什么我们现在一说明朝抗倭,首先就会想到戚继光,而胡宗宪却少有人提及?

我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戚继光是长期抗倭的有功将领

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从1546年开始负责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宜,并从那时候就开始立下了抗倭的志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其后在1553年,得张居正推荐,官升署理都指挥佥事,负责管辖25个卫所的抗倭抗倭事务。

1555年,戚继光又被胡宗宪调往浙江抗倭,官职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个郡的抗倭任务。

此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倭,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层级不同

首先来说,在抗倭一事上,戚继光与胡宗宪不在一个层级。


胡宗宪是文官,封疆大吏,当时是直、浙总督,统管南直隶、浙江以及福建的抗倭事宜。

而戚继光是武将,因抗倭有功被胡宗宪从山东调到他的麾下,到南方继续征战倭寇。

明代有以文制武的传统,文官最看重的是文治教化之功,看不上那点军功,所以通常不会去宣扬自己的军功。

而同时期的其他抗倭将领如俞大猷等人,战绩没有戚继光突出,胡宗宪需要树立一个抗倭典型,所以抗倭的军功大多算到了戚继光的头上。

政治站位

胡宗宪在朝中的派系属于严嵩一党的,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在浙江督察沿海抗倭事宜期间胡作非为,残害忠良,浙江总督和巡抚先后被杀。

胡宗宪到任浙江后却能与赵文华打成一片,后受赵文华的推荐,一路仕途顺畅,可谓是直步青云,最终做到了直、浙总督的高位,虽然对他后来抗倭非常有利,但也打下了深深的严嵩一党烙印。


因此,严嵩倒台后,新任首辅徐阶对严嵩党羽清算的时候,胡宗宪也被波及到了,两度入狱,并于1565年死于狱中,七年后才被平反昭雪。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徐阶还是后来他的两位得意门生高拱、张居正,都不太可能帮助胡宗宪扬名。


而戚继光在调任浙江之前就已经成了张居正的门徒,张居正则是新任首辅徐阶的得意门生。

此后张居正自己继任首辅之后,戚继光在军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所以抗倭的大功没有人能从戚继光手中抢走。

总结

综上所述,戚继光就成了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抗倭英雄,而胡宗宪抗倭却鲜有人知。


历史痴


戚继光


胡宗宪

胡宗宪虽然重用戚继光,于抗倭一事竭忠尽虑,也功不可没,这是他仕途最大的亮点,但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个政客,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戚继光是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戎马,南征倭寇,北御鞑靼,功绩彪炳千秋。

戚继光是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又是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专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实战兵器和火攻武器,他建造了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他训练的戚家军名闻天下,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史海星槎


这叫“事件营销”的宣传效果不同。

戚继光与胡宗宪都是民族英雄,地位和名声不同,关键是戚继光在军事上有很大建树,发明抗敌武器、采取抗倭战略战术、义务招兵、对古代兵制的改革、治军严明而称“戚家军”,

这是胡宗宪所没有的“战果",胡宗宪按部就班,当然与戚继光无法比。

另外,冷兵器时代人们"尚武",戚继光自己也"武功高强",冲锋陷阵,杀乱英勇,

因此,名声大振,成为民族英雄


播报内蒙古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抗倭的斗争中,戚继光,胡宗宪,谭纶都有很大的功劳,为什么戚继光的名声更大,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戚继光是将领,直接与倭寇短兵相接,并且训练出了自己纪律严明的戚家军,所以更多的人直到戚继光,而胡宗宪更多的是居中调度,后勤供应,所以人知道的少,其二,是两个人的个人魅力,戚继光是抗倭的主要将领,发明兵器,制作战法,真正的民族英雄,深受人民的爱戴,这样就宣传出来了,而胡宗宪有污点,曾经被认为是严嵩的人,人人痛恨严嵩,自然对他也有反感,不会宣传他。其三,是朝廷的态度,对于戚继光事迹,大肆宣扬,为的是标榜一个标杆,让朝廷更多涌现这样的人物,也方便统治,而胡宗宪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这也是明朝统治者需要的结果,所以戚继光的名声要比胡宗宪的名声要大!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鼎玉轩辕


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影响:一胡宗宪是严嵩起用的,封建王朝官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比皆是。同样一人犯错,九族株连,严氏父子倒台没有株连已经难能可贵了;二戚继光文治武功兼具,不仅仅实实在在的军事成就,更有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三胡宗宪没有影响深远的历史功绩供后世广为流传。综上所述,也就不难理解了。


狂人日记11082463


明朝中期一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谋略武功、功勋成就、威望声名都比另一抗倭名将胡宗宪要大得多,成就也更强,所以戚继光比胡宗宪更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