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詩仙李白詩中的安徽映像

余光中曾這樣評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呀,世人提到李白,無不交口稱讚,他在詩歌方面造詣頗高,一生與無數詩歌相伴,現如今怕是人人都可以說上那麼幾句。其實,任何人的成功背後都有別人看不見的辛苦,同樣李白也並不例外。能寫出這些浪漫的詩歌源自於他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遊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遊玩的過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秀麗和壯闊。然而,這麼多地方,有沒有李白特別留戀的呢?當然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地方,讓李白前前後後不下於十前往,總共居住的時間更是長達十來年,這便是安徽。李白所做有關安徽的詩句多達近兩百多首,佔他一生所寫詩歌比例的五分之一左右,晚年更是葬於安徽,由此可見,李白對於安徽有著極其特殊的感情。

‌​一、作為一個聞名全國的詩人,在遊覽山水的途中是怎麼與安徽結下這麼深的緣分的?

作為一個心懷理想的青年,李白當然不會只拘泥於某一個地方,所以李白曾遊歷過大半個中國。因為年輕的李白頗具俠義精神,年僅二十五歲便沿著三峽順流直下,開始 了仗劍江湖的生涯。可能也是因為於此,他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那安徽又有什麼特別的呢?我們可以看到安徽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安徽屬於江南地區,長江、淮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溝通內地與沿海,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美景頗多。從李白的詩歌中便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當他描寫池州的九華山時,他說道"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副美麗的山水畫卷。還有對於宣城敬亭山的描寫,他說道:"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於敬亭山的評價是有多高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句子,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從他這些詩句中,我們亦可得知李白的足跡。其實,不管是皖南地區還是皖北地區,李白都曾去過,基本上游歷了安徽全境。


‌

並且,安徽地區對於李白不光是遊覽創作上的幫助,還有著另一層更為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李白一生有著極其大的志向,希望能夠在朝堂之上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負,但是,命運似乎總是愚弄著個人的前途,李白的官途十分坎坷。曾經多次在長安進進出出,始終不得重用,然後當他準備帶著妻兒老小在南陵縣定居時,卻收到皇帝宣召他進京的詔書,這時他欣喜若狂,作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滿腹雄心大志和壯闊神情的詩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他在安徽收到皇帝詔書,能夠第二次重返長安時興奮與爽朗的心情。就是在安徽這個地方,讓他感受到了自己被天子所看見,所重視。李白對於安徽的重視與珍視程度自然與他遊玩的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

其次,李白能夠與安徽結下這麼深的緣分,還和安徽歷史上的一個名人有關。眾所周知,李白十分傾慕南朝山水詩人謝眺的才華,清朝王士禎對於李白的描寫中曾經說到:一生低首謝宣城。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的敬仰程度。而謝眺當時正在如今的安徽宣城擔任太,並且當地還建了一個謝眺北樓,於是當李白在安徽遊覽於此時,就曾寫了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誇讚登上謝眺北樓時看到的美景。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李白不免思念起了偶像,於是它寫出來了:"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這樣的詩句。由此可以看出他對謝眺的崇拜之情。不僅如此,安徽當時不光具有極其秀麗的名山大川,還蘊含著濃厚的人文底蘊。山清水秀間,大量優秀的人才聚集在此。在這裡,他遇見了桃花潭士汪倫,李白與其相聚桃花潭,於是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千古佳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安徽有不少李白的親朋好友,李白晚年時,生活潦倒,疾病纏身,李白投奔的便是一位在安徽地方做太守的親戚。

‌

二、李白到底在安徽留下了怎樣豐富的人文佳話?現如今,人們可以在安徽追尋到她的哪些足跡?

李白這一生對於兩個城市有著極大的眷念。一個是長安一個便是廬州。長安這個都城寄託著他豪懷壯志。他希望在此能被重用,能夠在那裡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長安給他留下了,並不怎麼美好的回憶,因為他在這裡並未能如願。但是安徽壯麗的山河給了李白這個浪漫的詩人一分慰藉。使他浪漫的心靈寄情於美麗的綠水青山,廣結志同道合的好友,讓他鬱郁不得志,從而有些昏暗的心靈,留下了幾分純粹和美好。

‌

現如今我們可以在安徽的旅遊規劃中找到李白,在安徽的完美足跡,並且安徽通過這些規劃還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當地的有關部門利用李白千古傳誦的詩歌,不花一分成本的就起到了很好的廣告目的和宣傳效果。李白與安徽眾多景點有著太多剪不斷的聯繫了。在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世人皆知九華山,卻不知這個名字就來自李白。九華山原名九子山,李白在遊玩這裡時,覺得九子山名字不好聽,他見"九峰如蓮花"就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將九子山稱為九華山,並作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詩歌流傳出去,名聲大震,隨後來就改名為九華山。李白還描寫過安徽眾多美景,在他的詩裡,有對自然絢麗的描寫,亦有對生活所思的魅力。李白在描寫秋浦時說:"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寥寥數字,運用疊詞,將當地美麗的景色勾勒出來。此等美景,使人心嚮往之。像這樣優美的景點還有很多。例如敬亭山,採石磯,桃花潭,謝朓樓等眾多景點。古往今來,一些有識之士也想感受與李白同樣的心境,於是也慕名到往安徽各地遊玩,同樣現如今亦有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

三、從李白的經歷中,我們得到了哪些啟示?我們怎樣在一時的消沉中,找到自己心靈的慰藉呢?

李白在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時候,並沒有一味的想打破頭擠進朝堂中去,而是通過寄情山水的方式達到一定的放鬆目的。比如他在遊玩安徽時不僅可以看到壯闊寫意的風景,還在遊玩之中增加人文文化。時隔1000多年,今時今日我們仍能感受到李白當時內心的波濤洶湧,感受到李白內心心境的變化,這便是李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為後世留下的美妙人文回憶。


‌

比如在桃花潭中於汪倫送別的不捨之情,在謝朓樓上抒發對謝朓的崇拜之情,在敬亭山上抒發對其兩不相厭的喜愛之情等等。在這言語之間我們彷彿能在歷史的長流中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他。從這些詩句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瞭解李白,走近李白和他周圍的親友,更能探尋他人際交往時的小故事。在桃花潭與汪倫見面時就曾鬧了一個小笑話。汪倫寫給李白的邀請信中說到:"此處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十分嚮往,應邀前往。到了那兒,沒有十里桃花,更沒有萬家酒店。汪倫解釋道:"十里桃花是十里處有桃花渡,萬家酒店是酒店的主人姓萬。"李白一聽,大笑不已。由此,如果我們在某個方面實在是得不到進展,換一個角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解脫。

本文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唐才子傳·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