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法师


福建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法师

普法法师上海人,毕业于闽南佛学院。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佛协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鼓山涌泉寺方丈,香港佛教文化产业名誉顾问。他拜新加坡龙山寺方丈广洽法师为师,由广洽法师为其剃度,并赐法号普法,“蕴意佛法甘露普洒人间”。

1962年,普法法师出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一户工人家庭,俗姓李,名东星。母亲、叔叔、婶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小时经常随大人到附近寺庙进香拜佛,寺庙晨钟暮鼓的生活激起了他很大兴趣。有一次随大人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朝圣,这一行使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出家侍佛的念头。但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只好把心思隐藏在心中。

普法法师从小聪颖,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老师的喜爱,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在学校里,他也曾有过许多雄伟的理想,他想上大学,希望将来成为工程师、教师或更有作为的人物,为祖国,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在他高中毕业那年,因父亲病重,临终前皈依佛教,这一举动终于使他下决心投入空门。

1982年,年仅20岁的李东星选择了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修行之路。当他买好火车票去向一位中学老师告别时,这位老师惋惜地对他说,你年纪轻轻,学业未满,知识不够,不如先去佛学院深造。一位庙里的师父告诉他,自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大地百业待兴,佛教的复兴,北方不如南方,厦门南普陀寺香火兴旺,设在南普陀寺内的闽南佛学院也办得风风火火,不如到那里去修行、求学。于是,他就改道到了厦门南普陀寺出家修行。他拜新加坡龙山寺方丈广洽法师为师,由广洽法师为其剃度,并赐法号普法,“蕴意佛法甘露普洒人间”。一年后,他考上并就读于南普陀寺创办的闽南佛学院,从而开始系统地研修大乘佛学。

出家前,普法就有了投入空门侍奉佛陀的思想准备,但出家修行与报效祖国,他认为还是有一定距离。在进入闽南佛学院学习后,由于他刻苦好学,喜欢博览群书,在遨游博大精深的佛学海洋之余,他经常到与南普陀寺仅一墙之隔的厦门大学图书馆借书,广泛接触了各种科技书籍和政治理论书籍,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闽南佛学院老师教导下,使他逐渐认识到人间佛教同样能报效祖国,不仅能报佛陀恩,而且能报祖国恩。并且由于有佛陀的教诲,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地更明亮。于是,他的学业勇猛精进,并获得了老师的好评。

1987年,普法法师学业已满,他在八闽首刹鼓山涌泉寺受三坛大戒,时任福建省佛协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兼任鼓山涌泉寺方丈的妙湛法师为其传戒。 普法在南普陀寺住寺和在闽南佛学院求学期间,遵守佛门规仪,勤奋好学,勇猛精进,这一切都被妙湛法师看在眼里,他认为,普法菩提根正,是可造就佛门之栋材。于是,在普法受完戒后,妙湛法师为考查他的办事能力,把他派往闽南漳州去重兴瑞竹岩寺。

漳州瑞竹岩寺,位于古漳州府著名险隘”万松关”东面。唐五代时,高僧楚熙禅师辟于此,初名”德云庵”。传说楚熙禅师刳竹引泉,使枯竹生笋竹心不死枝枝绿,谓为瑞象,故更名为瑞竹岩寺。抗战期间,当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修行,并撰有(瑞竹岩记)一书传世。但历经千年的古刹,大部分已经坍塌,只剩残墙断垣,或仅存盘柱基石,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面对重重艰难,普法法师没有退却,他决心身体力行实践佛陀教悔,开始了苦行僧的生活。他独自一人,搭建草庵,垦荒、修路,种些番薯、瓜果,自炊自洗,渴饮山泉,饥食瓜果,勤耕不息。在那段时间里,他基本上是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遇上春天梅雨季节和春秋暴风雨天气,粮食中断,只能食野果充饥。当地信众见千年古刹瑞竹岩寺又生烟火,并知道普法法师创业的艰难,便隔三差五地上山送大米、干粮等,帮他渡过难关。回忆那段艰难岁月,普法法师感慨万千。他说,尽管当时物质极度贫乏,但每想起佛陀的教诲,心里仍感快乐。

对瑞竹岩寺的重建,普法法师委托龙海市建筑设计院对寺院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其艰苦创业、再振千年古刹瑞竹岩寺雄风的消息传到南洋,其师父广洽法师给予大力资助。1991年,在普法法师的努力下,祖师殿重建落成。1993年以后,在妙湛法师的帮助下,普法法师进行了大规模的筹资,对瑞竹岩寺进行了全面的复建和扩建。

如今,不仅已完成万松关古城墙口的建设,而且一条水泥路从寺门前一直铺到山下。同时已建成了祖师殿、大雄宝殿、华严殿、方丈楼、卧佛殿及西厢房等六大建筑,重塑了金身菩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在华严殿重建落成后,普法法师遂挥笔撰写了一幅对联:“法镇三江溪声广说无尽意;教施八闽竹音遍唱不二门”以表述自己内心的喜悦。为纪念师父资助重建古刹的恩德,普法法师特地在寺正门广场的东北角建造了一座高四层的六角亭为“广洽阁”。

早在1987年,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普雨法师年高多病退居之后,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法师兼任方丈。年近八旬的妙湛法师频繁奔波于厦门与福州之间,两地兼顾,力不从心,在鼓山涌泉寺的时间相对较少。因而,寺庙缺乏管理,威严寺规显得松懈,出现一些不如法现象,一些僧人生活懒散,妙湛法师为此感到头疼,暗中物色管理人才,认为非普法莫属。 由于普法法师在重建漳州瑞竹岩寺中,充分显示出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寺庙的才华,被妙湛法师相中。1992年,妙湛法师任命普法法师为鼓山涌泉寺监院,实际上是负责整个寺庙的管理和运作。

鼓山涌泉寺,为福建五大丛林之首,号称“八闽首刹”,寺庙始建于梁开平二年(908年)。开山祖师神晏法师曾被闽王加冕为兴圣国师;清时,住持僧妙莲法师曾为慈禧听政时国师;住持圆瑛法师曾任中国首任佛教协会会长,足见该寺在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地位。普法法师出任监院后,他深知肩上任务的繁重,他决心发挥自己的智慧,重振涌泉寺雄风。

在征得妙湛法师的同意后,普法法师从整顿道风入手,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几项措施。他重新强调了寺庙清规戒律,严格规范了寺规管理,不仅要求每一个出家人都要遵纪守法,而且规定每天必修早晚课,所有住寺僧人不得随意缺席。他要求每个僧人都得勤习经文,对个别不遵纪守法、不听劝告、不守寺规的僧人,坚决给予起单。此后,涌泉寺再度掀起讲经、习经的新风气,重新过着如规如仪的宗教生活。

1996年,时年36岁的普法法师,经两序大众选举,作为鼓山涌泉寺曹洞宗第49世法子,升座为鼓山涌泉寺第135代方丈,并当选为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同时还当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