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飄》:斯嘉麗的價值觀對當代女性的啟示


豆瓣9.4《飄》:斯嘉麗的價值觀對當代女性的啟示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於1937年獲普利策文學獎。米切爾一生只發表了《飄》這部長篇鉅著,十年磨一劍,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引發強烈反響,直至今日仍受到眾多讀者喜愛。

主人公斯嘉麗出生在一個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其母埃倫是在淑女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也希望把她的三個女兒調教成大家閨秀。

但小女兒斯嘉麗卻與她母親的期望相去甚遠,她“骨子裡卻極其狂野,像極了她的父親”。所以斯嘉麗生性豪爽,對上流社會的條條框框有著天生的反感,彬彬有禮有禮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躁動的心。

“斯嘉麗有一雙貓一般的雙眸,“那綠色的眼睛卻十分勾魂,男人看了都為之著迷”。她是嬌柔和豪爽的混合體,正是這種矛盾的結合,讓斯嘉麗有一種不同於他人的魅力。

這部小說著重描述了斯嘉麗在戰前戰後的性格發展、改變以及艱難的愛情之路。她先後經歷了四次環境的變遷,在此期間她的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她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陷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與普通女性不同,斯嘉麗的性格和價值觀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內容,對於當代女性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豆瓣9.4《飄》:斯嘉麗的價值觀對當代女性的啟示

(一)反叛與抗爭

“男人可以把世界上無論什麼都給女人,只是不容女人有見識。”

當時的美國社會,受根深蒂固的父權體系的影響,男性仍然是社交活動的中心,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女性則處於邊緣地位,扮演著附屬品和陪伴者的角色。

與斯嘉麗母親的教育觀類似,在美國上流社會,女性必須學會把自己偽裝成柔弱的淑女,以博取男人的憐憫和愛意。但這卻對斯嘉麗沒有起到任何束縛作用。

她拒絕讓自己成為一件“可愛、優雅而迷人的尤物”,而是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說出我想說的話,做我想做的事”。

她無懼眾人的非議、謠言、與嫉妒,也無視父母對她苦口婆心的勸說。在她看來,生活不是逆來順受、隨波逐流,而應該是去勇敢追尋自己的幸福。

當內戰席捲而來之時,陌生而又殘酷的環境擊碎了她所有的夢想。她並沒有像其他南方貴族一般怨天尤人,而是積極地適應新環境,用堅強的意志去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在一片廢墟上重新開闢自我生存空間,她的反叛與抗爭也由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逐利與追愛

“埃倫不曾教過她慾望和慾望的滿足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生活也沒有教會她捷足者未必能先登。”

相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斯嘉麗的愛情觀是超前的,甚至可以說是為世俗所不容的。她沒有將愛情捆綁於禮義、道德之下。她認為愛情應該是自由奔放的,愛情與婚姻也是可以分離的。

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她大膽追求已經與別人訂婚的阿希禮,在婚後仍然對阿希禮滿懷熱忱。她始終認為,只要足夠努力,就沒有她實現不了的願望,愛情也是一樣。

十二年間,斯嘉麗經歷了三次婚姻。 除卻第一次婚姻是為了刺激阿希禮,在後兩次婚姻中,金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斯嘉麗的逐利觀念也由此可見一斑。

她與弗蘭克結婚是為了從他那裡獲得金錢以保住塔拉莊園,與瑞德結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獲得資金支持。

在她的家庭遭遇空前困境之時,她的逐利心態便更加凸顯,對收入支出斤斤計較,不放過一切賺錢的機會。而且她從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她就是這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而又認真地活著。

(三)責任與擔當

“生活沒有義務滿足我們的期望。我們應該接受現實並因情況不是更糟而感恩。”

“她現在已經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問題了。在來塔拉的路上,她已經把少女時代遠遠地拋在身後。”

南北戰爭的硝煙摧毀了她的莊園,她所有的美好生活都隨著熊熊戰火化為灰燼。更為糟糕的是,精神的打擊又接踵而至——母親慘死、父親發瘋、朋友患病。

面對所處環境的巨大變化和一系列打擊,她沒有絲毫猶豫和喘息,而是立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變得成熟、勇敢、堅強起來,成為整個家庭的主心骨,挑起全家的重擔。

她親自出去找食物,親自下地勞作,以嚴厲和粗暴的態度,指揮著一個瀕臨解體的家庭渡過難關。她原本嬌嫩的手長滿老繭,纖纖玉足也磨起了血泡。

她用盡自己的力量,解決全家的溫飽。“我再也不會捱餓了,哪怕去偷去搶,我再也不會讓我的家人捱餓。”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在整個故事中,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對待愛情還是生活,斯嘉麗始終充滿激情與鬥志,擁有夢想和希望,從不停止追求,永遠在路上。

對她而言,生命的真諦在於永不知足,正如她所言:“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可以休息,但絕不能放棄。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拿我們怎麼樣,可是我們自己要是老想恢復失去的東西,老想著過去,就會毀了我們自己”。

正如方丹所言:“我們對不可能迴避的事實總是低頭的。我們不是小麥,而是蕎麥。小麥熟的時候,因為是乾的,不能隨風彎曲,風暴一來,就都倒了。蕎麥熟了的時候,裡面還會有水分,可以彎曲。大風過後,幾乎可以和原來一樣挺拔。我們不是挺著脖子硬幹的那種人。颳大風的時候,我們是柔和順從的,因為我們知道這樣最有利,遇到困難,我們向無法迴避的事情低頭,而不需要大吵大鬧,我們微笑,我們幹活,這樣來等待時機。等到我們有力量的時候,就把那些墊腳石踢開,這就是渡過難關的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