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贵子, 要闯多少关?

在努力程度近似、 智慧相同的条件下, 名师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成为“贵子” 的几率, 显然要大于穷困学生。一位当了 15 年教师的人日前在网上发帖, 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

“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 ” 发帖教师直言, “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 该帖在网上点击率已有 40 多万次。在师资方面, 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 让寒门子弟承受着不公平。 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教师资源的匮乏、 教师生存环境的恶劣, 让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孩子, 站到了比城里孩子低得多的起跑线上。 艰苦地区有 92. 5%的校长反映 35 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流失, 其中 74. 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 分析这些教师流失的原因是, “待遇低、 生活条件差、 工作环境艰苦、 个人发展机会少。 ”即便寒门子弟埋头苦读, 大学之门也并非向他们公平地敞开。 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的高校收费改革, 到 1996 年左右并轨时, 全国平均收费标准年均约为500 元, 但到 2005 年时, 收费即飙升到 5000 元左右, 10 年涨了 10 倍。 近几年涨幅渐缓, 但每年上万元学费的大学屡见不鲜, 对穷苦家庭的学生来 说, 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进入北大、 清华, “寒门贵子” 会愈加显现出其励志功用, 而如今非重点中学的学子想进入这样的名校也非易事。

寒门出贵子, 要闯多少关?

比如, 全国那么多中学, 为什么只有少数重点中学才有推荐资格?校长实名推荐的理由, 为何出现大量类似“综合成绩优秀” 这样的笼统用语?对“寒门出贵子” 最直白的理解是, “越穷的人家越容易出人才” 。 这个观点强调的是穷人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份, 懂得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用感性的角度理解, 这个观点是成立的, 但理性一些看, 它却不符合常识。 什么是常识?在努力程度近似、 智慧相同的条件下, 名师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成为“贵子” 的几率, 显然要大于穷困学生。 穷困学生惟一的“武器” , 是借助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实现翻身, 但这个“武器” , 在他们接受基础教育时就被打折了。“重点高校, 中产家庭、 官员、 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 失业人员子女的 17 倍。 ” 这个现实背后, 隐藏着多少寒门子弟的无奈、 悲观与失望。 从幼儿园开始, 他们就展开了实力悬殊的闯关, 但从求学到升学, 从毕业到就职, 中间无数道关口, 任何一道都可能让他们梦碎。 在这个背景下, 就不难明白, 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有着多么沉甸甸的分量。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 就有人感叹“为何一些名牌大学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 ” 。 那其实是“寒门难出贵子” 的不同表达罢了。我从寒门出, 仍是工薪族, 还有一些亲戚朋友仍生活在农村, 皆为寒门。作为寒门中人, 我又该怎样给我们的孩子解释“寒门难出贵子” 呢?时下确实存在“拼爹” 的情况, 可我也不想让孩子回到“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无能儿混蛋” 的价值判断中去。 我要告诉孩子,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同时, 我还要告诉孩子, 生在寒门, 你也可以有幸福的人生。 不是有句老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苦难有时也是一种财富。 你早早地尝到生活的艰辛, 也会更懂得生活的不易。 既然现实不那么容易改变, 只有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人家出门旅游看山水, 其实你住的地方的空气比城市里好多了。 当然, 一些好的老师纷纷调进了城里,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那你更要加倍努力, 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

我还要告诉你, 我曾经看过的四篇文章。 一篇是《我奋斗了十八年, 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 另一篇是《我奋斗了 18 年不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 还有一篇是《奋斗了 18 年, 咖啡还能喝多久》 , 另一篇是《其实, 不喝咖啡又如何》 。 这四篇文章, 既讲了现实, 也讲了理想, 还讲了人生。 其实,寒门的孩子, 也许注定无法过着安逸的生活, 但经过自己艰苦打拼出来的成就,同样是可以获得人生的满足与快乐。 不管读什么大学, 最该懂得感恩、 要有孝心, 有颗善良的心, 那样完全可以让你的生命怒放。孩子, 不管你未来在哪里读书, 都不要失掉了自我的尊严; 不管是从事何种劳动, 不要失掉了对未来、 对生活的希望。 请不要啃老, 也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击败。 最好用自己的行动与成就来向“寒门难出贵子” 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