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疫情防控攻坚收官之战,不是境外输入,是无症状感染者

全球疫情加速蔓延。截止3月30日造成全球约85万人确诊,约4.2万人死亡,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全球目前日新增确诊病例在6万人左右。照此速度发展,4月初确诊病例就会冲破100万人。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行干预,4月中旬确诊病例就会冲击200万人关口。全球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境外输入是国内目前新增确诊病例的主体。截至30日,全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06例(无死亡病例)。对此,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检测、转运、移交、诊疗、隔离等全流程管理。从口岸防控、航班变化、来华签证等多个方面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目前境外输入是容易发现、检测、隔离、治疗的,对其密切接触者也容易追溯。风险是可防可控的。

那么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难点是什么?"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防控。

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lgM抗体检测阳性者。即无发热、乏力等明显临床症状,但其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人。

3月21日,襄阳市中心医院报告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周某某系某医院职工,医院近期进行体检发现其核酸检测阳性,本人无发热、咳嗽等症状,血常规、CT检测均正常;

3月29日,河南省卫健委通报称,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患者曾与无症状感染者一同就餐;

3月26日,国家卫健委消息,浙江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确诊病例1例。患者与德国无症状感染者同乘一班航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首次明确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近期有研究显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可能具有高度传染性。德国一个研究小组在医学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布的研究显示,一些新冠病毒患者在发病早期症状较轻时,喉部拭子的病毒水平就较高;广东省疾控中心于 3月1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广东省发现的17例有症状患者在症状出现后不久检测到较高的病毒载量,1例无症状患者检测到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患者相似,这提示了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传播潜力。通过以上案例及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虽然具有隐蔽性但确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肯定是具有传染性的。

我国疫情防控攻坚收官之战,不是境外输入,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究竟是多少?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发表的文章称,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占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的60% 。

2月13日《国际传染病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指出,在对从武汉包机撤离的565名日本公民进行研究后,结果发现撤离者有13人感染,其中4人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30.8%;韩国也有类似研究。截至3月18日,韩国已进行了近30万次检测。在韩国疾控中心报告的无症状病例中,有20%以上的感染病例在出院前仍无症状。3月20日, 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中国情况如何?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团队基于最保守的模型评估,可能存在59%未被发现的感染病例,但由于模型的干扰因素多,需通过实际流行病调查,才能下结论。相关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规划进行中,其结果能够具体的明确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存在的比例。将对防控方略、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从年龄层看来,年轻人中无症状比例应该会更高。年轻人的免疫能力强大,当病毒进入体内后,能更好地制衡病毒的活性。一些确诊病例被发现有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这越发让人不安。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自己是否无意中接触无症状感染者而中招?无症状感染者在不知道自身已经感染的情况下,是否无意中"传染"给他人?要消除无症状感染带给公众的不安,一是要信息公开透明。不能为追求零报告而瞒报漏报,不能让无症状感染成为防控漏洞。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增加人民群众的警惕性和自我防范的主动性,有利于社会对疾病风险建立真实的感知。

我国疫情防控攻坚收官之战,不是境外输入,是无症状感染者

3月31日下午,国家卫健委通告,4月1日起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情况,一经发现2小时内直报。这是无疑是公众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这给疫情的自我防控提供了直观的数据。

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截至目前我国发现了多少例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我国疫情防控攻坚收官之战,不是境外输入,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何把无症状感染者找出来?这个很难吗?

能够准确找到无症状感染者,流调、排查和溯源的难度和工作量都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社区中散落的无症状患者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这也成为流行病调查的难点。同时李兰娟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发现他,主要是通过检测,尤其是有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的人,一定要让他们主动报告,做好检测,发现后及时隔离和治疗,不至于再造成其他人的传播。同时她建议采用大数据的方式助力疫情监测。

如何防控管理无症状感染者?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我委要求各地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①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②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的登记。③严格隔离管理,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无症状感染者两次核酸阴性后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要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④规范开展救治。因应变化、有的放矢。同时通过认真研判,找到更科学、统一标椎的排查防控方案,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在3月30日举行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尽快查清来源,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说明了中央及地方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并部署无症状感染者排查防控工作。希望依靠科技支撑下的精准防控,把疫情彻底的控制住。给全社会的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一个坚实保障。

我国疫情防控攻坚收官之战,不是境外输入,是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最可怕的或许不是病毒,而是明知面临着潜在的危险,你却已经不再害怕了。

密切接触是"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戴口罩、留距离、勤洗手、不聚集等措施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为自己也为他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达摩斯之剑"依然高悬,瞎混风险高,防护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