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練習本身,你的瑜伽老師更想你懂得這些

最近,越來越多朋友選擇瑜伽作為長期練習,很多名人明星都在堅持瑜伽,加上疫情爆發,瑜伽作為提高免疫力的運動更是得到不少專業人士的認可和推薦。


現在大家都知道瑜伽的好處很多,也逐漸開始了探索,然而,疑問也隨之而來……


對於剛入門的同學來說,怎樣開始瑜伽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於已經入門或者有練習經驗的同學來說,如果瑜伽的新鮮感已經過去了,每天走上瑜伽墊是一個普通日常的行為,一切就這樣繼續著,只要我們足夠自律,那麼我們和瑜伽的關係還算融洽;如果對瑜伽練習缺乏規劃性,練習質量則有可能下降,你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


比起練習本身,你的瑜伽老師更想你懂得這些

這時候就是一個考驗,該如何來審視自己的練習呢,怎樣讓自己的練習更好發展,或者說,什麼練習才稱得上是好的練習?

這個問題涉及到練什麼、何時練、如何練,甚至是練習的重要性和麵向。

在《瑜伽經》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點線索,關於瑜伽練習的兩個必要條件:堅持練習(abhyasa)和不執著(vairagya)

很多練習瑜伽的人來到課堂上,把課堂看做是練習的全部,而練習的實質並非如此。

如同你為了演奏樂器去上樂器課。

這是一堂課,傳授一些需要你課後去練習的內容。

如果只是上課,沒有自己的練習,那你沒辦法學會演奏,所以練習是很有必要的。

瑜伽的學習也是如此。


比起練習本身,你的瑜伽老師更想你懂得這些


如果你練習的意圖是治好你的腰痛,當練習讓你的腰痛好了,它就是有益的。

如果你的意圖是在冥想中讓頭腦安靜下來,應該從過程中觀察你的進步,而不是升起很多念頭,反而去思考當下的練習夠不夠「好」。


良好的練習需要自律和堅持不懈,皆因自律和堅持不懈的練習能提升你的覺知、能量和對練習的熱忱。

練習的內容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些品質。


而對於如何在練習中培養這些品質,我們有以下的見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練習不是追求身體擺出多麼高難的動作,而是要把每次的練習當作跟自己身體的一次對話,比如,今天的感覺怎樣;同樣序列在不同時間練習,我的身體又是什麼感受;今天練習我學到了什麼,有何收穫?


有時候練習會毫無進展,或者進入瓶頸期,這時候老師的作用便更加重要。

因為他們可以觀察你目前經歷的一切,陪伴和引導你進步。


比起練習本身,你的瑜伽老師更想你懂得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