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描述一下二戰伊特爾堡戰役的來龍去脈嗎?

Severus6244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其實就是一起無足輕重的救援行動,盟軍只有4人受傷。

只是因為,伊特爾堡內的囚犯身份特殊,才會如此有名氣。

伊特爾堡本來是奧地利的一個豪華酒店,在1943年4月被改造成一個高檔監獄,關押特殊犯人。

這些犯人都是法國的政要或者社會名流,包括前總理愛德華·達拉第和保羅·雷諾、將軍毛利斯·甘莫林和馬克西姆·魏剛、外交官安德烈·弗朗索瓦-龐賽、工會領袖萊昂·儒奧、夏爾·戴高樂將軍的姐姐瑪麗·艾格尼絲·戴高樂、網球明星讓·伯勒特拉等。

希特勒囚禁這些人的目的,只是防止他們在美國人打過來以後成立新的法國政府。

同時,扣住這些名人也可以作為人質,用於交換一些被俘的德國高級人員。

所以,這些政要在伊特爾堡並沒有受到什麼虐待,嚴格來說只是軟禁而已,不能自由離開城堡。

1945年5月,盟軍已經打到了奧地利,軍隊已經殺到距離城堡60公里的沃格爾鎮。

該鎮的德軍潰逃,但還有大約一二個連的武裝黨衛軍拒絕投降,試圖抵抗。

城堡中的法國政要急於和盟軍接觸,讓美軍派人來營救,就在5月3日開始連續派多人去救援。

搞笑的是,此時城堡的看守們也跑了。

前達豪集中營司令官愛德華·魏特見大勢已去,在城堡內自殺。

城堡的黨衛軍看守隨即作鳥獸散,政要已經自由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用看守丟棄的輕武器武裝起來,等待盟軍救援趕到。

他們派出去的人,找到了兩路神仙,一路是本來是德軍後叛變的奧地利民族主義游擊隊,指揮官是前德軍甘格爾少校。

另一路則是美國陸軍第21軍第12裝甲師第23坦克營,他們是最靠近城堡的軍隊。

甘格爾少校帶著小股部隊,首先達到城堡,協助政要們防禦。

當然,他也可以藉機和美軍拉上關係,畢竟他是前德軍。

這邊美軍第23坦克營派出數輛坦克和幾十名士兵救援,但因道路上的橋樑被炸燬,最終只有

10多名美軍和2兩輛坦克趕到,還有奧地利游擊隊的10名士兵,1輛裝甲車。

他們只有一次戰鬥,就是在5月5日早晨,大約1個連的黨衛軍發現城堡有美軍,就發動了小規模進攻,摧毀了門口的1輛坦克,炸傷了4個盟軍士兵。

這是盟軍唯一的受傷。

而倒黴的甘格爾少校在城堡內向外射擊時,被一個德軍狙擊手一槍爆頭,成為唯一的死者。

一說是德國人發現他穿著德國軍服,認為他是叛徒,所以一定要將他殺掉。

但隨後黨衛軍就逃走了,很快向周邊的其他美軍投降。

到了5日下午,救援的美軍大部隊就趕到了,法國囚犯當天就被送上車,10日就回到了巴黎。

這個戰鬥根本算不了什麼,只是因為囚犯的級別太高級才有些名氣。

搞笑的是,這些法國政要回國以後都自吹,曾經拿起武器同黨衛軍發生過激戰,自己親手打死多人。

然而,此次盟軍一共只傷亡5人,黨衛軍後來就地解散了,傷亡不明。

所以,法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了,說一槍打爆坦克也可以。


薩沙


伊特爾堡戰役在戰略上毫無意義,僅僅是一次規模小的不能再小的戰役而已。

伊特爾堡戰役之所以引人關注並青史留名,完全是因為伊特爾堡戰役的特殊性,在整個二戰中,伊特爾堡戰役是唯一一次德國國防軍與德國黨衛軍的直接對抗,同時也是唯一一次美軍與德國國防軍成為戰友而協同作戰,還是唯一一次美軍指揮官指揮德國國防軍的戰役行動。

▲現在的伊特爾堡

伊特爾堡是靠近德國邊境的奧地利小鎮,曾經是一處私人別墅,因臨近伊特爾堡村而得名,德國黨衛軍於1942年接管了伊特爾堡,並把伊特爾堡改造成了一個高級戰俘營,其中關押的囚犯都是大名鼎鼎的法國政府和軍隊的高級人物,包括法國的前總理保羅-雷諾以及愛德華-達拉迪爾,一戰法國名將魏剛,法國陸軍前總司令馬克-西姆韋根和莫里斯-加梅林,以及法國抵抗運動領導人戴高樂的妹妹和妹夫等。

▲當時的伊特爾堡

伊特爾堡戰役的背景

二戰進入到1945年之後,納粹德國大勢已去,失敗已經不可避免,就連一向忠於希特勒的德國黨衛軍也開始軍心渙散。

雖然仍然有部分頑固的黨衛軍在拼死抵抗盟軍的進攻,但在奧地利伊特爾堡,負責看守法國戰俘的黨衛軍高官已經棄城而逃,黨衛軍看守們也在隨後逃離了伊特爾堡,短暫獲得自由的法國高級戰俘們卻時刻在為自己的安全擔心,因為德國黨衛軍的兇殘是人盡皆知的,而且伊特爾堡附近還有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殘餘兵力存在,由於擔心黨衛軍第17擲彈兵師的散兵遊勇重新攻佔伊特爾堡並處死全部戰俘,不想坐以待斃的法國戰俘於是決定派人外出求援。他們最終派出了一名南斯拉夫人和捷克人外出尋找援軍。

正是這次求援最終引發了伊特爾堡戰役的爆發。

▲德國黨衛軍

伊特爾堡戰役的經過

1945年5月4號,被派出尋找援軍的那個南斯拉夫人首先找到了美軍第142步兵團,但因為142步兵團有臨時任務,而沒有立即去支援並解救伊特爾堡的法國戰俘。

法國戰俘們的希望並沒有因此而破滅。

因為被派出去的那個據說是廚師的捷克人也沒有無功而返,他在奧地利抵抗組織的幫助下聯繫上了德國國防軍的約瑟夫-岡格爾少校,約瑟夫-岡格爾少校既是德國國防軍軍官,同時也是奧地利抵抗組織成員,約瑟夫-岡格爾決定帶兵去解救伊特爾堡的法國戰俘們,但也擔心自己勢單力薄,不是黨衛軍的對手,於是約瑟夫-岡格爾決定尋求美軍的支援。

很快約瑟夫-岡格爾就聯繫上了美軍第12裝甲師的傑克-李上尉,並決定向美軍投誠,而傑克-李上尉在徵得上級同意後,接受了約瑟夫-岡格爾的投誠,並統一指揮約瑟夫-岡格爾及其手下的德國國防軍士兵。

於是二戰歷史上最不同尋常的一幕出現了,傑克-李上尉派出了兩輛謝爾曼坦克以及16名美軍士兵,率領著搭乘兩輛卡車的13名約瑟夫-岡格爾手下的德國國防軍士兵以及1名奧地利抵抗組織成員,組成了一支40人的小分隊開始向伊特爾堡進軍。

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德國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也派出了150左右的士兵企圖奪取伊特爾堡的控制權,戰鬥就這樣打響了。

傑克-李上尉的40人小分隊自然打不過150人的德國黨衛軍,好在5月5號下午,完成了任務的美軍第142步兵團及時趕來支援,最終打退了德國黨衛軍,完成了解救伊特爾堡的任務。伊特爾堡戰役以美軍的勝利而結束。

伊特爾堡戰役的影響

伊特爾堡戰役勝利結束了,但約瑟夫-岡格爾少校也在戰鬥過程中被黨衛軍狙擊手擊中,不幸犧牲,約瑟夫-岡格爾少校也是在伊特爾堡戰役中唯一犧牲的盟軍成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伊特爾堡戰役以其特殊的情況而名垂青史,戰役規模雖小,但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在波瀾壯闊的二戰歷史中也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約瑟夫-岡格爾少校也算死得其所了。


那年那月那兵說


伊特爾堡位於奧地利西部的伊特爾村附近,建於13世紀。在二戰期間,這裡關押了一些法國政要,其中包括兩名前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和愛德華達拉迪爾和兩名前法國總司令馬克西姆韋根和莫里斯加梅林以及戴高樂的姊妹和法國抵抗運動成員。

1945年5月初,納粹控制的德國和奧地利的土地盡數淪陷,盟軍遇到的阻力非常小,但在遠離奧地利的一些地區,還有黨衛軍的殘餘力量在打游擊,伺機襲擊盟軍。5月4日,駐守在伊特爾堡的黨衛軍聯繫了附近的國防軍部隊。 他們想把關押在城堡的囚犯全部槍斃。

約瑟夫·岡格爾

約瑟夫·岡格爾少校是一名國防軍軍官,他鑑於大勢所趨決定倒戈,通過美軍傑克·李上尉聯繫上了美軍第12裝甲師。 岡格爾少校和美軍的李上尉,率領美國士兵,兩輛載有國防軍士兵和奧地利反抗軍的卡車以及謝爾曼坦克準備救出關押在城堡的囚犯們,他們越過橋樑進入城堡。

主攻很快開始。 13名德國士兵,16名美國士兵和一名奧地利抵抗運動成員,對抗100至150名持有88毫米炮和兩架Flak 38高射炮的黨衛軍部隊。謝爾曼坦克提供了機關槍火力支援,直到被88炮摧毀。

在這場戰鬥中,國防軍和美軍的進攻非常不順,黨衛軍獲得了短暫的勝利。

此時被囚禁於此的法國網球運動員讓·博羅特拉砸倒了牆壁並逃了出來,向正在附近的美軍第142步兵團提供了有關敵軍的信息,於是第142步兵團加入了戰鬥。

大約下午4點,第142團到達伊特爾堡,黨衛軍迅速被擊敗。大約有100人被俘。

岡格爾少校在戰鬥中被德軍狙擊手射殺,他是本次行動中唯一犧牲的同盟軍成員。他被譽為奧地利民族英雄,沃格爾市的一條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李上尉因保衛城堡的行為而獲得了傑出服務十字勳章。黨衛軍傷亡人員不詳。

這場戰役被稱為二戰中最不可思議的作戰,被收錄到史蒂芬·哈丁的著作《最後一戰》中。


時光隧道2019


太多了。


小龍203984075



薯烤條


伊特爾堡距離今天德國邊境以南約15公里。位於奧地利西部伊特爾村附近,這座古堡始建於公元13世紀,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關押許多重要的戰俘,如兩位法國前總理:保羅-雷諾和愛德華-達拉迪爾以及兩名法國前總司令:馬克西姆-韋根和莫里斯-加梅林等等。

1945年5月5日在德國投降之前的前三天,期間德國元首已經自殺。但在伊特爾堡卻發生了一場戰鬥。

從時間來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的最後一次勝利,本質上,這是美軍和德國黨衛軍之間的戰鬥,其規模極小,在戰略上已經毫無意義。


好享看


謝謝。也許會不知道吧?但戰爭的我都喜歡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