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這部熒屏作品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馬東錫等主演的韓國災難片,16年在韓國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親爸爸在與女兒秀安往釜山的路上,列車上來了一位身帶殭屍病毒的少女,病毒開始擴散,列車與列車之外的世界都陷入災難的故事。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歷代級”電影

《釜山行》一經上映在世界都引起了轟動,在韓國的票房超千萬人次觀看,是韓國票房史上排行第14的電影,刷新了多項票房紀錄。韓國電影與國內對於票房的計算是不同的,他們的“千萬電影”就是代表著觀影人次超過千萬,韓國人口總數大概也就在幾千萬,所以這個比例來說,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國民都到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新聞通稿都被冠以“災難大片”頭銜,其實這部作品在很多影評人看來更像是一部新類型的社會批判作品。韓國電影喜歡用社會熱點及社會事實作為藍本,這部電影或許也是夾雜著對於韓國社會的批判信息。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延相昊導演在韓國來說,他並不是一線的大牌導演,他的前作都是動畫作品,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主流媒體對動畫類型的關注度幾乎為0。

這位導演是美術專業出身,中學時代的他就是宮崎駿的粉絲,在他選擇職業之後,也是在默默做動畫,偶然的機會讓他拍攝了這部由真人演員出演的電影,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讓他躋身“千萬電影”導演行列。其實他的代表電影曾經入圍過戛納導演雙週單元,還獲得金攝影機獎提名,這是第一部入圍的韓國本土動畫片。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這部電影能夠成功的吸引無數觀眾前往影院觀看,除了劇照和預告片確實把這部電影的優點展現給了觀眾外,也是因為配樂和化裝給觀眾真實感,很容易產生一種“驚悚”的感覺,但其實這部作品只是視覺上的“恐怖”。

《釜山行》的整條故事線下,人物都是無所畏懼的,或許也是因為愛的支撐,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帶給觀眾災難之外的思考,除了這病毒之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類經受了這次災難。

一場關於人禍的故事

釜山行的高潮和亮點部分或許就是“過關斬將”,這些人為了營救困在其他車廂的親人,馬東錫、孔劉、崔宇植並肩作戰,從9號向13號車廂打過去,移動的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全是肉搏,很多時候也利用了智慧,幾個人在這些生死關頭,摒棄了偏見,站在了一起。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把手臂拿膠布纏好,與喪屍進行大戰,馬東錫是利用自己的體力優勢,孔劉這個人物是善於觀察、冷靜、聰明,崔宇植這個角色雖然很多觀眾都覺得這個人物很拖後腿,其實他的角色時最貼近正常人的,他與那個女孩子是彼此的一個信念,當女孩被感染後,他最後的信念也沒了,所以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心甘情願讓女生感染他。

《釜山行》並不是一部單純講述喪屍的故事,人們在面對喪屍來襲的時候,高鐵上的眾人是如何求生存的,電影這一段有著現實性的描述,在人人都為了自己的安危而趕走這些同類時,他們又怎麼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人,電影在批判道義人性的時候也順帶批判韓國政府。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其實從首爾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有感染的人類了,可是被感染的喪屍對人類大舉進攻之時,新聞中的韓國政府為了人心安穩,公然謊報事件的嚴重性,城市已然告危。當列車到達官方聲稱的“安全地帶”時,乘客們下車卻另一番景象,列車終究開往釜山。通過影像展現出的政府,或許會讓觀眾覺得“人比喪屍更可怕”。

《釜山行》的票房成績絕對與影片質量成正比,儘管在戛納、外媒眼中《小姐》更受青睞,《釜山行》的曝光度並不算高,但是延相昊已經在韓國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原劇本中,孔劉的孩子是一個小男孩,導演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演員,在金秀安的作品後,堅持要請她來演,甚至不惜改掉劇本,這位演技派小演員的表現確實是非常優秀的,極富層次的演技,讓這部作品加分不少。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在美術方面,《釜山行》的喪屍妝十分逼真,很多觀眾表示殭屍爆發時,著實嚇了一跳。突出的血管和白色的眼睛,讓人真的感受到了喪屍的恐怖。

《釜山行》是一個典型的殭屍片,和我們看過的所有殭屍電影一樣,都是在封閉的空間裡,有感染者也有逃命的人,可是它並不像歐美的商業片一樣,一味追求電影的刺激,他更具有亞洲殭屍電影的特色,讓人們在看完電影之後,除了記住畫面之外,還會有一些感動的地方。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這個電影會在你以為充滿希望的時候,突然感受到了絕望,又在你絕望的時候,留下了一絲希望,在電影最後,士兵差點射殺了小女孩和女人,但是小女孩的歌聲救了兩個人,如果這時候小姑娘沒有唱歌的話,結局會是什麼?他們扛過了所有的殭屍,千辛萬苦的來到了這個地方,結果被自己人打死了,確實覺得很可笑。

一流的演員與“三流”導演的《釜山行》

這部電影比較優秀的劇本是電影成功的關鍵,在什麼時候事件開始、什麼時候發展、什麼時候轉折、什麼時候高潮,都有如教科書般。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每一分鐘的情節都飽滿生動沒有浪費鏡頭的時間。如何讓一個有著缺陷的主角成長,其實這個主角在很大程度上設定的會貼近觀眾,因為這些人性的弱點,在達成共鳴的時候,就會對這個人物產生感情。

導演知道怎麼運用角色的命運來影響的觀眾情緒,知道在最開始的時候設定一個與結尾呼應的點,也就是兒歌,導演在三次重要的時刻,使用了兒歌,兩個小時裡所有的人物形象通過細節還有情節設定全部立住了,觀眾可以清晰地分辨他們每個人的優缺點,記住他們的特性並對他們擁有觀念進行解讀,就人設這一點來講是非常成功的,雖然這是導演的第一部真人作品,不得不說導演的功力確實在很多導演之上,能夠知道角色想要的是什麼、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人禍的較量

其實韓國藝術的崛起像是分裂一般的,一般在觀眾談起韓國團體、韓國電視劇、韓國電影上,會有明顯不同的看法,很有趣的是他們都出自一個國家。

近幾年能夠看到韓國電影的新風格以及新導演的崛起,對於藝術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他們對於人性和社會的剖析已經達到了巔峰水平,而我們的電影還停留在商業至上的階段,這一點是很遺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