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運營減少 淨虧4.55億元 智美體育的馬拉松生意還好做嗎

賽事運營減少 淨虧4.55億元  智美體育的馬拉松生意還好做嗎

賽事運營減少 淨虧4.55億元  智美體育的馬拉松生意還好做嗎

繼去年丟掉“奔跑中國”獨家運營權後,中國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在2019年的業績由盈轉虧。3月30日晚,智美體育披露2019年年度業績公告稱,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公司收入1.59億元,同比減少65.1%;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55億元。


相比2018年4600萬元的盈利,智美體育遭遇了賽事運營數量大幅減少的危機。2020初,智美體育試圖重新塑造形象,並重掌運營多場馬拉松重要賽事,卻因新冠肺炎疫情,賽事不得不面臨取消或延期。這一次智美體育的馬拉松生意還能迎來下一個春天嗎?


利潤由盈轉虧

運營賽事減少、體育服務收入驟減,始自去年1月痛失”奔跑中國”系列賽事運營權的影響仍在延續,讓此前爭議不斷的智美體育再次陷入危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智美體育2019年收入1.59億元,同比減少65.1%;公司利潤虧損4.85億元。


對於虧損的原因,智美體育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不再具備“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獨家運營權導致集團的馬拉松運營場次減少,經濟發展速度趨緩導致贊助商投入減少。


作為一家早在2011年便進入中國路跑市場的體育公司,智美體育被認為是中國馬拉松產業的開拓者。在2016年馬拉松賽事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開展之後,智美體育曾一度手握多個國內一線城市金牌馬拉松賽事,成為中國體育產業裡面的明星公司。


不過,在2015年-2017年的三年間,智美體育的營收逐年回落,而利潤卻在2015年的超低基數下回升。根據2018年財報顯示,整個2018年,智美體育實現營收4.55億元,同比增加22.59%;股東應占溢利4637萬元,同比下滑54.35%。


智美體育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賽事運營及行銷板塊負責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及各類活動 ,智美體育主要收入來自於通過賽事行銷獲取的品牌客戶的冠名費 、贊助費 、廣告費等 。


財報顯示,2019年,智美體育賽事運營收入7417萬元,這與去年的1.8億元的贊助費用相差甚遠;而體育服務收入減少約55.8%至8480萬元,廣告收入則為零。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從實際情況看,智美體育在近幾年的馬拉松體育賽事上屢屢出錯風評走差導致業務發展受阻或是更大的原因,在失去“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運營後,也意味著智美體育失去了央視轉播工作,廣告收入也受到極大影響。


賽事運營重啟

面對賽事減少的困境,智美體育也開始尋求自救。按照智美體育方面的計劃,雖然2019年不再具備“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獨家運營權 ,但公司會獨立運作賽事,並通過提供體育服務產品 ,面向政府端 、用戶端及媒體公司獲取的收益,大力拓展C端用戶服務市場 ,相繼發力於體育旅遊、體育培訓、體育裝備銷售等。


實際上,智美體育在近幾年的賽事運營的細節上屢屢出現問題,大大影響了參賽者的體驗,頻頻遭到跑友們吐槽。2018年11月“奔跑中國”蘇州(太湖)馬拉松賽中,中國選手何引麗遭遇志願者2次上前遞國旗,導致她節奏打亂,被非洲選手拉開距離,最終以5秒差距遺憾獲得亞軍,在網絡中引起廣泛熱議。


對此,智美體育也強調了在行銷方面增加與賽事供應商物資贊助的合作,為競賽保障及賽道補給提供更加豐富的物資種類。


北京商報記者在智美體育官網發現,智美體育曾一手打造出的包括《將改革進行到底》、《一帶一路》和《美麗中國》三大主題的《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事IP,在2017年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智美所擁有的賽事資源中最為關鍵的IP。2018年“奔跑中國”分了三大主題,共28場比賽,其中約2/3的賽事是智美體育運營。


不過,在2019年,智美體育運營的馬拉松已大幅減少,全年獨立或合作運營舉辦了榮成 、吉林、天津、青島 、襄陽 、長沙 、六安 、鐵門關 、濟南 、南昌 、深圳及東莞亞錦賽共12場城市馬拉松賽事。


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中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組副教授郭斌認為,由於失去了中國田徑協會的系列賽事,智美體育形象受損,因此亟待扭轉形象,獲得參賽者的認可,從目前來看,智美體育仍獲得了部分賽事資源,這也為今後的形象重塑埋下了伏筆。


急於求成的轉型

智美體育今年已早早公佈了今年的賽事日曆。在2020年國際田徑聯合會公佈的標牌賽事中,智美體育運營的深圳馬拉松獲取國際金標賽事;長沙馬拉松 、南昌馬拉松獲取了國際銀標賽事;吉林市馬拉松獲取了國際銅標賽事 。


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打亂了智美體育的計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初-4月底,國內共有37場世界田聯或中國田協認證的標牌賽事受到疫情影響,其中28場賽事確定延期,4場賽事取消,另有5場賽事尚未對外發布通知。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對今年馬拉松賽事前景並不樂觀。一位路跑公司的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包括中國在內,全球的馬拉松賽事將會在下半年扎堆舉行。其中,國內大滿貫金標賽事全部集中在下半年。為了確保賽事質量和贊助商權益,不排除一些賽事會爭奪贊助商,並提升服務標準的舉措。


據瞭解,一場千人規模的賽事辦下來,硬成本超過100萬元,由於賽事扎堆,組委會”回本“似乎只能靠贊助商,而找到新贊助商入局也並不容易。


相比而言,僅有一場金標賽事運營的智美體育想要扭轉局面並不容易。對此,智美體育方面也表示,除了繼續運營賽事外,將進一步就運動健康大消費市場加大研發力量 ,進行產品和服務開發,待疫情過後能夠快速進入拓展階段。


按照智美體育設想,目前集團已完成在運動健康大消費領域的前期戰略佈局,向更高維度發展模式的主動進化,未來積極開拓大健康大消費市場產品 ,以多元化業務模式為發展方向 ,並以“實業+ 金融”的組合方式對集團進行全面升級。同時,體育金融產品與服務將成為本集團未來重要的業務增長點之一。


不過,在下半年,智美體育將遭遇阿里體育、萬達體育等諸多對手,在馬拉松這個領域對贊助、選手等方面展開爭奪。業內人士表示,在品牌和影響力不佔優勢的背景下,選擇專注於大健康大消費市場的智美體育,無疑是一條商業模式升級的新路,但考慮到資金成本的壓力。同時面對鉅額虧損,對急於轉型的智美體育而言,在大健康領域反哺前,馬拉松生意仍是智美體育利潤來源的主要依賴。(圖片來源:智美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