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前言:小像,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相片,但小像可以平面,也可立體傳神。訪遍古人的詩詞名篇,那些埋藏在心間的細膩情感,那些相思緬懷、溫柔纏綿之意,彷彿皆寄託於這“小像”上,如月光籠罩下的輕紗,朦朧影綽,含蓄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一、《甄嬛傳》:“小像”與愛情

初識“小像”,是在《甄嬛傳》中小允子用剪紙做的甄嬛的小像,真的是惟妙惟肖,花容月貌,全在這張“小像”上。後來隨著劇情展開,我們知道這“小像”連起來的不僅是嬛嬛和皇帝、果郡王的愛恨情愁,還是浣碧能夠嫁入果郡王的關鍵一環。

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看著甄嬛站在雪中,望著紅梅枝頭的小像許願:“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看著允禮緩緩的拿下枝頭的小像,珍藏在自己的隨身荷包中,流瀲紫把感情糾葛融於“小像”之中,將“小像”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一環扣著一環,小像的全文貫穿,使得這情節就如行雲流水般一層一層地鋪墊開來。

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二、《紅樓夢》:“小像”與兄妹情

由於喜愛從而細細研磨《紅樓夢》的文字情節,才發現原來這裡也有“小像”的身影,在《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薛蟠遠行,單單給薛寶釵帶了一大箱子的玩器:筆、墨、紙、硯、各色箋紙、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帶來的自行人、酒令兒,水銀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燈,一出一出的泥人兒的戲,用青紗罩的匣子裝著;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與薛蟠毫無差錯。

而寶釵見了,別的都不理論,倒是薛蟠的小像,拿著細細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來了。


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任是無情也動人”的薛寶釵,曹雪芹竟然安排了這麼溫情無限的兄妹情深的情節,回頭想來,我們不難發現,呆霸王薛蟠對於妹妹寶釵說不上言聽計從,但也是極為愛重的,在《紅樓夢》第三十五回薛蟠因為賈寶玉捱打一事被妹妹冤枉,憤怒之下說錯了話,連忙放下身段向寶釵作揖告饒:

薛蟠道:“我若再和他們一處逛,妹妹聽見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來,為我一個人,孃兒兩個天天操心!媽為我生氣還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親沒了,我不能多孝順媽多疼妹妹,反教娘生氣妹妹煩惱,真連個畜生也不如了。”口裡說著,眼睛裡禁不起也滾下淚來。薛蟠聽說,忙收了淚,笑道:“我何曾招媽哭來!罷,罷,罷,丟下這個別提了。叫香菱來倒茶妹妹吃。”寶釵道:“我也不吃茶,等媽洗了手,我們就過去了。”薛蟠道:“妹妹的項圈我瞧瞧,只怕該炸一炸去了。”寶釵道:“黃澄澄的又炸他作什麼?”薛蟠又道:“妹妹如今也該添補些衣裳了。要什麼顏色花樣,告訴我。”


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還有在賈府中,當鳳姐、寶玉生病,眾人混亂之際,薛蟠在一旁忙的害怕母親摔了,又擔心妹妹被人看了,這愛護之心,溢於言表。曹公筆下的許多細節都讓這個呆霸王充滿了人情味。薛蟠遠行經商,途中不忘給在家的妹妹帶上些各地的特產玩意兒,而寶釵收到這些,不管其它,單單撫著薛蟠的小像,不禁微笑。這些用“小像”表達的文字張傑,讓人感到無限溫柔與甜蜜。

三、《聊齋志異•宦娘》:“小像”與成全

《聊齋志異•宦娘》中描寫了溫如春與宦娘、良工的悽美愛情故事,宦娘自知人鬼殊途,不能與溫如春結為夫妻,決定促成溫如春與良工的美好姻緣,以媒人的身份,讓心上人得到幸福,後來如願以償,宦娘也被溫如春發現,悲痛離開之時,說了這一句:

"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當懸之臥室,快意時,焚香一炷,對鼓一曲,則兒身受之矣。"

說古人“小像”:溫柔繾綣意綿綿,寶釵撫之不禁微笑

故事裡的溫如春擅琴,宦娘亦是一個琴痴,臨走之時,她只願心上人若不忘她這一媒人,在高興之餘,能夠焚一炷香,對著她的小像彈一曲,就好比自己領受了。

“小像”,裹挾著古人最細膩的情感表達,厚重卻又綽約,這含蓄的情感,這痴情的愛戀,深深淺淺地凝聚在“小像”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我們在心間細細品嚐,慢慢斟酌,其間滋味,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