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50不盖房,60不种树”是啥意思?有什么道理?

新大风歌


这句农村俗语的完整版是:“五十不盖房,六十不种树,七十不裁衣”,这是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呢?

人们常说,要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就不要盖房子,六十岁之后就不要种树,七十岁之后就不要时常裁剪缝制新衣服了。前人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跟过去人均寿命低有很大的关系。

五十不盖房

解放前,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并且常年的战乱,还受瘟疫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均寿命不足40岁。新生儿成活率低,大量的青壮年战死在沙场,即使有些躲过了战争,也很难逃脱瘟疫和灾荒,因此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就过去的人均寿命而言,五十岁已经是暮年,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而建房子是一件大事,不仅费神费力,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有些人还因此背上债务,就好比现在的房奴。

五十岁的人,已经没有那么好的精力去操持那么大一件事情。而且资金不够时,亲戚朋友担心其还款能力,也不一定会借。就跟现在到银行贷款按揭一样,越年轻的贷款期限越长,年纪太大又没有什么东西抵押的话,银行不会贷款,这其实是一个道理。

就算勉强把房子建好了,自己也住不了几年,还可能因为过度劳累弄垮了身体,自己受苦不说,还拖累了子孙。而且过去结婚相对较早,到了五十岁,儿女应该早已成年结婚,正是立业建功的时候,这时不让其努力还待何时?因此自己没有必要再去打拼,不如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六十不栽树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从栽下到成材至少要十年。而像我们山区用来建房的杉树,在没有化肥的年代,从一棵树苗到可以用来建房子,一般要二十年左右。六十岁才栽树的话,在那个年代已经没有几个可以等到这些树木成材,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了。只能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种树需要开荒垦地,那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六十岁的老人很难吃得消。而且树苗栽下去之后,后期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护理,不然成活率就低。成材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有可能会是虎头蛇尾,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七十不裁衣

那时七十岁的人已经很少了,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也不一定身体就好,行动也不一定都方便。曾经还有一句俗语道:“六十不劝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七十岁的人,别人都不敢将其留宿到自己家里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就没有必要时时裁剪缝制新衣服。一来出门的机会很少,二来是过于铺张浪费。

因为那时如果不是财主家,寻常百姓一年到头难得添置一件新衣服,老人成天呆在家里面,着装也不用那么讲究,不如把机会让给家里需要抛头露面的年轻人,那样衣服的利用价值更高。而且年轻人穿的体面点,出门办事也相对容易些。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说,子女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综合上述,前人总结出了“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裁衣 ”这样一句俗语,以此警醒后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大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透露,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34岁,五十、六十只不过是中年。

而且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身体健康的占到82.35%,只有2.6%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这句俗语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当然,不管在什么年代,努力都要趁早,因为越年轻精力越充沛,你说呢?


知微随笔


农村老话“50不盖房,60不种树”,也就话结合当时的农村人的情况来理解才更有意义。在当时,农村人的平均寿命不高,也就60多岁。当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大限什么时候来。在这样的时候,50岁农村人去盖新房子。很可能在刚把房子盖了没几年,自己就没的享受了,而且盖房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不像现在的人,钱一出,房子就可以起来的。那会儿,农村建房子,自己也是主要劳力。也就说,50岁的农村人,去花费很大的精力和钱财建了新房子,自己也不一定可以享受到。



而在60岁的时候,身体更加不行了。这个时候,在去荒地上挖窝栽种几棵小树苗。可能树都还没有成活,大限就来了。都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棵小树要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也要十年的时间。而那时候的,已经60岁的农村老人,根本就不好奢望自己可以把树养大。所以说,在以前,农村的老人到了60岁的时候,也就别想着种树得利什么了。

所以说,这句农村俗话的意思是当人到了50岁的时候,就不要再去建新房子了,而到了60岁的时候,就不要再栽培树木了。因为到了那个年龄,很多事情,就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是,这句话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有一些不适宜了。因为现在的人,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七十多岁。有时候,你在工地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已经60岁的老人,还在工地上洒着汗水。因为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一些了,体能衰老的慢一些,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压力更大一些。其实,现在可以看到一些60岁的老人继续在奋斗,得益于现在的医疗水平。


所以说,我觉得“50不盖房,60不种树”,不再适合现在的人们。因为他们现在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支持,也有先进的医疗水平支持。不过,具体什么年龄干什么,就看你个人的了。


着迷大乡村


在农村中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俗语的覆盖面很广,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生活伦理,今天要说到的俗语便是关于生活的俗语,“50不盖房,60不种树”,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先来看50不盖房,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人到了50岁后就不要在考虑盖房子的问题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一,50岁以上的老人经济能力变差。自古以来盖房子就是一个家庭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盖一座房子往往需要花费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积蓄。50岁以上的老人,此时儿女已经成家,老人的身体素质也一天比一天差,此时在盖房子,不仅没有充足了积蓄,也同样没有了足够的精力,所以在盖房子,往往会让人无法抗受,所以在人到了50岁以后就不要在盖房子。

原因二,新盖的房子会影响子女和睦。在以前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的寿命普遍不高,50岁已经成为老人。如果在50岁在盖房子时,很有可能自己住不了几年便驾鹤西游,而新盖的房子则成为几个儿女互相争夺的财产,从而影响子女之间的和睦。

再来看60不种树。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当老人到了60岁后,就不要再种树了。在农村树木随处可见,人们都喜欢在自家庭院内外、地头等栽种几棵树。之所以说人到了60岁以后就不要在种树,是因为一棵树成材最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以前人们常说人到六十古来稀,人能活到60岁已经算很长寿了,所以根本等不到新栽树木成材时。其次到了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素质已经大不如从前,再干像种树这样的体力活,身体已经无法消受,很容易生病,所以人到了60岁后,应好好享福,尽量少去操劳太多。

除了“50不盖房,60不种树”以外,还有一句,那就是70不做衣,意思是人到了70岁以后就不要在购买新布料制作新衣服,因为在以前70岁的老人已经很少见,新做的衣服很有可能穿不了多久就已经去世,所以不要再浪费钱财。

之所以在以前会有“50不盖房,60不种树,70不做衣”的说法,是和以前人们的寿命有关系,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八九十岁的老人已经很常见,所以有很多老话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这个社会。不过俗语也告诉我们,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这个道理却依然很在理,大家还是要听取俗语中的意见。


悠悠乡村路


很多农村俗语,都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中,得出来的经验之谈。不过很多俗语,在过去适用,可是在如今社会中,却未必适用。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缘故。那农村俗语“50不盖房,60不种树”是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呢?下面容姐就来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50不盖房

在古代的时候,曾经有过60不死活埋的说法,而且还有人生70古来稀之说,所以在那个时候,50岁的人,就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了。在那个时候,50岁的人,可以说是不论从体力上,还是从心理上来说,都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在要盖房的话,就会让自己觉得身心疲惫,不容易在完成的。

再有那时50岁的人,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的财力都会随着孩子们成家,而耗费了很多,留给自己的钱财已经很少很长,再想盖房已经没有那么多钱财了。因此才会说50不盖房的。

现在50岁的人,因为生活水平提高,所以还在壮年。而且现在50岁的农村人,有男孩的家庭,很多都没有结婚。因此50岁了,还要修房盖屋,甚至是努力赚钱,为了孩子在城里买房而努力奋斗。孩子结婚的家庭,也是不用再翻盖房屋了,可是很多还都战斗在生产一线上的。

60不种树

上面容姐说了,古代人到了50,都已经到了老年,那到了60以后,就会更是老人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身体会有行动不便的情况,心境也会变得低沉了很多,因此就不会再栽种树木,总觉得即便是自己种下以后,也会享受不到树木带来的收益。

容姐的老妈今年80多了,前年老妈村里给种核桃树的时候,老妈就说即便是管理,也不容易等到长核桃的。容姐总会告诉老妈说,我们这里还有百岁老人的,人家身体还很好的,老妈和人家比起来,还是年轻人的,从而给老妈打气,让老妈更加坚强。

总结

古代人们生活艰苦,生活水平也低,因此人老的也比较早一些,所以在50~6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年岁不小的人了,他们就会觉得体力、精力、财力、物力都和以前相差很多了,因此就会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不再种树养花,害怕自己等不到收获。其实古代人们也有长寿的很多,比如乾隆就活了80多岁的。你们说是不是?


农村容姐说农村


在农村从来都不缺少俗语老话,一直以来这些俗语老话都被当做经验之谈,直到现在,我们做事犯错之后,还经常会被奚落成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老话还被当做至理名言使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俗语老话,随着时代的更迭,生活的改变,已经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像我们所熟悉的一句老话叫做:50不盖房,60不种树,这种老话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

在过去有种说法叫做:50不盖房,60不种树,70不做衣,这也又为何呢?这句老话还相当的流行,其实这也是根据当时的实际现状,所演变成为的一句俗语老话,在过去的时候是非常正确的。自然也能够得以流传,但这句老何搁到现在,已经过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句老话的含义,就知道为什么这句老话会过时了。

50不盖房:过去人的寿命通常比较短,也被叫做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能够活过七十的人少之又少,人的平均寿命是相当低的。这跟过去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以及当时的种种现状有关系,造成了人很难长寿,能够活到70就已经算得上是长寿之人,而活到50岁,已经步入了老年,是不能够在有精力去修建房屋,一来是没有精力、财力修建房屋,二来即便房屋修缮妥当,自己也不见得有能够活到住进新房,即是能够住进去,也住不了多少时日,所以在过去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岁数,对于修建房屋,已经失去了意义。

60不种树:十年种树,百年树人。对于种树,在农村是最为常见,也是很热衷的,种植树木,不但能够起到遮阴的效果。在炎炎的夏日,能够起到很好的遮挡阳光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抵挡风沙,防风固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树木生长一些年份之后,就能够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能够将树木砍伐之后,卖掉换钱,所以种植树木的好处还是颇多的,在过去活到60岁之后,就不建议在种植树木,这也是跟过去人的寿命有关系,60岁种植树木,树木还没有生长到遮阴纳凉的时候,恐怕人已经不在,对于刨树卖钱,更是谈不上。就对于树木的日常管理,这个年纪的老人也已经无心打理,照顾不上,所以种植树木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除了50不盖房60不种树之外,还有70不做衣,人到70古来稀,这个岁数的老人已经是生命的末端,制作新的衣服也是穿不了多久,而且过去生活条件相当的不好,给这个岁数的老人制作新衣,是很少人去做的,一来觉得浪费,二来也做不起。壮年、小孩的衣物都很难齐备,更何况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跟加的难以实现。

这句老话其实也是过去的农村生活写照,由当时的实际情况转化成为朗朗上口的俗语老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好转,人的寿命已经延长了很多,现在的五六十岁,还属于中年阶段,只有到了70岁才算真正的老年人,60岁退休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所以这句老话已经不能够在适用,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论,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强过很多倍了。在农村里就算是一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也不用为吃不饱穿不暖发愁了。因为国家对于这些“五保户”都是相当照顾的,不仅每个月会有一定的养老金,定期有营养补给品,而且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生活如果不能自理的还能搬到养老院去住。但是多数的老人还是喜欢在农村里居住,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还是在自家住着舒服。平时还能找村里的一些老伙伴们聊聊天,以此来打发时间。听村里的老人们聊天,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今天农夫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俗语就是农村老人教给我的,即“50不盖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该如何理解呢?有啥说法吗?

我们先来看看“50不盖房”,其字面的意思是说人过了50岁这样的年纪,就不要再去盖房子了。无论是自己家盖房子,还是去帮助别人家建房子,都不要去干这些危险的事情了。人到了50岁以后,在古代的时候应该是儿女们都已经成家了,并且到了抱孙子安享晚年的时候了。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人结婚比较早,而且人的寿命也不是很长。

俗话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做任何事情就不要刻意去追求结果了,因为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我们这里有个习俗,人到了50岁以后就要开始准备“身后事”了,提前准备好寿材寿衣。所以余下的日子本来就不多了,也就没有必要在动心思和金钱来建房子了。毕竟建房子是很累人又伤神的事情,风吹雨淋的都是重体力劳动,这样搞不好身体吃不消反而还带来一些病痛。建房子的本意是想要住得舒服一些,可是如果在建房子的时候身体生病了,那就要花费更多的钱财,这是得不偿失的。

再来看看“60不栽树”,意思也简单,说的是在60岁这个年纪了,就不要再去栽种树木了。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从栽种下去,等到它长大成材,是需要很多年的,至少需要十年,有些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期间栽种树木,等到成材了自己也用不上。其实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说,到了60岁这个年纪,就不要再去为子女的事情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去栽种树木,一方面是自己身体吃不消;另外一方面是树木成材了,到时候自己也不在了,搞不好子女们还会为了分割财产而发生纠纷,所以这个树木也暗指的是家产。人年纪到了,就要懂得知足常乐。

最后来说一说“70不做衣”,指的是到了70岁以后,就不要在制作漂亮的新衣服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能活到70岁这样的已经是高寿了,是相当稀少的,只有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才有这个运气。在农村还有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的说法,意思是说70岁的老人来家中做客了,如果不愿意留宿就不要强留,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而80岁的老人也吃不了多少东西了,就不要留下来家中吃饭。90岁的老人来家里了,他想要站一会就不要勉强他坐着。因为这些年纪的老人,随时都可能离开我们而去。所以70不做衣,一方面是他们也穿不了多久,浪费钱财,另外一方面是到时候这些衣服留下来了容易让亲人睹物思人。这一点农村很多的老人依然如此,一年都舍不得买一件衣服,总是认为年纪大了,买衣服是浪费钱财,不如把这些钱留给后辈们花。

古人这话在当时确实充满了智慧,但在今天有点过时了。现在农村里很多五六十岁的老人还在外面打工挣钱,就是为了给儿子存钱买房,争取让孩子早点成家。而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天天穿得漂漂亮亮的出去跳广场舞。毕竟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这句俗语,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农夫也疯狂,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致谢)


喜欢就请私信我


50不盖房,意思是说到了50岁了,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顶梁柱交给下一代了,自己所有的资产除了用之外百年过后交给下一代,再说要盖房还得小辈说了算,有些在城里买房不喜欢回农村,即使要盖小辈自己盖,做父母的资金资助一下,款式上来说,你盖他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所以人过中年,大事放给小辈们决定为好!

六十不种树,在以前科学不发达,就有人到70古来稀的说法,种树得有好几年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收入,60岁的人了,不会去做自己付出而没有收获的事。当然这话是过去说法,现在不同,经济条件和身体好的,有爱好的不管什么年龄都会种,为自己也好,为下一代也好。都无所谓,自己想种就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也未尝不可。


山村农夫辉哥


“50不盖房,60不种树”这是前人留下的俗语,大概意思是50岁了不要去建房了,60岁了就不要去种树了。

既然是俗语,口口相传,应该是经验之谈,肯定当时有它的合理性。以前农村生活条件差,寿命普遍不长,50-60岁可能大部分已经很老了,无法完成建房这么重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发出的感慨。

60不种树,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可能种下了也等不到它成材的那一天,干脆不种了吧。

我觉得应该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趁年轻把这些大事要趁早做起来,不要等老了徒留感慨。

而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也延长了,50-60正工作在生产建设一线,是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早就不存在这一说了。如果有也是懒惰不求上进少数人的推脱之词吧。

现在提倡环保,人人在守护绿水青山,人人种树是义务,没有年龄限制一说。其实古时候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50不盖房,60不种树”现在看来有点消极片面了。

趁身体还干得动,想改变现状,赶紧行动吧。







九龙飞仔


“50不盖房”,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到了50岁以后,就不要再去想着盖房子的事情了,也不要从事盖房子相关的工作了。这是为何呢?在古代的时候,人结婚都是比较早的,像男人都是20岁左右就基本都已经结婚了,而到了50岁以后基本上子女也已经各自都成家了。这个时候不要再去建房子,也是出于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第一是古人的平均寿命都不太长,50岁就已经是老年人了。这个年纪再去盖房子,自己以后也住不了几年了。到时候自己离开了,留下的房子还可能成为子女们争夺的家产,可能会导致子女之间的不和睦。

第二是50岁的年纪大了,建房子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而且还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钱财方面还好说,但是年纪一大把了,还整天从事重体力的劳动,风吹雨淋的身体很容易吃不消。到时候万一生病了,或者是摔倒受伤了,那就会更加加重家庭负担了。所以如果自己有房子,就简单修补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在这个年纪还去再建一栋房子,还不如把这些钱财留着养老。

“60不种树”,字面的意思也比较简单,说的是到了60岁以后就不要再去种树了。因为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要长大成材,一般都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的,有些甚至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可是到了60岁以后,再等上十年以后才成材,那这样的树木栽种了自己也没能受益。另外栽种树木一般都是在春天进行,而春天的雨水多,并且天气也是变化莫测的,60多岁的老人还去山里面栽树,一来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了,容易在山里面路滑摔跤,二来是可能因为淋雨而感冒发烧。所以到了60岁的年纪了,就应该好好享福了,不要再去操劳太多了。更不要去为子女而操心了,要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



消费导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俗语说的其实就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并无道理,只是你在意或不在意。那么首先来回答50不盖房来回答。

在农村老家就是盖房,建房这一说,在城市呢是买房,但是对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项大事,农村建房花费也是很大是,有的奋斗半辈子才建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或买一套房子)50岁,在农村俗话来说就是“土埋半截的人”算是知天命,退休的年纪了,退休了就要享福了,把钱留着养老,防老,就算是盖房子,也是子女的事情了,家庭的重担已经交给下一代了,最多也是出点钱,出力就算了。

60不种树的意思是,由于树木成材时间非常长,固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所以六十岁以后再种树,有可能你不能亲眼看见树木长成参天大树的景象,就是也没必要去做长远的打算了,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看看孩子,陪陪老伴,晒晒太阳,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