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小玫的孩子莉莉一直是家裡的“別人家的孩子”類型,平常在生活中也是非常靈活的,學業也不需要家長來操心,在日常生活中讓家長也不會太擔心,莉莉是班上的班長,通常在班上也是一個熱心腸,開朗自信而且還是幽默的一個個性,可以和同學打成一片。

莉莉一直是他人心目中的一個乖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的關係也是很融洽,周圍的鄰居都是對莉莉大誇,鄰居小李一直對自己的孩子明明說;

你看看隔壁家的莉莉姐姐,要向人家學習,學習人家的好的一面,莉莉姐姐在學習上也是出類拔萃,在家也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小李一直在想莉莉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怎樣培養出來的?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能這樣的培養。

像莉莉這樣的出類拔萃的孩子,成績上的一個優異也並不是靠刷多少題,壓榨多少一個休息時間就能訓練出來的,教育養育孩子就像種樹一般,離不開成長的土壤,也離不開細心地培養和陽光、雨水等,外在因素和內在的因素都是會相互影響,這樣才能將樹苗培育長大,耐心地培養。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v 孩子怎樣才能算是聰明呢?

約翰•梅迪納有一本著作的書是《讓大腦自由》,他是美國著名的一個美國最權威的腦科神經專家,《讓大腦自由》也一直是亞馬遜神經心理學的暢銷書。

這位作家用流行的一個語言普及腦科學。在腦神經科學家來看,很多的一個教育方式與兒童的一個大腦是會產生很多的一個聯繫,雖然我們看不到大腦一切,但是作為家長可以掌握所學的知識幫助孩子的培養。

對於聰明的一個培養是很多的一個家長想要了解到的一點,家長需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孩子學習並不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而是為了生存而去學習。想要讓孩子能夠接受一個好的教育,首先就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在滿足這些的一個條件之後,才能讓大腦得到一個高效的環境。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l 聰明的一個定義應該怎麼來說呢?

通過解剖愛因斯坦的大腦等研究方法,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智力分為很多種,但是沒有天才的超級大腦模型這一個特例。

哈佛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多方面的,有多種成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單一的筆試測量工具(比如我們通常的一個考試)來全面描述。人類的一個智慧很神奇,蘊含的都是一股神奇力量。

對於智力我們有兩種因素,智力與我們人類未來的一個生存需要是密切相關的。第一個要素是記錄信息的能力,這個要素就是大腦能夠收集很多的記憶數據;第二個要素就是是數據庫中的信息適應具體情況,不僅要回憶數據庫中的信息,還要對其進行重組,用來適應新的情況。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l 對於智力的具有五大能力

人類智慧餐中有著許多的成分,包括五種重要的能力,其中就構成了所謂的一個“智慧”。

1. 渴望探索:孩子會有一個自我意識,在對於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初步瞭解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為什麼是一個“好奇寶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問題要詢問,對於孩子的一個好奇心家長需要的做的是讓孩子保持,這是所有孩子都具有一個顯著特徵。

2. 自我控制:和智力相對比,自我控制能力在預測孩子未來的優秀度上更可靠,孩子一個自我控制能力決定了孩子在將來能不能過濾掉各種干擾,在孩子的一個感官刺激的世界裡,這種能力就是對孩子的一個“專注力”的培養。

3. 創造力:創造力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在於發現新事物和舊事物之間的一個聯繫,以及孩子創造新事物的一個能力。有創造力的人可以連接和創新看起來毫無相關的事情。孩子保持一個創新能力是對孩子的一個大腦飛速運作的發展。

4. 語言交際能力:口語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認知功能,在人類的一個智力上是會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的。新生兒可以識別世界上所有的一個語言發音特徵。

但是等到了1歲的時候,他們便就失去了這樣的一個特徵。所以在嬰兒的一個大腦中的神經元是會代表他們的一個學習語言的天賦,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是記錄他們外語的語言、詞彙和語法的最佳時機。

5. 非言語交際信號:根據一些研究發現,兒童在手指驚喜動作控制能力提高之前是無法掌握複雜的詞彙,通常會看到孩子通過一些肢體語言以後開始提高自己的一個認知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解釋能力,幫助孩子更有靈性的推導。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v 應該怎樣培育“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的自我修養很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家長的教育,離不開家長這片土壤的,所以在討論應該怎樣的讓孩子出類拔萃之前,作為家長首先應該關注到的一點就是,“怎樣做一個能讓孩子出類拔萃的父母。”

戴安娜·鮑姆林德是一位臨床和發展心理學家。現代出現的很多育兒方法等都是與她有一半的功勞研究。她在1966年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四象限理論”,這個理論在後來也得到了一個證實。

在她的一個四象限理論說,父母有四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獨裁式、溺愛式、忽略式以及權威式。在四種教育方式之中,對孩子正面影響最大的就是:權威式。

對於權威式就是說;父母對孩子有著很高的要求的同時,孩子也能時刻的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支持與溫暖。對於這一類的家長,會跟孩子解釋理由,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關注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同時要求孩子有很好的一個價值觀,我們注意到的一點就是,

這些家長都與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善於溝通。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n 在情緒管理方面

約翰·梅迪納是人腦發展基因和精神病遺傳學問題方面,權威的美國腦神經科學家,他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書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那就是你爸爸媽媽們需要先成為一個對情緒敏感的人。

1. 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慢慢能夠理解大人豐富的情緒表達,所以大人也需要時刻注意到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的一個表達,父母在跟蹤識別孩子的情緒變化的時候,是不會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壓抑或者不安全之類的,父母是在用一種有愛心的,柔和的方式來觀察孩子。

2. 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出類拔萃那麼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且具有一定的要求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也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因為當對自己的孩子的情緒把握很到位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預測到孩子的行為。同樣長時間的關注孩子情緒變化的父母,是會對孩子的多變的情緒不會感到猝不及防,而是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n 嘗試開放式遊戲,試著自我調節

孩子的智力一半是由基因決定的,還有另外的一半是由後天的一個環境決定的,父母想要改變的自己小孩,那麼就要從後天的環境中下手。

約翰·梅迪納經過大量的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開放式遊戲。對於什麼是開放式遊戲,就是讓孩子動動他自己的小腦筋,自己創造遊戲,自己能夠明白。

大多數一個孩子都喜歡玩的一個遊戲就是“過家家”或者是“裝扮遊戲”,在這樣的一個遊戲之中,我們可以讓孩子體驗的到的是每個人體驗感受不一樣,開放式遊戲可以鍛鍊一定的能力以及情緒控制以及情緒調節,而研究表明控制衝動和情緒調節與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讓大腦自由》: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論父母的自我修養

n 通過後期的勤奮,獲得動力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孩子的並不是出生就是出類拔萃的,而是通過後期的勤奮,並不是單純靠天賦異稟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勤奮就是注意力和專注力可以保持和堅持下去的能力,而且勤奮還與控制衝動以及延遲滿足有一定的關係。心理學家科維茨和瑪西婭在1991年的研究,勤奮可分成3個維度:

1. 認識,對基本技能的和文化知識的獲得。

2. 行為,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現出來的能力,比如注意力集中等,這些能夠有效應用技能和知識的能力。

3. 情感,對獲得知識以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比如上進心、渴望知識的能力等。

家長在培育孩子時候,也要注意到科學養腦,重視到孩子的每一個情緒所在,要及時的回應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情緒不高的時候,就算很忙也要靜下來心,去安慰和關心孩子。

要培養的快樂的寶寶,父母就要注重與孩子耐心的互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不僅有助於孩子大腦的健康發育,還能有效地改變雙方情感。

面對孩子的磨蹭。不專注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一點就是遵循孩子的大腦發育的規律,不輕易干涉打擾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一個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