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與黛玉同樣優秀:為何“金玉良緣”不被寶玉看好?


寶釵與黛玉同樣優秀:為何“金玉良緣”不被寶玉看好?

寶姐姐與寶兄弟

說到《紅樓夢》中的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作者精心設計了“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兩條線索貫穿作品始終。其中寶、黛之間的生死相依是顯而易見的。而薛寶釵只從隨母兄進京在姨媽家住下之後,名義上是為朝廷待選女官而來,可自始至終並未見到她有什麼宮中待選的動靜,而是整日與寶、黛、三春等人朝夕相處,不久又有“金玉良緣”傳出,她作為當事人不可能不知就裡——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她和林黛玉一樣也是愛慕賈寶玉,並希望和他結為“良緣”的。這從寶玉捱打之後,她第一個來到現場送藥,並對“寶兄弟” 藉機勸導中感情的流露可以看出。 可兩人的區別卻是:林黛玉對“寶哥哥”的愛是得到了熱烈響應的;而薛寶釵對“寶兄弟”的愛是被漠視的。

寶釵與黛玉同樣優秀:為何“金玉良緣”不被寶玉看好?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寶釵像黛玉一樣優秀,賈寶玉為什麼厚此薄彼,對兩人的態度如此不同呢?筆者以為:首先,這裡面有一個緣分問題。朋友們知道:寶、黛之間是一見鍾情的。按照作者的說法是因為兩人有前世因緣(木石前盟):林黛玉為“絳珠仙子”,而賈寶玉為“神瑛侍者”。前者為報後者的雨露灌溉之恩,追隨其來到人間還淚——所以,兩人初見便有似曾相識之感。其實這就是一種緣分。所謂“白髮如新,傾蓋如故。” 從此以後,倆人“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彼此心中埋下了愛情的種子;而薛寶釵則不然。從書中的描寫來看:她好像是在母親和姨媽的引導下逐漸對寶玉有了感覺的。因為她對寶玉的相貌、身世和地位雖無可挑剔,可對其不愛讀四書、五經,走仕途經濟之路顯然是覺美中不足的。所以,總是不失時機地對其規勸,由此引發了寶玉的不滿。

寶釵與黛玉同樣優秀:為何“金玉良緣”不被寶玉看好?

寶玉和寶釵

關於這點,有襲人與湘雲的一段對話為證:“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後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從這裡可以讀出:黛玉與寶釵相比,其實更能洞悉人性,即:世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別人。既然如此,那麼,任何想改變別人的規勸都是一種不明智之舉......而不是說黛玉根本就不喜歡寶玉談講仕途經濟,做官為宦。


正因如此,自從寶玉捱打之後黛玉趕來探視,其“

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滿面淚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寶玉心疼之下,當然清楚:此規勸卻非彼規勸,她的真正用意並不在規勸,而是情之所至,不得不如此說罷了。所以,為了安撫黛玉,隨後他就讓晴雯送去自己的兩方舊手帕以表明心跡。黛玉收到後感慨萬千,當即在手帕上題詩抒懷,其實等於雙方作了愛情盟誓。所以,自此以後,黛玉對自己的愛情已信心滿滿、成竹在胸,即使大白天看到了薛寶釵坐在睡著的寶玉身旁繡肚兜也不再妒嫉和生氣。,由此可看出,黛玉對寶玉之愛,是真誠而熱烈,因而也是能接受其任何優點和不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