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縱觀《紅樓》,賈母一直扮演不贊成“金玉良緣”,支持“木石前盟”的寬容慈愛角色。其實,細品之下,高鶚並未改變曹先生的初衷,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

只是她的制衡權術,隱藏於為人老練圓滑、和藹面善的外表之下。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林家祖上,曾襲過列侯,業經五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林父乃是前科的探花,林母是賈府的嫡女千金,這樣的婚姻,自然是門當戶對。賈母為親生女兒的婚嫁尚且選擇門當戶對,對待溺愛非常的親孫子寶玉的婚事,又怎會“感情用事”!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黛玉小時候,“常聽得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林家家族關係簡單,黛玉是唯一的獨女。而賈敏口中的“與別家不同”,除門庭顯赫之外,更指聯姻家族,支派繁盛,關係複雜。所以連豪門顯貴的林家千金黛玉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林母去世不久,賈母便“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黛玉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沒甚親支嫡派”——在黛玉父親林如海康身體康健、官運亨通之時,將年幼無知又體弱多病的外孫女黛玉接回賈府,飲食起居皆需費心費力照顧,倘有不周未免引發林賈兩家嫌隙。賈母深諳如此,卻執意接回黛玉,除卻念及女兒年輕早逝補償思念之情之外,更多的是與林家繼續修好,將林家財產收入賈府時名正言順。接黛玉入賈府,林家自然會念及恩情,黛玉衣食住行亦會周旋妥當,同時賈家賺得“有情有義”的好名聲,還能為將來謀利益。後來林父去世

,“於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切料理妥當,黛玉果然帶回來很多書籍、器具及給其他人的心意——這才是見慣人情世故的賈母心中的真實盤算。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黛玉的一切皆參照寶玉。林家自然是放心的。名聲自然是賈府“有情有義”。同時賈母傳達出默認“寶黛愛情”的假象——寶玉是開心的,黛玉是滿足的,以至於黛玉病重垂危之際,聽了雪雁侍書的話,“老太太的主意親上作親,又是園中住著的,非自己而誰?”黛玉精神清爽了許多,“只因黛玉想著親事上頭一定是自己了”。黛玉這麼個才學一流、聰慧機敏的人,都會錯了老太太的意。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眾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三三兩兩,唧唧噥噥議論著”,不多幾時,“連鳳姐兒也知道了,邢王二夫人也有些疑惑,倒是賈母略猜著了八九”。

最終,聽說寶玉寶釵已大婚,黛玉泣淚而亡。鳳姐便背了寶玉,緩緩地將黛玉的事回明瞭。賈母眼淚交流說道,“是我弄壞了她了,但只是這個丫頭也忒傻氣!”——賈母既已猜出緣由,必知堅持寶玉寶釵儘快完婚沖喜,會要了黛玉性命。賈政“原為賈母作主,不敢違拗,不信沖喜之說”。可是賈母不改初衷——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要比精明,賈母當真是個厲害的角色!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王夫人和薛姨媽百般謀劃“金玉良緣”,若是老太太不點頭,怕也是徒勞。這點王家和薛家自然清楚。若要老太太點頭,王夫人和薛姨媽自然是要百般討好,為“金玉良緣”掙一份前程。可是,“王夫人未及留,賈母也就遣人來說請姨太太就在這裡住下,大家親密些等語”。薛姨媽又私與王夫人說明:“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難於此,遂亦從其願。從此後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王夫人既知薛家“費用自理”不難於此,道行更深的賈母自然對此“心知肚明”。住在自家空餘的房間,還能收取開支費用——既拉攏了王家,又拉攏了薛家,同時還為“金玉良緣”提供了機會——老太太一邊暗示著贊同“寶黛愛情”,一邊暗度陳倉,為“金玉良緣”搭橋鋪路。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當張道士想為寶玉尋親事,說需要“金”來配“玉”時,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得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賈母的要求寬泛到似乎沒有要求,黛玉、寶釵、寶琴、湘雲,以至於京城裡適齡的姑娘,都是可選之人,每個人都在心裡想著自己有機會——賈母的不置可否,便是故弄玄虛——賈府眾人皆知寶釵有金鎖,湘雲亦有金麒麟。若要真是“金玉良緣”,也並非寶釵一人可選。此時賈府,還需要林家、薛家、史家的關係經營。

賈母見了寶琴,又賞衣服又合八字並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賈母一反常態的高調尋親,其實早已心知寶琴許了人家,故意吊著薛家,同時暗示王夫人及薛姨媽等人,寶釵並不是我鐘意的上佳人選,掩飾自己看上薛家“財力雄厚”的真實意圖。

賈母對待湘雲,更注意攻心。湘雲在賈府住了兩日,因要回去。賈母因說:“等過了你寶姐姐的生日,看了戲再回去。”史湘雲聽了,只得住下。湘雲請賈母等賞桂花。賈母等都說道:“是她有興頭,須要擾她這雅興。”至午,果然賈母帶了王夫人鳳姐兼請薛姨媽等進園來”——賈母一面拉攏薛家,一面討好史家——為賈家作長遠打算。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姐,寶玉為弱弟,是以憐愛寶玉,且同隨祖母,刻未暫離”。元妃省親時,對初見的黛玉讚不絕口。端午賜節禮時,卻改變了初衷,支持寶釵——元妃是賈母一手調教的,她的改變,必是受到了賈母王夫人等人的影響。

當林如海已葬入祖墳,諸事停妥,林家再無風光之時,賈母便開始借沖喜之由,著手“金玉良緣”。“老太太心裡早有了人了,就在咱們園子裡的。大太太那裡摸的著底呢。又聽見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雪雁和侍書的對話,說得明明白白,這是連賈府裡的小丫頭都知道的道理,王夫人和薛家自然是心知肚明。賈母指定的“孫媳”人選是寶釵,雪雁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怎麼說,白白的送了我們這一位(黛玉)的命了

。”

賈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緣”的支持者高鶚續寫並未改變曹先生初衷

當寶玉丟了玉,病得糊塗時,賈母安排賴升媳婦出去叫人給寶玉算算命,“這先生算得好靈,說要娶了金命的人幫扶他,必要衝沖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賈母又道“我們兩家願意,孩子們又有金玉的道理,婚是不用合的了,即挑了好日子,按著咱們家分兒過了禮,趕著挑個娶親日子,只可越些禮辦了才好。”

賈母明知寶玉瘋癲是為黛玉而起,欲要告訴薛姨媽真相,“又恐氣急生變”——賈母支持“金玉良緣”已經昭然若揭。賈母對薛姨媽道:“寶玉和你們姑娘生來第一件大事,況且費了多少周折,如今才得安逸,必要大家熱鬧幾天。親戚都要請。”薛姨媽聽說,自然也是喜歡的,便將要辦妝奩的話也說了一番。賈母道:“咱們親上做親,我想也不必這些。若說動用的,他屋裡已經滿了。必定寶丫頭他心愛的要你幾件,姨太太就拿了來。”——都是聰明人,薛姨媽用辦妝奩的話感謝賈母,賈母亦“含蓄接收”。

王熙鳳深知賈母脾性,一早也以為賈母認定黛玉為“孫媳”,多次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家的茶,何時與我家做媳婦?”當看清賈母真正選擇的良人是寶釵時,果斷站隊提出了“偷樑換柱”的主意。若是賈母支持“寶黛愛情”,一錘定音“木石前盟”,想必他人如何謀劃“金玉良緣”,亦是枉然!除非“金玉良緣”本就是賈母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