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捏寒燕”

捏“寒燕”

又快到清明節了,我們這裡清明節有捏“寒燕”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母親每年的清明節都會給我和弟弟捏“寒燕”,近幾年人們好像把這個習俗淡忘了不怎麼見村裡的嬸子大娘們捏“寒燕”了。想讓女兒見識一下所以週末抽空回家準備捏“寒燕”。

一大早母親便和好了捏“寒燕”的面,邀請了村裡的嬸子大娘一起來我家捏“寒燕”。只見心靈手巧的嬸子大娘們一塊麵三揉兩捏,便成了小鳥、小兔、小蛇、小刺蝟等等的雛形,然後拿剪子喳喳剪幾下,再用木梳輕輕壓上花紋,塑造出的“寒燕″各具神采,十分惹人喜愛。捏下的“寒燕”被蒸熟以後,父親用早已準備好的顏料“紅紅綠綠”精心點綴,女兒從未見過如此場面高興的手舞足蹈,也動手捏了一窩母雞孵小雞。母親拿起一個“寒燕”讓女兒吃,她竟說:“太好看了我捨不得吃”。

清明節捏“寒燕”,是一種不成文的傳統風俗。這種風俗在城市很少見,在農村仍舊保留著。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介子推罷,他被火燒而死。人們懷念他,就在他殉命之日不舉煙火,稱為“寒食節”。久而久之,便演化成清明節捏“寒燕”。小小的“寒燕”,成為一種精美絕倫的民間麵食工藝品,也為農村婦女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場所。把這些小動物捏成“寒燕”,具備了一層象徵意義,這其中還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希望生活富足、安寧。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清明時節“捏寒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