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如果沒有那場大遷徙,這粒米和其他同類一樣,它們顆粒飽滿,晶瑩剔透,密實地安享村屯某個角落,等待著某一天,成為錫伯族百姓口中的飯食,化作女人的血肉,巴圖魯(英雄)的筋骨。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1764年。農曆四月十八。盛京。

太平寺錫伯家廟前,祭祖的火燭還在燃燒,杯中殘酒尚有餘溫,一場盛大的聚會,由歡宴拉開序曲,卻不得不以壯行作為尾聲。兒子告別年邁的雙親,姐妹和兄弟眼睜睜離散。他們心裡清楚得很,此次一別山重水複,今生恐怕不能再相見。所以,今夜,屬於歌,屬於酒,屬於淚水,屬於話別。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此時,這粒米已備上牛車,就要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踏上西遷之路。

此時,剛滿10歲的圖克善(圖伯特乳名)正望著滿天星斗發呆。他幼小的心靈裡,還沒有故園的概念,更裝不下與此相關的歡欣和離愁。他只知道,自己面臨著一場遠行。而前方在哪裡,根本無從知曉。他有些慌,又瞥見父親健碩的背影,心安穩了許多。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1808年,當已經貴為錫伯營總管的圖伯特佇立察布查爾山口,眼望伊犁河水奔湧而過,是否還記得30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也許,所有往事的累積都比不上那次遠行。它如同一柄刻刀,把對飢餓、寒冷、瘟疫、死亡的記憶一刀刀刻進童年,也把那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孤獨、苦痛和悲傷刻入他的心。近兩萬里長途跋涉,一年零三個月居無定所,圖伯特的骨頭變得堅硬而粗糲,圖伯特的眼神變得深邃而篤定。他越來越像父親了,只不過,他的脊背比父親更厚,這讓他義無反顧地擔起兼濟天下的重任。正如腳下這條耗時七年開鑿而成的布哈(錫伯語水渠),他心中想的,不只是屯墾戍邊,他的目光中,更多的是天下蒼生。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這粒米,就像一顆希望的種子,將察布查爾變成了糧倉。當地百姓在大渠龍口處修塑像建祠堂,圖伯特的英名就這樣一輩輩傳下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兩個多世紀過去了。就在當年四千錫伯兒女西遷的始發地,一方千畝農田如橫空出世,瞬間賺足了世人目光。彷彿經年之後,圖伯特的魂靈生生不息,仍然護佑著這方百姓,照亮他夢開始的地方。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稻夢空間,一粒用米編織的夢。

五千年的農耕文明,讓春種秋收這件事沒有話題可談。我們可以聞到黑土地的芬芳,可以看到秧苗在瘋長,甚至可以和戀人在田地間奔跑,或者在萬籟俱寂時聆聽片片蛙鳴……然後,也許又會貪戀都市的花花世界。但是,當你走進沈北,走進興光村,這裡的稻田實在顛覆你的想象。因為它太豐富、太神奇,讓你迫不及待投入它的懷抱,夢一場。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如果你喜歡慢生活,可以一點點揭開夢的面紗。藍天、白雲、綠樹、鮮花,彷彿墜入了大自然的調色板。和稻草人合個影,穿過葫蘆長廊,在稻田鵲橋上靜靜徜徉,滿眼翠色慾滴,空氣中彌散著果香,雞叫鴨鳴塞入耳孔,魚躍蛙跳生機盎然,你的腦中,突然想起那個吟唱《風吹麥浪》的憂鬱少年。

城市中憋悶久了,你也想在草地上撒點野。在夢裡,你變成了孩子。高空滑索、七海鞦韆,你的尖叫聲震落了幾枚綠葉;水上漂流、彎弓搭箭,你不顧旁人側目,笑得難聽而誇張;你還脫掉鞋子,爬上了龍骨水車;你還翹起腳尖,採下紅彤彤的蘋果;你還硬拉上愛人,裝模作樣地補辦一場稻田婚禮,讓一粒粒飽滿的米,見證你們的幸福。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如果這些還不足以令人驚豔,那麼,請登上30米高的觀景臺。這裡,才是夢的峰巔。大地鋪紙,稻浪為墨,那麼作畫的,只能是天使了。見龍在田、千手觀音、蝴蝶翩飛,各有各的主題和風格。輕風徐來,你看那龍在遊,你看那手在舞,你看那蝶在飛,卞之琳的《斷章》不請自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知這天人合一的唯美之作,又會和誰在夢中相遇?

一粒米,成就一個民族的夢想

七星山下,蒲河水旁,瀋陽錫伯族文化廣場上,圖伯特雕像高高矗立,與遠在新疆的圖公生祠遙遙相望。兩地錫伯族百姓同宗同族,共同走在圓夢路上。民以食為天,這粒米發散出的光和熱,不僅是農民的夢想,遊人的夢想,更是億萬國人的夢想。而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是我們永遠的方向。

陽光下,那幅最新的畫作《我看你中國》,分外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