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之前,一直看不進去《黑冰》這部電視劇,倒是對裡面的一大段臺詞感興趣,尤其是裡面涉及精神供應和物質供應的那一段辯證邏輯關係的觀點。

初聽,震耳發聵。細思,觸目驚心。再思,惶恐莫及。

那是第一次聽到這麼一種概念,還有這樣的一種人生,一種邏輯,一種觀念。多可怕!太可怕了!這簡直是惡魔,是神,是鬼,不似人。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依舊不太願意看這部電視劇,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就是抗拒它。

一直到前幾天,恍然驚覺,原來一直以來,這個領域是我的盲區。這是我所不理解,無法理解,自以為理解卻從未有過完整概念的緣故。我還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即這件事完整的面貌我接受不了。

這一點,就像人們都以為自己瞭解人性,以自己為模本,以己度人,還冠之為“同理心”。甚至,還引申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人性的自私可見一斑。

其實質是,人性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自私的背面也許並非無私,但自私這種亦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且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將此稱之為“美德”,這著實是用心良苦。其實,這些都是人本身的屬性,只不過表現出來的行為和裡面的邏輯在習慣以結果論、因果論的人看來,他也只能看到一面或兩面,卻是很難完整看清它的面目的。

以人性的善惡論而言,有人說人性本善,有人說人性本惡。這何嘗不是陷入了問題的表面而忽略了實質。本來如此,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事實,而這個前提如果理解錯了,後面的觀點不提也罷。

小孩子懂什麼,這是大人常說的一句話,這是否定了小孩子思想的存在。然而小孩子就沒思想嗎?不見得吧,只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基於物質供應的需求罷了。

而現在大多數的人為什麼也是這種狀態,表現得無知、偏執。這也是缺少精神供應的緣故呀。

試想一下,你如果連溫飽都要從別人手中去搶,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餵食,你將此解讀為人性本惡?這顯然有點誇大,這就是一個近乎本能的行為。正如你還沒能徹底掌控自己的言行舉止時,你走路搖搖晃晃,你能說這代表你所思所想嗎?當然,這時候人們很容易找到原因,那是他們還小呀,心智尚不成熟等等。

所以,人性求本,在這個“本源”的審視就出了紕漏,後面的那些也不過是為了完善自己的觀點所臆斷的罷了,或者說是種期望而已。

再回到電視劇《黑冰》,我為什麼當初看不下去,那是因為我缺少完整的認知所致。在有限的選擇之下,我只能選擇喜歡的部分看看,而別的我自是不瞭解,也是違揹我的內心意願的,所以我別的都看不下去了。

說白了,我壓根就不瞭解人在那麼一瞬間可能或者說可以有多少種選擇,而劇本或者說影視只呈現出一種我不喜歡的發展規律,那我自然是不喜歡的,是抗拒的。

可如果我瞭解劇中的人,能夠認識他們,能夠理解他們,或是和他們做朋友,我還會抗拒嗎?

所以,這一切歸結起來,是我的認知出現了短板呀。沒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觀,亦沒有完整的認知概念,在有限的選擇中繼續選擇,這自然是狹隘的。

就像你說必須在人性本惡或人性本善中去選擇,我們自然很容易陷入問題中。然而,人性為什麼會有善惡,且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種觀念,這個難道不正說明它們並非那麼穩定和確定嗎?

就像,我們談情說愛,而我覺得愛是神性,是不能說,不可說。但那麼多人,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愛,這些我們都瞭解嗎?我們在判斷愛與不愛終究是笨拙的,有限的經歷,有限的經驗,淺薄的理解,以及膚淺的認知,我們何曾深愛過多少?何況在物質供應尚不充分的時候,人人匱乏而枯燥,岌岌可危卻也洋洋得意自以為自己多麼豐富,精神供應幾乎成為了某種荒誕可笑的存在。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渣男還是很有魅力的(這樣的人自然不在少數),是向下兼容的緣故呀。簡而言之,他知道你不知道,也知道你所知道。所以,對於他而言,對你是遊刃有餘的。

同樣的,如果人能夠解放思想,那麼對很多事也就看得明白一些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拒不承認自己的無知,且為自己的所知而沾沾自喜,忙於在競爭中的一得一失中浮浮沉沉,搖擺不定。說到底,這境界低了。

人的境界一低,看事物自然就很難看清了,於是有人計較得而驕傲自滿,或慾求不滿;於是有人計較失而患得患失,或抑鬱寡歡。

人是可以幸福的,最起碼可以在這有限的選擇中找到幸福,可以自己尋找幸福。這也算是一大幸運了。

但是,一旦超脫出這個境界,就得看個人的底子和素質了,說白了,跟本質屬性有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經濟基礎一直得不到供應,而妄自臆斷上層建築,那自然不得其法。若是用上層建築的思想去看基礎自然是如絲剝繭般,然而這終是看不見的人看不見,看得見的人自然也習以為常而不屑於去說,或是即使想說也不知從哪開始說起。畢竟,這事和人的本質屬性息息相關,在我這兒可能是時也運也,在別人那兒可就不見得是那麼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